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书生带了兵:史永安指挥贵阳保卫战一战成名

发布时间:2017-09-22 12:22:10   72221 作者:侯玉杰

史永安,字磐石,惠民县人。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中举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考取进士,入选翰林院。翰林院考选期满,担任监察御史。天启元年(1621年),赴贵州巡察,参与领导了著名的贵阳保卫战,回京后,因功被提拔为太仆寺少卿,再转太常寺少卿,再外放宁夏巡抚、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史永安画像,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家贫思孝子,国难思忠臣。明朝末年,关外的满清崛起,李自成起义,各地的反叛势力风起云涌,明政府急需能够带兵的将领,又逢史永安在边关实行的军事防务政策成效显著,因此得以不断越级提拔。

崇祯初年,史永安升任兵部右侍郎、三边总督,再升兵部左侍郎,死后追赠兵部尚书。史永安以一介书生带兵,转战南北,连连得胜,堪称文武双全,智勇兼备。晚年,史永安发现邹平长白山脉风光秀美,遂选择风水宝地举家迁居,终老死家乡。

贵阳保卫战中,史永安一战成名,这也是他一生中最为惊险、最能体现其坚忍不拔意志的战役。在这场历时十个月的保卫战中,担任巡按御史的史永安领导有方、协调有力、指挥得当、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与巡抚李枟及全城军民戮力同心,共御强敌,最终取得了胜利。

 

十万叛军围困贵阳,主官在外临危受命坚守孤城

 

当后金汗努尔哈赤起兵反明时,天启元年(1621年)秋,四川永宁宣抚使奢崇明杀死四川巡抚徐可求等地方官员,占据重庆,反叛明朝。随后,奢崇明攻合江,破泸州,陷遵义。

来年春,当奢崇明围攻成都、自号“大梁王”的消息传遍贵州时,贵州宣慰同知安邦彦为实现自己称雄一方的宿愿,挟持其侄、水西宣慰使安位举兵声援奢崇明,并自称“罗甸王”。

一时,贵州境内各路土司头目纷纷反叛,烽火连天,三千明军覆没于毕节,四千云南援兵也被全部消灭。自二月初七日起,安邦彦亲自统领各路叛军十万人,将省城贵阳团团围住,至此,贵阳成为一座孤

早在四川刚发生叛乱时,贵州巡抚李枟就预感到四川的动乱将波及贵州,为了防患于未然,多次上疏朝廷,请求增加兵员、军饷,然而明王朝急于征服后金,无暇他顾。李枟又被朝臣攻击,六次上疏乞求退休。朝廷任命王三善担任贵州巡抚,责令李枟在新巡抚未到任前坚守岗位。

当时奢崇明已攻陷遵义,贵阳危在旦夕,即将卸任的李枟与史永安一起,勇敢地承担起了保卫贵阳的使命。此时贵阳城中士兵不足三千,仓库空虚。李枟与史永安会商后,采取了两项对策:一是扩军备战,以应危局。二是主动出击,御敌境外,主动派遣军队支援四川。

叛军围困贵阳之时,也是城内各级官员最缺乏的时候,贵州布政使、按察使和贵阳知府等大批官员赴京述职,几位带军将领也都被派往外地。堂堂的省城,仅有离职还未离岗的巡抚李枟以及监察御史史永安、提学佥事刘锡元等低级官员,可谓是既无官,也无兵。

李枟、史永安商议,分派官员和军士分守贵阳城的五座城门:提学佥事刘锡元及参议邵应祯、都司刘嘉言、原副总兵刘岳分御四门;李枟自己防守首当其冲的北门——柔远门;史永安为总指挥,把守城内最高处的谯楼,总揽四方,密切注视城外敌人的动向,观察城内街巷的治安状况,以防内外勾结。与此同时,城内的民众也组织动员起来,分片据守,学官和秀才们负责监督各处。

 

战事惨烈长达十月,运用灵活战术获奇迹般胜利

 

战役初始阶段,安邦彦先攻北门,李枟身先士卒,一举打退叛军的首轮进攻。安邦彦再转攻东门,又被守将刘锡元击退。为了迅速攻下贵阳,安邦彦一面派兵不分昼夜轮番进攻,企图以疲劳战来拖垮守军;一面采取了心理战,用鸡鸣狗吠及妇女的哭泣声来瓦解城中军民的斗志。

保卫战期间,李枟、史永安领导贵阳军民采取有效战术,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一是粉碎了叛军利用城外高地的进攻。叛军利用西门外一处高地,借助地利向城内投掷石块,城上军民被打得抬不起头。紧急时刻,史永安亲自坐镇西城楼指挥,守军用火枪射杀多名叛敌,缓解了严峻的战况。接着借助夜色掩护,史永安率领众人在城墙上修筑了敌楼,比城外高地高出一半,居高临下,给叛军以有力的打击,迫使叛军放弃了高地。


(敌楼设计图)


二是粉碎“厢楼”的进攻。攻打城池的叛军制作了三丈多高的“厢楼”,即云梯,用以攻打城池。叛军挖掘城外的坟墓,取出尚未腐烂的棺木,用布包裹,制成云梯。云梯内可藏人,下面安装轮子,一直推到城墙边,与城墙上守军对打。守军派遣勇士出城,烧毁了叛军的“厢楼”。


提学佥事刘锡玄所撰《围城日录》一卷附图一


三是粉碎“土笼”的进攻。叛军在城外编了几万个竹笼,装满泥土,筑成高台,以此窥探城内虚实,并站在上面射杀城墙上的守军。史永安指挥军民,连夜拆掉城内钟楼,在南门城墙上修建了一座高楼,高于敌军土笼,挡住对方视线,敌军被迫放弃土笼。史永安又派勇士出城,把土笼全部烧毁。


(提学佥事刘锡玄所撰《围城日录》一卷附图二)


在抵御敌军攻城的同时,史永安等人在贵阳城内采取肃清奸细、捐输金银米粮和启用儒生等措施,全城动员,加强战备。城内的五六百名读书人,每五人编为一组,按时稽查、督导士兵守城备战。为减缓军粮供应压力,确保持久固守,守军实行限量、减量供给。

到八月底,城内粮食告罄,人心浮动,内奸乘机作乱,引导叛军攻城,东门、南门告急。在内奸的引导下,叛军一度登上东门城墙,开始拆毁城堞。就在危急之时,史永安巡防至此,他迅速组织人员反攻,击退了叛军的进攻,贵阳城得以保全。

自九月以来,贵阳城内在各种可食之物都吃尽的情况下,出现了吃人事件。《明史》记载说:食糠核草木败革皆尽,食死人肉,后乃生食人,至亲属相啖。


提学佥事刘锡玄所撰《围城日录》一卷附图三


在明朝政府方面,因为辽东战事紧张,缺乏救兵,川贵总督张我续、新任巡抚王三善拥兵不敢向前,导致“声援俱绝,贵阳围益困”。史永安一方面连连上疏朝廷告急,一方面致书王三善,称贵阳守军因为乏粮,已经拉不开弓箭、举不起刀枪了,城池随时可能陷落。

在朝廷的严厉催促下,十二月初,驻扎在平越的王三善决定拼死一战。他集合将士说:“失去了贵阳,我们将死于法律;进攻敌人,我们有可能死于战场,同样是死,何不与敌拼死一战呢!”他亲自统帅精兵,一马当先,至十二月七日,进抵贵阳城下,至此,为时十个月的贵阳保卫战终于胜利结束了。后来,在平叛的战斗中,王三善战死沙场。

战前,贵阳城内有10万户,40万多万人,战后仅剩1000多人,真是惨绝人寰!

在贵阳保卫战中,御史史永安和巡抚李枟、提学刘锡元等官员,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战后,内阁评议战功,吏部尚书赵南星等大臣一致认为史永安功居第一,当破格重用因此,李枟仅升一级任兵部右侍郎,而史永安则由七品一下子晋升为四品太仆寺少卿,刘锡元升右参政。

 

诗词风格慷慨激昂,描写保卫贵阳作品让人热血沸腾

 

史永安由翰林院出身,有文名。作为一介书生带兵,他的诗词慷慨激昂,格调清新,特别是写贵阳保卫战的作品,读后既让人热血沸腾,也让人倍感凄凉。一将功成万骨枯,可是在贵阳保卫战中何止万骨!史永安告诫大家,“休问黔阳烽火事,战袍犹剩血模糊。”

史永安有文集传世,他描写贵阳保卫战比较著名的有《守贵阳》:“伏剑山墉士马孤,手挥矢石下征襦。可怜草木根株尽,更苦巢窠鼠雀无。万里天高心自靖,四山望断眼空枯。秉来节钺为臣子,忍把封疆付豸狐。岩岩壁垒矢金瓯,只是声援苦逗留。九月碟楼飞霹雳,一年烽燧隔书邮。丘陵白骨阴云合,刁斗黄昏冷雨秋。若使冤魂成厉鬼,洒将恨血上兜鍪。”

他还有《围城秋兴》组诗,其一:“数凭睥睨问飞鸿,塞上旌旗满眼中。长夜有身眠组甲,孤城无计叩宸枫。四郊鬼火连天黯,万井人烟劫地空。霜气愈浓松柏色,特存苍郁撼西风。”其二:“气指长空发指冠,周回赤羽贯高坛。三秋仗战人犹健,半夜烧营火未残。泪眼共怜荆树紫,痴心颇似桂花丹。驰驱步步风沙冷,时曳雕鸰在马鞍。”其三:“路断平冈苦月辉,刀环转动鸟惊飞。风高草露偏成阵,人静羽书初透围。巡视七营烟火歇,悲歌五夜折铃稀。只余斗大黄金印,肘后经年恋故衣。”其四:“横槊乘埤曳短袍,一天霜籁肃刁骚。严关木落铜标壮,法阃云深铁壁高。军令齐心甘六矢,劳人筹策渡三壕。悲胸吐作长虹气,四极重经立断鳌。”





责任编辑:王光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