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聚焦“四大工程” 滨州特色鲜明

  • 2021-12-06 14:14:56
  • 作者:记者 管林忠 通讯员 温庆强
  •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 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出品

“滨州工匠学院的成立,为我们产业工人提供了成长成才的平台、干事创业的舞台,有利于我们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在前不久市总工会举行的滨州工匠学院揭牌仪式上,全国劳动模范、“齐鲁大工匠”愉悦家纺有限公司职工苏风驰由衷地说。

自今年6月份滨州在全省率先全面推开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来,市总工会以“双型”城市建设为抓手,整合多方资源,按照“政治上有保证、制度上有落实、素质上有提高、权益上有维护”的总体思路,聚焦“四大工程”,全力推进产改工作落地见实效,探索出许多具有滨州特色的新经验、新做法。

聚焦思想引领工程,筑牢产业工人思想根基

市总工会以建党百年为契机,把思想政治引领贯穿改革始终,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全市工会系统共邀请60多名劳模工匠,先后走进90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宣讲活动近5000多场次,覆盖线上线下听众3万多人次。

面向基层一线开展选树“最美职工”“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模范单位和模范个人”等主题活动,讲好工会故事,宣传职工事迹,厚植家国情怀。开展“阅读经典好书·争当时代工匠”主题阅读交流、“黄河力量·工会担当”沿黄省市职工文化发展研讨会等活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聚焦赋能成长工程,夯实产业工人素质提升

为提升产业工人技术技能整体水平,市总工会紧密结合我市“十强”产业发展实际,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助力产改工作走深走实。在全省创新实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观察员制度的基础上,先后创建“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成立“滨州工匠学院”、启动新就业形态建会入会集中行动,倾力打造“智者智城、天翼赋能”品牌,进一步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构建新型人才培育和培训体系。

开展“求学圆梦”行动,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用工结构调整的需求,推行“点单式”、学历技能“双提升”服务,帮助300名产业工人掌握一技之长,实现高质量就业。同时,积极打造“技术赛场”,组织开展“企业难题招标揭榜”、技术攻关、五小竞赛等百余场竞赛活动,以竞赛促进交流、开拓视野、提升技能。

聚焦普惠式服务工程,增强产业工人幸福感

按照“能力提升”“办事提速”“服务提质”工作标准,市总工会在全国率先把工会职工互助医疗报销纳入全市医保结算体系进行“一单式结算”,职工不用再携带相关材料到工会报销,从“最多跑一次”到“零跑腿”,让服务更精准、结算更便利、保障更全面,目前已累计为89557人次报销互助金1.01亿元。开发“滨州工会智慧帮扶系统”,让困难职工足不出户随时查询资金发放和帮扶政策动态变化情况,提高了服务便捷度,目前已累计帮扶困难职工13525人,13406人实现解困脱困。

积极探索创新职工心理关爱“慧心赋能”滨州模式,搭建“职工心理关爱云平台”,网上预约、网上咨询,实现了心理关爱服务零距离,“职工心理关爱云平台”已经为近100个团体、超过2万名职工提供了心理关爱咨询服务。新建150家“户外劳动者驿站”,纳入“齐鲁工惠”APP“阵地导航”模块,有效解决了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等户外劳动者喝水难、热饭难、歇脚难、如厕难等实际困难。全市各级工会筹建投入资金2000万元左右,创建各类读书小组5000多个,建立各级职工书屋、阅读便利点、劳模书架等2700多个,为全市40万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职工提供了学习、阅读、成长的服务阵地,营造了浓厚的书香氛围。

聚焦维权保障工程,提高产业工人满意度

市总工会坚持维稳和维权相统一,加大对职工的法律服务力度,着力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建立健全联合调解中心,推动职工劳动争议调解多元化,积极参与职工信访、职工纠纷调解、职工仲裁、职工法院诉讼调解等,实行预约式、差异化调解模式服务,从法律、情理、心理等各方面进行调解,有效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目前全市各级工会共调解劳动争议案件1019件次,法律援助352件次,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会派出庭开庭246件次。积极推广“1+5”工会法律服务运行工作机制,健全调、裁、诉一体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在市、县、街道、规模以上企业培育命名“市级职工法律服务站”34家,实现了工会法律援助市辖区“2公里”范围内、非市辖区“半小时”工作圈内全覆盖。

创新开展企业法律、心理 “双体检”活动,一方面通过开展职工法律知识讲座、普法课堂,为职工提供及时、快捷的法律政策咨询服务;另一方面加强职工心理健康服务,邀请心理咨询师定期在职工心理关爱中心或企业“慧心”服务站点开展心理健康查体活动,及时了解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排解他们的心理压力。目前全市各级工会共开展“双体检”活动百余次,涉及职工25万人次。

责任编辑:孙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