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平台

大平原(二百七十)|读着唐诗宋词过七夕

发布时间:2022-08-05 11:13:37    作者:张海鹰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月为开帐烛,云作渡河桥。映水金冠动,当风玉佩摇。惟愁更漏促,离别在明朝。——唐·清江《七夕》

读着唐诗宋词过七夕

张海鹰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节”,相传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两千多年来,这个古老而凄美的爱情故事,不知感动了天下多少有情人的心。

早在东汉后期,就有诗歌描写牛郎织女的故事,诗云:“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其十》)三国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曹丕、曹植哥儿俩也有诗歌咏之:“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曹丕·《燕歌行》)“临回风兮浮汉渚,目牵牛兮眺织女。交有际兮会有期,嗟痛吾兮来不时。”(曹植·《九咏》)

到了唐代,出现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以“七夕”为题材的诗篇,让人缱绻沉醉,别有一番情趣。

杜牧“卧看牵牛织女星”的《秋夕》和刘禹锡“同到牵牛织女家”的《浪淘沙》可谓耳熟能详。

《秋夕》云:“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大暑节气过后,在初秋某日的夜晚,银色蜡烛发出微弱的光,映照着画有精美图案的屏风。诗人说,一位百无聊赖的宫女,手持轻巧的丝质团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用以消遣那失意、孤寂的时光。夜已深沉,寒意袭人,满怀心事的宫女依旧坐在深宫中清凉的石阶上,静静地、痴痴地、久久地眺望着夜空中银河两岸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感怀于牛郎织女那凄婉哀怨的神话传说……

《浪淘沙》则云:“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远上白云间的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既然黄河好像要直飞银河,那就带上我一同到牛郎织女家里去做客吧。诗人说,淘金者对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非常厌恶,对牛郎织女美好的生活非常向往。该诗寄托了在官场上几度沉沦的诗人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唐人的七夕名篇多如繁星,名句亦浩若星河,如李商隐的“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杜牧的“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卢殷的“河耿月凉时,牵牛织女期”、孟浩然的“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杜审言的“年年今夜尽,机杼别情多”、李贺的“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宋之问的“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刘禹锡的“非是人间世,还悲后会遥”、孟郊的“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刘威的“乌鹊桥成上界通,千秋灵会此宵同”、李郢的“新秋牛女会佳期,红粉筵开玉馔时”、罗隐的“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徐凝的“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崔涂的“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崔颢的“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等等。

唐人歌咏七夕是绕不过唐代三大诗人的。杜甫的《七夕》云:“牵牛在河西,织女处河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诗圣”凄婉地说,牛郎织女只有七夕才能相见,是多么的无奈与思念;白居易的《七夕》云:“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诗王”同情地说,每年七夕,苦苦等待的牛郎织女终于相聚在一起,说不尽的情话,道不完的思念。可是良宵苦短,纵使相逢若别离;李白的《拟古十二首·之一》则云:“青天何历历,明星如白石。黄姑与织女,相去不盈尺。银河无鹊桥,非时将安适……”“诗仙”幽默地说,浩瀚的夜空群星闪耀,牵牛星和织女星近在咫尺。因为不是七夕,所以银河之上没有喜鹊。没有喜鹊搭桥,可怎么渡桥呢?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对牛郎织女的故事颇有感触,她笔下的《行香子·七夕》借感叹牛郎、织女离愁之浓重,抒发自己与之同病相怜的浓重离愁,词云:“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李清照哀怨道,牛郎和织女一年只有一度的短暂相会之期,其余时光则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李清照填此词时,其夫君赵明诚独赴建康应召,李清照暂住池阳。在如此静寂凄清的七夕之夜,天上的牛郎织女尚能聚首,而人间相依为命的夫妻却被迫分离,这才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可与“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词媲美的无棣籍李之仪写有两首《鹊桥仙》,其一为:“宿云收尽,纤尘不警,万里银河低挂。清冥风露不胜寒,无计学、双鸾并驾。玉徽声断,宝钗香远,空赋红绫小砑。瘦郎知有几多愁,怎奈向、月明今夜。”该词流畅清丽,绵长含蓄,难怪《四库总目提要·姑溪词提要》谓其:“小令尤清婉峭倩,殆不减秦观。”明末文学家毛晋在为李之仪之《姑溪词》题跋时云,若将李之仪词置之周邦彦的《片玉集》、李清照的《漱玉集》中,莫能伯仲。

在宋代,吟咏七夕相会又成为词人的首选,并多用《鹊桥仙》之词牌创作了许多婉约缠绵的词赋,或倾牛郎织女聚少离多之恨或诉天下有情人离合之情,绘就成一幅幅泪水和欢笑交织成的爱情画卷,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欧阳修的《鹊桥仙》,没有脱离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旧意。他说,老天爷有意让有情有义的牛郎和织女一年三百六十五个日夜里仅有一夕相见,为的是怕他们把相聚、欢娱的得到看得太容易,词云:“月波清霁,烟容明淡,灵汉旧期还至。鹊迎桥路接天津,映夹岸,星榆点缀。云屏未卷,仙鸡催晓,肠断去年情味。多应天意不教长,恁恐把,欢娱容易。”

范成大的《鹊桥仙》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他说,七夕相会只匆匆见一面,马上又得分离,还不如不见,更增添离愁的思绪。新欢抵不上旧愁多,旧愁未消,又添新愁归去,词云:“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秦观的《鹊桥仙》,则一改七夕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他告诫世人,两个人只要心心相印,至死不渝,哪怕天各一方,哪怕终年不见,思念不会断,恩爱都不会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厮守在一起呢?词云:“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又是七七乞巧夜,长空如洗月如皎。”七夕节,也称“乞巧节”。在七夕这个充满浪漫的夜晚,人世间的妇女们特别是女孩们穿戴一新,在自家的庭院里,对着银河祭拜,乞求织女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

唐代林杰的《乞巧》诗云:“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神童,在世上仅仅活了十七年。据说,他六岁时赋此诗。小诗人说,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来到了。天上,牛郎和织女再度横渡喜鹊桥来相会。地下,少女们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乞求机巧和智慧。一些巧手的女子,对着月光把红丝线穿进针孔,穿了一条又一条……

宋代严蕊的《鹊桥仙》词云:“碧梧初出,桂花才吐,池上水花微谢。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蛛忙鹊懒,耕慵织倦,空做古今佳话。人间刚道隔年期,指天上、方才隔夜。”严蕊,女词人,出身低微,沦为营妓,善操琴、弈棋、歌舞、丝竹、书画。词人说,七夕佳节,梧叶碧绿,桂花清香,水塘中的荷花微微凋谢。明月高悬,银河闪烁,楼上的姑娘们正忙着在穿针引线……

七夕,因牛郎织女矢志不渝的爱情而充满了浪漫。随着时间的演变,七夕节已成为中国的“情人节”,怀春少女们更是在七夕之夜,乞求姻缘的巧配。正如白居易在长篇叙事诗《长恨歌》中所云:“七月初七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诗词不老,七夕浪漫。是啊,在天愿为比翼双飞鸟,在地愿为并生连理枝,“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作者简介:张海鹰,北大荒人,新闻记者,现供职于无棣县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王仪

    热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