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对祖国的贡献:三年援川生情谊 早把禹里作故乡

发布时间:2019-11-01 08:59:58   1304328 作者:记者 隆卫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2018年5月12日,四川省举行“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十周年纪念仪式,深切悼念在地震中不幸罹难的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捐躯的英雄。活动中,滨州市部分参与援川人员再次踏上了北川县禹里乡这片曾援建3年的土地。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导致近7万名同胞遇难,30余万人受伤,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地震发生后,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迅速组织开展了历史上投入力度最大的抗震救灾工作。按照要求,山东省对口援建整个汶川大地震中伤亡人数最多、受灾最严重、救援难度最大、重建任务最重的北川县。该县也是惟一一个需要异地重建的县城。按照省里要求,滨州市对口援建北川县禹里乡(现为禹里镇),并承担北川新县城的河道治理工程任务。

2008年5月14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下发《关于全力以赴支援四川等灾区抗震救灾工作的通知》,并成立全市支援四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支援灾区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5月15日,我市一名副市长带队,率30名消防战士组成救援队赶赴四川灾区抗震救灾;5月17日,滨州第一支医疗救援队赶赴四川地震灾区;5月19日,滨州援川协调领导小组成员赶赴北川;5月22日,由10辆大型运输车组成的车队,载着滨州首批支援地震灾区的百套彩钢板组合房从博兴启运绵阳;6月下旬,滨州援建前线指挥部组建成立,开展紧急援建任务,对中小学临时板房进行选址、规划、建设,堰塞湖水退后进行消杀防疫。

2008年8月下旬,我市援川工作重点转入农村永久性住房建设和场镇规划及建设项目对接设计阶段。9月20日至22日,时任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光峰亲赴禹里乡指导对口援建工作,并与当地党委、政府和我市援建队伍一起研究工作方案。随后,市援川前线指挥部结合当地风俗特点,编制了《禹里农村永久性住房建设技术指导和工程监理方案》。11月初,我市援川前线指挥部按照“恢复到震前水平,达到建设标准,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原则,提出了石纽街、老街、卫生院、敬老院等9个援建项目,并经禹里乡政府与北川县有关部门审核通过。同时,为突出援建工作的连续性,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市援川前线指挥部工作人员由轮换制调整为固定制,并分别从无棣、沾化抽调两名副县长任副指挥,从建设、建管、财政、公路等市直单位以及滨城区抽调了10名业务骨干组成了市前线指挥部。

春季是施工的最佳时期。2009年3月6日,全市援建工作动员会议召开。按照市里统一部署,我市援建禹里乡的9个项目由6个县区负责。各责任县区立即行动,组织工程管理和技术人员进驻禹里乡后,却因唐家山堰塞湖海拔水位线问题迟迟无法开工。我市援建禹里乡项目的开工建设问题,成为前后方及社会关注的焦点。2009年6月9日,时任滨州市委书记邓向阳亲赴援建前线,就援建工作与绵阳市委书记吴靖平进行了研究,确定了“以人为本”的援建理念,最终决定禹里原址重建,海拔水位线723米以上的援建项目开工启动。 

为全面推进永久项目援建工作,我市援川人员通盘考虑,在雨季到来之前储备好大宗施工材料,克服迁占与雨季带来的困难,不等不靠自我加压,“白加黑”“5+2”,抢回了因堰塞湖水位不定所耽误的时间。项目历时近5个月基本完工,达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成为援建前线乡镇全山东省第一名,并适时进行了整体移交。 

在做好乡镇援建的同时,2009年7月,我市援建北川新县城的安昌河综合治理项目(北段)也同时启动招投标工作。该项目位于北川新县城西侧,贯穿新县城南北,是北川新县城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北川新县城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工程分为河道治理、河堤衬砌、两岸景观绿化及配套项目,有着供水排水、防涝泄洪功效,是衬托美丽新北川的一道亮丽景观带。 

经过精心筹备,2009年11月该项目正式施工。河道施工有其自身特点,只能在枯水季节实施。为赶到雨季到来之前完工,我市将工程分解为多个施工标段,开展施工竞赛,并制定了《滨州市安昌河综合治理项目工程进度和质量奖惩办法》。实行一周一评比,发现问题立刻整改。1000多位施工人员不分昼夜奋战在安昌河两岸,历时5个多月的时间,于2010年5月顺利通过北川建设部门验收。 

辛勤的付出换来丰硕的成果,我市援建项目不仅确保了政治、人员、资金、工程安全,还在工程质量评审中全部达到了优质工程,并获得“天府杯”“泰山杯”“绵州杯”等6个奖杯。期间,我市部分援建人员还荣幸地受到了党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责任编辑:杨孟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