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两会特别报道】抓攻坚谋突破 把民生实事干在百姓心坎上

  • 2020-05-26 08:27:31
  • 作者:记者 葛肇敏 孙文杰 裴庆力 刘清春 任斐
  •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 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出品

“改革攻坚 决战决胜”两会特别报道之三

抓攻坚谋突破 把民生实事干在百姓心坎上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执政为民的最终指向之一,便是牢牢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梦想照进现实。在过去的2019年,这份民生答卷显得尤为厚重——

民生事业全面进步,10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政府全心全意践诺为民之政,以一个“诚”字诠释了为人民办实事的决心和态度;

超过300亿元的财政支出“红包”,发进了“民生事业”这个“群”里,助推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推进,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文化体育事业实现繁荣发展,社会治理能力显著增强,以一个“实”字,显示出财政向民生领域倾斜的力度;

面对疫情,党委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置于首位,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了住院患者“全治愈”“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的重大阶段性成果。以一个“情”字彰显为民情怀。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民生需求也与时俱进。保障和改善民生永无终点,唯有不断前行。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民生事业的内容,也足够厚重,诚意十足,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实施重大民生实事上攻坚突破,努力让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幸福。

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构建“e家大救助体系”,形成“后扶贫时代”兜底保障长效机制

在过去的一年里,滨州脱贫攻坚向纵深推进。8.4万脱贫享受政策群众脱贫质量稳步提升。而今年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自当一鼓作气、乘势而上,保持攻坚态势、强化攻坚责任。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突出精准施策,巩固提升脱贫质量,确保8.4万脱贫享受政策贫困人口不返贫,并开展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试点。

“我市把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精准扶贫基本方略,锁定‘不落一人’目标,2018年8.4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部脱贫。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底板’更加牢固、‘短板’进一步补齐,持续名列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好’等次。”市政协委员、市扶贫办一级主任科员王鸿雁说。

去年以来,我市扎实开展扶贫领域问题集中整治等活动,为贫困群众解决了近3万项实实在在的问题,进一步巩固提升了脱贫质量。而眼下,做好脱贫攻坚成效评估工作,及时补齐工作中的短板弱项,打好脱贫攻坚“收官之战”,是我市面临的最重要的工作。王鸿雁说:“我们将扎实稳妥开展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试点工作,重点建立完善相对贫困监测和贫困群体认定管理工作;在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相融合方面进一步探索,做大做强扶贫资产;把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纳入全市开展的‘e家大救助’政策体系,筑牢扶贫救助政策底线;多在扶志扶智上下功夫,为贫困群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加快发展、深化改革,是民生提升之基。这也对一座城市提出新的现实要求,需要用创新的思维、改革的手段,统筹解决事关民生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从而提升民生工作的成色。构建“e家大救助”体系是全市“1+10+N”重大改革体系的一项重点工作。这个体系统筹了全市17个部门(单位)的69个救助项目,困难群众只进一个门,就可以满足多方面救助需求。我市将于今年9月底前,初步构建起“e家大救助”体系,以大数据实现大救助,形成“后扶贫时代”兜底保障长效机制。

“流程再造,是这次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e家大救助’体系运行的机理所在。与原先的流程相比,新流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一改过去的‘碎片化’,实现‘协同化’‘一体化’运行,使困难群众求助更加高效、便捷。”市政协委员、市民政局局长张金梅介绍说,就好比一名困难群众有多方面的救助需求,在过去需要跑多个部门,走不同的程序;而按照新的流程,他只需要通过服务窗口或者手机App一个“入口”,就可以提出多方面救助需求,省心、省时、省力。“通过流程再造,建立一个流程链,实现一证申请、一门受理、一网通办、一键核对、一卡发放,让困难群众切身感受到改革带来的便利和实惠。”张金梅说。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佘春明在谈到“e家大救助”体系工作时指出,大救助是运用大数据,实现大统筹,取得成效,各部门(单位)要树立“一盘棋”思想,该对接的系统要对接,该共享的数据要共享。“下一步,我们将着手推进信息共享,充分利用现有的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成果,依托市政府共享平台最大限度获取相关基础性数据。暂时不能共享的,逐一研究可行技术方案,逐步实现信息共享,确保社会救助信息平台有效运行,达到这次改革的预期效果。”张金梅说。

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优质教育成为“双招双引”新名片,医疗卫生服务再造“新高地”

更优质均衡的教育、更稳定有保障的工作、更让人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城市环境,都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也是民生提升攻坚战的重中之重。今年,我市将继续以开展义务教育薄改、解决大班额、学校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民生工程为牵引,优先发展教育,筑牢民生之基。把打基础、惠民生、利长远的民生实事一一抓实、一抓到底,让群众早日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市人大代表、开发区教育局局长吕春勇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多项教育发展举措,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备受鼓舞。当前,滨州渤海科技职业学院是经教育部备案立项、省政府公布、需“十三五”期间建设的高职院校,也是滨州“一城两院八校”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建对于提升滨州知名度、影响力,助力双招双引工作,促进滨州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滨州科技职业学院处于争创高职院校的关键时期,开发区教育局将积极争取,创新完善激励政策,衔接配套措施,全力推动高职院校创建工作,实现职业教育高层次发展。”吕春勇说。通过落实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实施新时代工匠培育工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就业软实力,为富强滨州建设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输送更多“大国工匠”。

今年,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医院新院将基本完工,市人民医院西院区完成装修。“三院”项目建设是我市关注民生、保障民生的重大举措,也是克服财政压力,统一部署、规划、建设的高标准、高质量的现代化民生工程。“三院的完工并投入使用,一定会明显改善我市的医疗条件,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及诊疗效果,进一步夯实和巩固我市的黄河三角洲医疗中心地位。”市人大代表、滨州沪滨爱尔眼科医院院长綦跃勤说。

而对于“三院”今后的发展,綦跃勤表示,希望三所医院今后在人才引进、硬件建设和管理模式上有所突破。充分利用好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招牌,发挥我市滨医附院、人民医院、中心医院及全市医疗系统的优势资源,并在全省乃至全国招聘高起点的专业人才 ,融入高效的人才引进及管理模式。“另外,还可以考虑引入公建民营运营管理机制,充分调动专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新建医院的作用,打造出鲁北及黄河三角洲地区集临床、科研、教学一体的现代化医养结合综合体。”綦跃勤说。

同时,綦跃勤谈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我市将推进医养健康综合体建设,实现城市社区和乡镇养老设施全覆盖。“我个人认为,医和养结合,应该注重内涵的结合,而不是片面要求形式的结合。综合体的建设应尽可能地符合医疗和康养的不同要求。”綦跃勤说,“医疗机构的康养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医疗优势,延伸增加患者疾病治疗后的康复。而养老机构对医疗要求,应该是基本达到普通社区居住人群的正常医疗需求和急救条件。不能一刀切地要求不同规模的医疗机构必须配套相应级别的医疗机构。既要避免医疗成为康养的负担,又要防止借医养之名实为房地产开发。”

改善城市“宜居度”提升市民幸福指数: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公园之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越来越看重生态环境良好、文明和谐、美誉度高的宜居环境。可以说,生态环境不仅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直观体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做好“1+1+9”污染防治攻坚工作,不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使城市环境更加宜居,文明程度持续提升。

“今年也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我们将坚决完成污染防治攻坚各项目标任务,与各级各部门一道继续全力攻坚。尤其是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坚决打好渤海区域综合治理攻坚战,集中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市人大代表、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李海峰说,“同时,我们将全面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加快市县两级智慧环保监管平台建设进度,建成后将所有排污企业全部纳入平台管理。推进建设大气环境超级监测站及‘天地车人’一体化监控体系,做到横到边、竖到底、监管无缝隙,使企业违法由不敢、到不能、最后到不想。”

为了进一步强化环境执法,我市也将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保护企业依法经营、合法经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每月对各县市区、各乡镇环境质量目标完成情况考核通报,促使全市各级积极投身于绿色可持续发展实践,坚决答好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性答卷。”李海峰说。

近年来,我市不断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上水平、上档次,新建续建城市公园、口袋公园,全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人居环境,让市民共享园林绿化成果。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明确提出建设公园之城,新建续建城市公园、口袋公园40处,新增绿地65万平方米,让城市抬头见绿、处处见园、城在园中。

“城市工作的中心目标是打造优良的人居环境,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家园。”市政协委员、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景观所所长徐朝阳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公园之城,这是适应新时代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发展需求的新理念。城市绿化美化的园艺性、多彩性、亲民性明显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也将不断提升。”

徐朝阳向记者介绍,公园之城不等于简单的“公园+城市”,而是集“公共、生态、生产、生活”于一体,将公园形态和城市空间有机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容的城市发展形态。建设公园之城,一方面体现了我市坚持生态文明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发展理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我市推进城市化发展模式和路径转变的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通过公园之城的建设,我市将探索新时代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新模式,进一步完善城市格局,改善城市风貌,满足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推动城市生态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王志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