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平台

借来黄河一脉水 哺育聊城百万人——聊城市全面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纪实

发布时间:2020-10-29 08:57:02    作者:聊城日报记者 张兴国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 李默 刘清春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聊城,临滔滔黄河,因水而兴,因水而名。作为聊城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命脉,黄河每年提供8亿多立方米的水源补给,灌溉聊城36万公顷农田,成就了“江北水城”的城市品牌。

一年来,聊城市及沿黄大县东阿县,全力以赴抢抓战略机遇,积极主动践行黄河战略,紧抓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百里沿黄岸边奏响“黄河大合唱”的聊城乐章。

堤固澜安,百里黄河披锦绣

秋高气爽,景色宜人。行走在东阿段黄河大堤上,一侧黄河如带、水声滔滔,一侧碧林如海、林木葱葱,如画美景令人心情格外舒畅。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千秋大计。保护好黄河、建设绿色生态屏障,打造独具特色的黄河景观,一直是聊城市及东阿县的重点工作。

近年来,在聊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东阿县秉承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举全县之力,在57公里的黄河大堤上植树造林、固堤护河、打造景点、美化自然,整个大堤森林覆盖率达到61%,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黄河百里生态长廊。

东阿黄河国家森林公园。

东阿黄河国家森林公园是聊城市加强黄河沿岸生态环境建设的美丽缩影。作为黄河百里生态长廊的重中之重,东阿黄河国家森林公园依气势磅礴的黄河而建,面积2446.3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2%。园内集山、水、林、寺、墓、桥、堤、坝、闸、洞诸多景点于一体,是迄今全国唯一一个在黄河冲积平原上建起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黄河宁,天下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而引黄治黄,自古以来就一直是人们的殷殷期望,是安民兴邦的一件大事。

7月13日8时,位于东阿黄河国家森林公园内的黄河艾山水文站,洪峰流量回落至1920m3/s以下,这标志着黄河24年来最大洪峰从聊城安全过境。据黄河艾山水文站监测,这次洪水最大流量为4800m3/s,为“96·8”洪水以来的最大洪峰。此次洪峰中,聊城黄河防洪工程没有出现任何险情,洪水完全控制在黄河主河槽内。

黄河聊城段。

如今的黄河聊城段,比起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显从容有序。这份从容,得益于近年来聊城市不断强化黄河防洪措施,大力提升防御能力,从而确保黄河安然度汛。

聊城先后实施了黄河下游近期防洪工程、金堤河干流河道治理工程(山东段)、黄河下游防洪工程(聊城段)等工程,消除安全隐患,提升防洪工程抗洪强度;积极推进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前期工作、位山引黄涵闸改建工程及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安全监测系统建设,补齐防洪工程短板;加快位山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工程调控能力和防灾抗灾能力得到有力提高。

聊城落细落实各类防汛责任,组织汛前工程普查、河势查勘、水尺校测,修订完善各类方案预案,加强防汛队伍建设和演练,备齐防汛抢险料物;补齐信息化建设短板,做好防汛信息采集、重要险工险段远程监控安装、指挥调度等信息工程建设,大力提高防汛工作效率。

因为有了这份笃定,在今年应对黄河汛期“大考”时,聊城实现了不漫滩、无险情,平稳度过汛期,交上了应对黄河汛期的最好答卷。

昔日“黄沙遍地”,今朝“绿水江南”

九月的位山黄河公园,天蓝水碧,景色宜人;湖水两侧芦苇青青,鱼戏莲叶;大水车随风转动,在天空中洒下了蒙蒙细雨;游人熙来攘往,流连忘返,好一幅疏密有度、水城共融的生态画卷。

但是谁曾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流沙遍地、草木稀疏的贫困沉沙池区。

艾山卡口位于东阿黄河河段中部井圈险工13号坝。黄河左岸的艾山与对面的外山对峙,形成天然卡口,使黄河河床在这里陡然变窄。

聊城市位山灌区是全国第五大灌区、黄河第二大灌区、山东最大的灌区,始建于1958年。运行62年来,位山灌区引进了大量黄河水,为聊城及周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水源保障。同时,这里还承担了引黄济津、引黄入卫,向雄安新区、天津跨流域调水的任务,近两年已累计向雄安新区等地供水7.6亿立方米。

然而,引黄必引沙。位山灌区引黄事业在造福广大群众的同时,也引入了大量泥沙,形成黄河流域乃至全国最大的沉沙池。池区土地贫瘠、生态脆弱,严重影响了区内5个乡镇、92个村、近8.6万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典型的因沙致贫区域和聊城市脱贫攻坚的重点片区。

建于1958年的位山引黄闸,位于东阿县位山村,系一级水工建筑物,是黄河下游一座大型自流引水闸。

“睁不开眼,张不开嘴,揭不开锅”“关上门,闭上窗,不误晚上喝泥汤”“一天进嘴二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这是原来池区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透着诙谐也饱含着无奈。“盼望家乡生态环境改变,风沙不再起,我们能早日脱贫致富。”东阿县姜楼镇王小楼村村民张秀银说。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为有效破解难题,聊城市坚定不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创造性采取‘政府政策性主导、社会多元化投资、产业市场化运作、突出水文化特色’的池区生态治理模式。”聊城市位山灌区管理处副主任秦月成说。

2015年,聊城市多方筹措资金4.1亿元,在沉沙池区建成了60.3公里的柏油道路和26座大中型桥梁等,彻底改变了池区几十年不通公路的历史,为池区经济、旅游发展提供交通便利。之后,又实施了泥沙高地开发治理、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工程,在优化调度水资源、实现分散沉沙和远距离输沙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东阿县黄河大堤森林覆盖率达到61%,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黄河百里生态长廊。

同时,在保证沉沙池输水功能不变的前提下,聊城市依托得天独厚的湿地环境条件,以打造“位山黄河公园”为抓手,结合当地特色农林产业,改善区域工农业生产环境,建设池间东西连渠及游览路,形成“一体两翼、东蓬西荷”的组合式双景区结构,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促进当地生态经济发展。

在位山黄河公园周边,通过完善基础设施、调整种植结构、优化产业结构等措施,变沙为宝、化害为利,促进群众增产增收。沉沙池区实现了从“遍地流沙”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的华丽转变,实现治沙增绿和民生改善双丰收,打造了生态文明建设新样本。

位山黄河公园自2018年运营以来,景区接待游客超过20多万人次,昔日“黄沙遍地”的沉沙池区,变成风景秀丽的“绿水江南”,成为聊城及周边临市群众周末和节假日自驾游、跟团游的特色景点。

讲好“黄河故事”,弘扬“黄河文化”

“今年4月份,东阿县第四届牡丹观光节开幕的时候,我带着孩子到艾山风景区游玩过,牡丹园里牡丹品种既多又漂亮,没想到如今我的业务越过了黄河。”9月17日,来自济南玄鸟彩绘公司的设计师李燕正在艾山村做墙壁立体彩绘,谈起黄河,谈起艾山村,谈起牡丹节,她竖起了大拇指。

以打造“游览一条河,品味一座山,做美一方田”为目标的艾山风景区,位于黄河岸边艾山脚下,占地66公顷,是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牡丹立体种植园区。园区以油用牡丹立体种植模式为基础,以特有的山水自然景观为载体,集山河、森林、沙滩、牡丹、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艾山牡丹园先后被评为“齐鲁美丽田园”“聊城市乡村旅游综合体”。

黄河艾山精品牡丹园有观赏牡丹30多种、九大花系、九大花色,一万余株。

赏花不必去他乡,国色天香看艾山。每年的四月中旬,艾山牡丹如期开放,站在艾山的山顶或行走在黄河大堤上,白色的牡丹花像是一片片云海,在风中摇曳。在精品牡丹园区,各色牡丹连阡接陌,雍容华贵,色艳香浓,灿若蒸霞,蔚为壮观。

文化自信是更深沉的自信,精神力量是更持久的力量。聊城市坚持深入保护和挖掘黄河文化、引黄灌溉文化、治沙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把文化融入生态改善和脱贫攻坚的各个方面,讲好“黄河故事”,编撰完成《位山灌区志》《位山灌区民间故事》;实施干渠沿线园林式绿化景观提升工程,打造“一段一特色、一处一景观”的滨水观光带;新植各类林木10万余株,建成百余公里的集防风固沙、护堤、交通、水文化展示和绿化美化于一体的生态廊道,打造120公顷的引黄灌溉纪念林;充分挖掘历史和文化底蕴,高标准建设引黄灌溉文化纪念园以及多处水利文化广场,集中展示聊城市“治沙治黄、战天斗地”的引黄灌溉精神、历史与成就,打造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高地。

以“文旅兴市”为目标,聊城市全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积极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实现河湖相连、水系相通,打造特色鲜明的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截至目前,聊城市已经编制完成了《黄河康养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黄河露营公园概念性规划》等;完成了艾山旅游景区建设,启动了黄河沿线旅游服务功能提升工程。以黄河文化、养生文化等为内涵的黄河康养旅游度假区项目被列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精品旅游重大项目库。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聊城正以更饱满的精神、更昂扬的斗志拓宽发展新空间、厚植发展新优势,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聊城强音。

责任编辑:杨孟子

    热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