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在滨州叠加

发布时间:2019-10-08 07:00:45   593876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编者按:7月7日起,滨州网推出《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滨州成长的足迹》大型专题报道,将持续到国庆节。敬请收看!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更是推动“富强滨州”建设的奋斗之年,滨州发展将掀开新的一页。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此,引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佘春明“六问”之“梦想之问”——在滨州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梦幻之旅”的成功实践。在苦海沿边的烂泥滩上建设滨州港曾是一个梦,几十年干下来,梦想变成了现实;把一个个大土坑、一片片低洼地变成“四环五海”,十几年干下来,梦想变成了现实;曾经是光秃秃、白花花的盐碱地,十几年的“林水会战”干下来,变成了林河湖草生态系统完善的园林城市,梦想变成了现实······

让我们一起深刻回顾1949年以来,在滨州这片热土上曾经的奋斗足迹,也期望无数前辈的奋斗成为我们前行的强劲动力。】

年度大事

1.1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至此,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叠加,滨州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

2.4月12日,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暨生态文明村创建动员会议在滨州召开,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启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暨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基本改变全市农村环境脏乱差状况,使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有一个大的提高。

3.5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首次公布全国城市居民幸福感调查结果,在十大幸福感城市排名中,滨州居民幸福感排名第五。

4.6月28日,我市隆重举行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养老金发放仪式。全市166.5万城乡居民纳入保障范围,其中53.8万60岁以上老年居民直接领取基础性养老金。我市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同步实现了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5.8月末,国家环境保护部就2010年全国重点流域内22个省(区、市)政府实施水污染防治规划情况的现场考核结果,经国务院同意向社会公布,我市代表山东省勇夺全国重点流域和海河流域“双第一”,实现海河迎查“三连冠”。

6.11月15日,中国共产党滨州市第七届委员会第十六次全体会议在滨州召开。全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滨州市委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三次全会精神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7.11月份召开的全省推进教育规划纲要落实工作会上,通报了全省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情况,我市校舍安全工程进度居全省前列。

该年,无棣县被确定为全国中小学校车运营管理试点县。

8.12月28日上午,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在济南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姜异康为我市颁发“省级文明城市”奖牌。

9.12月30日,滨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正式揭牌。该中心自2011年9月初动工,到10月底建成运行,仅用了56天时间,创造了交易中心建设的“滨州速度”。

10.2011年,市委、市政府将滨州港建设列为全市“一号”工程,举全市之力、聚全市之智强力推进港口建设。

2011年滨州港建设共计完成投资15.5亿元,一举建成五项工程:一是投资7.3亿元,完成滨州港2×3万吨码头及防波堤一期续建工程,码头达到靠泊条件;二是投资5.1亿元,建成港区17公里一级公路;三是投资1.2亿元,完成码头装卸设备制造;四是投资1.5亿元,建成3.2公里海港港区南防波堤工程;五是投资1760万元,完成滨州港运营管理调度中心全部前期工作及桩基施工。该年,滨州港被山东省政府由地方一般港口提升为地区性重要港口,并纳入交通运输部全国沿海港口建设布局规划;《滨州港总体规划》顺利通过省政府和交通运输部审批。

11.2011年,我市铁路建设快步推进,已获得立项和开工的各等级铁路共有6条,分别是纵向的黄大铁路(河北黄骅至潍坊大家洼)、滨港铁路二期;横向的德大铁路滨州段、寿邹铁路(寿光至邹平);城际间的济南滨州城际轨道交通项目;以及连接无棣、阳信、惠民三县的德大铁路惠民专用线(即惠阳无铁路)。

时代印记(一)

“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在滨州叠加

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这片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终于进入了一个历史性的转折期。2011年1月4日,国务院又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历史的垂青,让两大国家战略在滨州叠加交汇。

摄影:李振平

“黄蓝”两区叠加,滨州成为媒体关注焦点

2011年,继1月14日全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动员大会召开后,1月21日,全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动员大会召开。会议号召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抢抓机遇,迅速行动,积极作为,加快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

霎那间,地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滨州成为了全国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

2011年春,时任滨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的邓向阳在北京出席全国两会时,先后接受了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大众网等中央、省级新闻媒体采访。3月7日,根据大会安排,邓向阳与其他代表一起参加了山东代表团开放日活动。在谈到如何利用好“两区”叠加机遇,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时,邓向阳说,对滨州来讲,同时拥有两个国家发展战略,千载难逢,这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大历史机遇。滨州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的主战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一员,抓好“两区”开发建设,是机遇,更是挑战;是动力,更是压力;是使命,更是责任。尽管“两区”在规划范围、规划重点、功能定位等方面有诸多不同,但二者在发展方向、发展目的上是一致的,都突出了科学发展这一主题、转变发展方式这一主线,都突出了高效生态经济的取向,都对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战略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黄蓝”叠加,扭转重陆域发展轻海洋经济的习惯

2011年,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主任路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虽然以往在发展布局上滨州市把海洋经济作为一个重要方面,但在发展思路、具体措施和发展力度上,海域经济与陆域发展相比,还是相对较弱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出台,为滨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走向海洋的一个契机,对滨州市更好地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落实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规划措施,把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蓝色经济区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必然对滨州市又好又快发展产生更大的推动作用。

对两区规划进行归纳梳理,提出150项重点任务,月调度、季通报

2011年起,“黄蓝”两大战略如同一个巨大的引擎,催动着滨州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市委、市政府以超强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带领全市人民主动行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抢抓重大历史机遇。

滨州市及各区县均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常设办事机构,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推进体制。针对“两区”建设中存在的工作落实不平衡等问题,创新工作方法,对“两区”《规划》进行了归纳梳理,提出了150项重点工作任务,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制度。编制完成了滨州市“黄蓝”两区规划、县区规划和27个专项规划,制定了年度“两区”《规划》实施工作要点,分解任务目标,跟进督导落实。建立完善市“两区”建设重点项目库,及时更新并督促搞好项目策划包装和储备。通过强化全方位督导,滨州市形成了任务目标、完成时限、责任主体、督导落实四明确的“两区”建设督导体制机制。

北海新区、特色园区、招商引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因“两区”助力而提质提速

在推进“黄蓝”两区开发的进程中,我市在北部沿海启动了北海经济开发区建设,将其作为滨州市北部崛起的核心区和桥头堡。黄三角《规划》中称,该区域将形成“四点”“四区”“一带”的布局框架,其中滨州港及临港产业园是形成环渤海南岸经济集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4月,北海经济开发区成立,启动了50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建设。几年来北海经济开发区起步区水电气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快速推进,魏桥集团、创新集团等大企业和一批二、三产业项目相继落户。一个新的产业聚集区和滨海新城在沿海荒碱地上正在形成。

建设“全国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是国家《规划》赋予黄三角地区的四大功能定位之一。国家规划批复后,我市规划建设了50个重点特色产业园区。特色产业园区已经成为高效生态产业的重要载体,聚集了当地主导产业,集群优势逐步显现,在高效生态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给滨州做了一个大广告,让滨州的知名度大幅提升。海内外众多投资机构、投资商对我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投资热情高涨。我市借势而上,高强度、快节奏,争取项目,吸引投资,先后有针对性地组织了赴北京、香港、台湾、上海、苏浙以及欧洲的招商推介活动。组织举办和参加了黄三角经贸洽谈会、黄三角高层国际论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食品博览会、中国(滨州)黄三角首届农科对接洽谈会等多次大型活动。

2011年,滨州市上市公司已有15家,上市后备资源企业保持30家以上。滨州市借力资本市场,做强优势产业,积极引导企业发展壮大,力促经济高效发展。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两区”建设以来,“万吨大港”建成,疏港公路全线建成通车,打通了滨州面向大海发展蓝色经济的大通道;津汕、荣乌、滨德、滨博4条高速公路先后建成通车;滨港铁路一期正常运营,德龙烟铁路将通车;水库、电力设施等建设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为滨州市产业配套、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我市立足“高效生态”基本定位,以“四环五海·生态滨州”“粮丰林茂·北国江南”规划建设为抓手,大力搞好生态建设。突出抓好沿海防护林带建设工程、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修复示范工程等生态工程建设,6县1区成为国家级或省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我市的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万亩林场成倍增加。滨州成为全省第4个“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徒骇河城市湿地公园被评为“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同时,我市狠抓节能减排,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全力推进生态市建设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

未利用地是我市最大的资源优势。2011年启动的12.5万亩未利用地开发项目新增耕地2.07万亩。2012年,我市的未利用地开发列入省计划盘子。

“黄蓝”两区叠加,保障改善民生工作水平向发达地区看齐

在“两区”开发建设中,市委、市政府着力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宗旨。

市委、市政府更加关注民生事业,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增幅向全国西部地区看齐、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效益向全国东部地区看齐、保障改善民生工作水平向发达地区看齐“三个看齐”的定位。严格按时、保质、保量兑现民生承诺,突出抓好安居工程、就业创业、平安校车等为民实事,集中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我市在全省地级市中第一个同步实现了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及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

撰稿:邱芹

时代印记(二)

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

2011年6月28日,滨州市举行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养老金发放仪式。当日,在无棣县,棣丰街道堤头姚村62岁的张守仁激动地说:“现在种地不用缴税,国家还给补贴;孩子上学不交学费,有义务教育;现在60岁以上老人不交一分钱,就能月月领到养老金,政府真为咱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呀!”

摄影:田军

6月28日,阳信、无棣、沾化、北海经济开发区18.1万名农村60周岁以上老年居民开始新农保,至此全市51.7万名农村60周岁以上老年居民和2.1万名城镇60周岁以上老年居民按月领到政府基础养老金。全市166万名适龄人员全部纳入保障范围,53.8万名60周岁以上人员将享受到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我市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了全覆盖。

2009年滨城区(含高新区和滨州经济开发区)启动了国家首批新农保试点,2010年惠民县和博兴县分别启动了国家第二批新农保试点和省新农保试点。在三县区试点人口覆盖范围占全市46%的基础上,2011年初,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超前谋划,决定7月1日实现滨州市新农保制度全覆盖,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同步实施。  

5月份,邹平县已全面实施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新农保及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标志着滨州在保障民生方面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广大农民提供了老年基本生活保障,使农民在“种地不缴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之后逐步实现“养老不犯愁”。

在6月28日的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养老金发放仪式上,时任滨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的张光峰要求各级各部门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原则,不断完善领导机制和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稳定的社会保险财政投入机制,确保城乡养老保险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和舆论宣传,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切实增强服务水平,在群众自愿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参保缴费率。要按照管理规范化、服务社会化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基金审计、信息披露、公示查询等制度,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不断完善社保管理的长效机制。

万物人为本,万事民为先。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把高度关注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用小财政构筑大民生”,用心了解社情民意,诚心帮助解决困难,促进了各项民生事业持续蓬勃发展。特别是2010年,随着全市“人均生产总值突破6000美元大关”“地方财政收入过百亿”等目标的实现,更为我市坚定不移地持续改善民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

随着新农保及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行,我市城乡差距将逐步缩小并最终消除。新农保制度强调了国家对农民养老承担的责任,明确了政府投入比例。透过现象看本质,新农保不仅仅是一项重大惠民政策,更重要的是让全社会看到了公平与正义,看到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事实。

撰稿:邱芹

责任编辑:杨孟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