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区剿匪司令马千里

发布时间:2017-10-08 11:10:06   208748 作者:侯玉杰

在清河、渤海革命老区,用家喻户晓如雷贯耳等名词来形容马千里,一点都不为过,他的知名度甚至超过了区党委书记、行署主任。


(马千里,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主要原因有五:第一,他是本地人,而且是有社会声望的人;第二,他是革命的先行者,而且是在第一线率领群众与敌人直接斗争的领导人;第三,他是长期担任一方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他担任过团长、司令、市长,特别是担任剿匪司令,驰骋疆场,与群众接触密切;第四,他在统一战线中作用巨大,不仅扩大了他个人的影响,也对革命贡献巨大;第五,走出家乡后,他一直与老家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

 

投奔冯玉祥部队参与北伐战争

 

马千里是博兴县吕艺镇寨韩村人,1901年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的父亲一生从事教育事业,曾任过县督学,又曾因为参加义和团被捕入狱,后虽经营救获释,但是家境愈加艰难。

马千里自幼读书,在博兴县立高级小学期间,他非常用功,毕业考试名列前茅。17岁毕业后前往北平求学,先考入了商业师范,仅读了一年,就退学到北京前门一家电业商行当学徒。

不久,在“五四运动”影响下,他立志从军,报考了冯玉祥部队的学生队。在队学习一年,又以优异成绩考到河南陆军讲武堂,再学习两年。学习结业后,分配到冯军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实习一年,任连队助教,排长。

马千里所在营的营长、教导员都是共产党员,对他的影响和帮助巨大。北伐战争中,冯军在河南与奉军作战,连续取得胜利。马千里随着部队北伐战事的进展,一路前进,越过济南,打过天津,再到长城,终于将奉系军阀赶回东北。


(冯玉祥与蒋介石等合影)


但是,当权的蒋介石对以冯玉祥为代表的这支进步队伍不放心,蓄意消灭异己力量,马千里所在部队经过浴血奋战,最终被迫撤回西北。而通过北伐战争,马千里认清了旧军阀的反动面目,于是脱离旧军队,回归故乡,决心另谋良策,以图报国。

 

与指挥博兴“八四”暴动

 

马千里和博兴县早期共产党员张静源、王溥泉、张福林等是青少年时期要好的同学和朋友。脱离旧部队后,他找到了王溥泉、王博昌,向他们倾诉了自己的经历和意愿,三人商量决定马千里、王博昌回博兴县开展革命工作。

到博兴后,马千里先后任六区联庄会助理员和四区联庄会教练,以这些公开职务为掩护开展革命工作。1931年6月,马千里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3月,中共博兴县委成立,马千里任军事部长兼四区联庄会党支部书记,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就基本掌握了这支拥有百多支枪和二十多匹马的武装,一时,博兴县的革命力量空前高涨。

山东省委认为在博兴发动游击战争的条件已经成熟,派军委书记张鸿礼来博兴传达布置并坐阵指挥武装暴动。8月4日,博兴武装暴动在四区兴福镇和六区高家渡村同时开始。马千里带领兴福联庄会部分士兵起义,同参加暴动的农民收缴了兴福联庄会的全部武器弹药。接着挥军向韩复榘所属兴福民团进击,缴了民团的械。8月5日,马千里主持在兴福召开大会,宣布武装暴动胜利,成立鲁东革命军第一大队,共300余人,马千里任大队长,革命军迅速发展到700多人,活动于博兴四、五、六区及博兴、广饶、临淄边境一带。他们发动群众打土豪、开仓济贫,截击国民党政府的汽车。这次暴动遭到韩复榘军队镇压,只几天就失败了。


(博兴暴动示意图)


博兴暴动失败后,博兴县委与上级失去联系。国民党反动政府大肆搜捕共产党员,制造白色恐怖,马千里被通缉,他的妻子被捕入狱,年仅三岁的幼子惨遭迫害致死。

在严峻考验面前,马千里决心外出寻找党组织。他先到胶东找到张静源,被安排到莱阳四区联庄会当教练。任职后,他满腔热情地联络群众,不到半年时间就引起了国民党县党部的怀疑,迫不得已,他立即转移,经烟台、天津,再到北京。

在北京,他偶遇了北伐时的老同事。因为一时找不到党组织,于是,他回到旧部,后被委任为营副。他在士兵和下级军官中积极开展工作,获得了士兵的好感。1935年冬,马千里带领4个士兵携枪投奔陕北红军,经过红军后方政治部审查,恢复党员关系,被分配到红军大学当教员。不久,被派到韦国清营三连任军事助教,随后又调到总政治部统战部任干事,再调到安定县委任统战部长,继续做统战工作。

1936年,西安事变后,中共中央抽调干部到“抗大学习。马千里也奉调入“抗大”学习。

 

返回家乡参与领导清河平原根据地建设

 

抗日战争爆发后,山东的革命形势发展突飞猛进。因此,中央决定派山东的干部返回故乡领导敌后的抗日斗争,发展壮大革命力量。1938年,马千里被派回山东,任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七团副团长,团长为马晓云。七团主要在邹平、长山县一带活动。在马千里等的努力下,八路军迅速扩大了影响1939年初,日伪军“扫荡”长山六区,七团驻在爱贤村,马千里率领部分队伍转移村外。在战斗中,他腿部中弹,仍继续指挥作战,一直打到天黑,敌人撤退。在马千里养伤期间,发生了刘家井子战斗,三支队遭到损失,他奉命到长山收容失散的部队,编为独立团,马千里任政委,马晓云为团长。同年,三支队整编,成立第六军分区,马千里任司令员,景晓村为政委。

1940年春,清河地委和三支队决定向小清河以北黄河两岸发展,打通与冀鲁边区的联系,以扩大和建立巩固的根据地,长期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同时决定分东西两路进军,东路先由马千里率领渡河,挺进到博兴地区。2月下旬,他带领先遣小分队渡过小清河,进入博兴北部, 他以个人名义发布了《告博兴父老书》,向家乡父老宣传抗日,开展统战工作,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胜利完成了预定的任务。

立足以后,他又奉命指挥东路部队突破国民党投降派李寰秋、周胜芳、成建基在小清河两岸的堵截,渡过小清河,在广饶、博兴、蒲台、利津、高苑一带,与敌伪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3月3日早晨,日伪军突然出动,将东路指挥机关和特务连包围在博兴县东王文村,70余名指战员,奋力还击,打退了敌人10次冲锋,其中21人壮烈殉国。东王文战斗打出了八路军威风,扩大了八路军在新区的政治影响,鼓舞了全体军民抗日必胜的信心。随后,他又指挥部队打击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围剿,使八路军控制了小清河以北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


“王文战役”烈士纪念亭


1940年9月,清河军区部队改编为山东纵队三旅,马千里任参谋长,1941年7月,调任清中军分区司令员,参与领导了清河平原的根据地建设和反“扫荡”、反“蚕食”斗争。这一时期,马千里利用个人在当地的影响,在争取蒲台县国民党保安第九团团长王雪亭率部起义、争取当地民间帮会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1年8月,马千里与三旅旅长许世友、副旅长杨国夫率部队进军垦区,打败了长期盘踞垦区的国民党顽固派武装,收编、歼灭了土匪,解放了垦区全境。1945年8月,周村解放,马千里任周村特别市市长。他严格执行保护城市工商业政策,安定了社会秩序,使工商业得到迅速恢复发展。1946年春,马千里调任渤海行署秘书长。

 

率骑兵大队驰骋于惠民、商河、济阳剿匪

 

1946年,国民党军向解放区发动军事进攻,并向渤海区派出大批武装匪特,进行反动宣传、抢劫、暗杀、制造暴乱等恐怖活动。为加强剿匪工作,渤海区成立了剿匪指挥部,由马千里任指挥,区党委书记景晓村为政委,组织了500余人的骑兵大队和部分精干地方武装,开展全面剿匪斗争。马千里亲率骑兵大队和一个步兵连,驰骋于惠民、商河、济阳等地,向匪特展开猛烈的军事进攻和政治攻势。经大小战斗150多次,在大半年时间内,歼灭匪特3000多人,为巩固地方政权作出了贡献。


(剿匪指挥部指挥马千里(左一)与赵玉昌(中)、王子勤)


(剿匪骑兵部队整装待发)


1948年初,在渤海区土地会议上,康生和华东局个别领导人全盘否定了渤海区土地改革、剿匪肃特等各项工作成绩,给渤海区党委扣上了“富农路线”“宗派主义”“反特右倾”三顶帽子,撤换了一大批区党委、地委、县委及各级政府的领导干部,马千里无辜受株连,被调离渤海区到铁路部门工作。他率领部队接管、抢修、保卫了胶济铁路,并参加了济南战役。济南解放后,马千里是军管会成员之一,任华东铁路警备部队副司令、济南铁路局公安处长。

国民党散匪、特务、地痞流氓活动猖獗,经常破坏铁路,抢劫物资和乘客。马千里亲率部队乘警车沿铁路线巡视,发动职工、民兵、群众护路,大张旗鼓地镇压了一批首犯,打击了匪特的嚣张气焰,恢复了社会秩序。

 

转行铁路系统继续发挥光和热

 

1953年,国家为解决急需的木材运输问题,铁道部专门成立第六工程局,负责抢修东北的森林铁路,调马千里任该局党委书记兼副局长。虽然他已年过半百,身有残疾,仍不顾严寒酷暑,奔波于大兴安岭地区,按期完成铁路抢修任务。

1958年,马千里任铁道部电气化工程局副局长,1960年任铁道部生活管理局副局长,他亲率工作组深入兰新、包兰、西陇海等铁路线,和干部职工同吃同住,帮助解决铁路职工的生活困难,稳定了职工队伍。“文化大革命”期间,马千里遭到迫害,被下放劳动。1978年任铁道部视察员。1982年离职休养。1992年6月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责任编辑:王光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