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多年前英国人笔下的邹平是什么样的

发布时间:2019-12-10 23:12:43   727576 作者:宁治春

“……在远处,有一座并不是非常险峻的山脉,勾画出柔和而绵延的轮廓线,这一条长长的山脉,也就是长山县这一地名的由来。长长的山脉呈现出一种深蓝的色彩,比天空的蓝色要深一些,在淡蓝色天空的映衬下,深蓝色的山脉显得幽远、深邃……”


(山势连绵的长白山,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邹平县,这也是一座街道上到处竖立着牌坊的县城。其中竖立在县城中心的那座牌坊,尤其是精美绝伦,宏伟大气。这座牌坊应该是很久以前的建筑,就连居住在其附近的居民,也不能很准确说出它建造的年代。牌坊有巨大的石头基座,设计精巧,说明其建造者有很高的艺术水准。牌坊上面雕刻着各种精美的图案,在其靠顶部的地方还装饰有一些石板,其上的雕刻工艺尤其精湛……”



以上这两段道细致文字乃是英国人伊莎贝拉·韦廉臣夫人1881年由烟台到北京旅游行纪中的一段文字。此行纪于2019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书名为《中国古道——1881韦廉臣夫人从烟台到北京行纪》。

伊莎贝拉·韦廉臣夫人何许人也?据“译者序言”介绍,该书作者乃是英国著名来华传教士韦廉臣的夫人。韦廉臣1855年开始,先后多次受英国基督教组织派遣来华传教,曾长期定居烟台,直至去世。在华期间,除传教之外,他还从事教育、学术研究、翻译等工作,联络赫德、林乐知、慕维廉等人在上海创立同文书会(后更名为广学会),创办向中国传播西方学术和西方政治思想的重要刊物月刊《万国公报》,为中国介绍、翻译、出版过大量近代西方书籍,对清末变法改良思潮的兴起产生过重要影响。


(韦廉臣像)


伊莎贝拉·韦廉臣夫人陪丈夫在中国生活过多年,她熟知中文,交际广泛,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她于1864年跟随丈夫迁居山东烟台生活,在尝试开展一些基础性宣教工作的同时,并先后进行了四次长途旅行,其中第三次由烟台抵达北京的旅行见闻,则是《中国古道》一书的主要记述内容。

本书以细腻的文笔,详尽描绘了十九世纪后期中国北方多地的社会生活和风土民情,像一幅精致的工笔画,又如一篇抒情散文,更似一则精美的散文诗,无论是写人还是状物,都生动、鲜活、丰满,充分展示了作者捕捉生活细节的能力,以及对社会各个层面的思考和高超笔力。“作为一位西方女性,她的观察和描述不一定准确,但足够细腻;不一定客观,但绝对真诚”。

伊莎贝拉·韦廉臣夫人这次烟台—北京旅行,始自1881年的4月7日,一路经由黄县、莱州、潍县、昌乐、青州以及被黑店坑了一把、但未说出其名的一个小城,来到了长山县城。


《中国古道》插图


到达长山县城的具体时间,作者没有在书中交代,从当时的道路和交通工具——一种胶东称之为“轴子”的骡马车来看,到达长山的时间当在夏天。虽然这个时候树木葱茏,花草茂盛,但残破的城墙、低矮的民居、凸凹不平的道路,处处显露出老朽、败落的迹象。贵为县城,其应有的繁华、豪奢和喧哗,此时已经转移到其治下的周村镇,众多名门望族、富商巨贾或败落,或迁徙,只有平民百姓平庸而无奈地生活在其中。这座隋朝立县的古老县城,曾有被誉为“齐鲁上九县”的荣耀和富足,在日甚一日的荒凉和沉寂中,似乎荣耀正在远去。


《中国古道》插图


好在,作者并未被眼前的破败所遮蔽和迷惑,因为县城中心的街道上还竖立着一座又一座的牌坊,这些牌坊多为巨石筑成,上面那些华美精致的雕刻、蹲伏在牌坊下的巨大石狮,让作者完全能够想象出这座县城曾有的昌盛。伊莎贝拉·韦廉臣夫人此前已经有过两次长途旅行,似乎对于四处可见的牌坊有着非同一般的兴趣,对于长山以及后来所到的邹平县城街道上的牌坊都不乏详尽的记述。


(《长山县志》中的城池图插页)


当然,长山县城的街头并不只有牌坊,还有随处可见的手工缫丝场景:“……缫丝用的卷筒差不多有3英尺(约0.91米)长。从蚕茧中抽出的丝线,缠绕在这样的卷筒上,每根丝线的长度都超过了50英寸(约1.27米)……卷筒安装在一个更大的卷轴上,卷轴的长度大概有202英寸(约5.13米)。刚刚抽出的丝线,并不是纯白色的,而是有点淡淡的黄色,就像是白色的服装因为时间久远,慢慢泛出的那种淡黄色……”

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详尽描述那个时代手工缫丝场景的文章或书籍,但无论如何,这段记载对于我们了解100多年前长山一带的生产生活习俗和缫丝工艺,都有着弥足珍贵的价值和意义。

关注女性,是《中国古道》作者在考察中国社会时的一个重要内容,也充斥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本书作者在关于长山及邹平的文字中都拿出了不小的篇幅专门述及女性。在长山,她结识了长山县衙里的两位女衙役,并对于她们的情状作了探讨性的记述和研究。书中所介绍的两位女衙役,具体职责是协助维持地方稳定,或协助审理案件,其性质应如今天我们所常见的协警或者协理员。所不同的是,这些女衙役都是中年人,而且还应该是寡妇。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可相信作者应该所述非虚,这或许是值得我们探讨研究的一个课题。


(长山县幅员图)


与破败的长山县城相比,长山美丽的郊外则给这位来自英国的宣教者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远处深蓝、幽远、深邃的长白山,脚下质朴古拙的石桥,城郊风景秀丽的湖泊(疑为孝妇河)……这让我们想起古志里面所列的“八景”之说,所谓“八景”,其实更多来自于文人们诗意的遐想。伊莎贝拉·韦廉臣夫人也不例外,心里充满诗意的人,面对着哪怕只是一块石头、一棵枯树,也能够心生诗意,反之,即便身处青山绿水之间,大概也会满眼荆棘,遍处狼藉……


《中国古道》插图


恋恋不舍地告别长山,伊莎贝拉·韦廉臣夫人乘坐轴子车,当天便赶到了十几公里之外的邹平县城。相对于长山,邹平县虽然初立于汉代,但频繁的县治迁移,反倒更使其活力充沛,这里的牌坊更高大,也更精致,以致伊莎贝拉·韦廉臣夫人再次不吝笔墨,对这里的牌坊作了更为细致的描写。

当然,邹平县城更吸引伊莎贝拉·韦廉臣夫人目光的,是这里繁华的集贸市场。“邹平大集”与之前她所去过的所有集市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在这里,从丝绸到肥皂,“几乎可以找到中国人家庭生活所需要的任何一件物品”,她在书中这样说道。可以说,这里的集贸市场带给她的震撼和惊喜,随着她更深入观察和了解,也越发强烈。

我不知道关于清代及之前邹平集市有没有留下详细的文字记载,但像伊莎贝拉·韦廉臣夫人如此详尽的描述,我相信应该难出其右。“这个市场的主体是一条主要大街,长度绝对超过1英里(约1.61公里),在街道的两边,鳞次栉比地排列着一间一间的店铺,店铺中展示的商品应有尽有,有实用的生活必需品,也有华贵的装饰品。在更远一点的市场西头,是贩卖各种瓜果、蔬菜、粮食的地方,这些货物都放在街道两边、稍稍比路面高一点的人行道上的席子上……”



邹平地处鲁中,东邻商埠重镇周村,南依果蔬药材资源丰富的长白山,北边有河运繁忙的小清河、黄河,西去不远则是手工业发达的章丘。同时,邹平名闻遐迩的药材市场堪称江北第一。对于集市上形形色色、琳琅满目的商品,从吃到穿、用,大到骡驴小至棉线麻绳,伊莎贝拉·韦廉臣夫人毫不吝啬自己的笔墨,仅列出名称的各种商品有近百种之多。这个来自英伦的女人何以如此?书中有一句话说得很明白,“在此之前,我在其他地方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一景象”,这足以让我们理解其兴奋之情。

两座同样历史悠久的县城,一东一西,处于几近相同的方位,同处于一样的时代,在伊莎贝拉·韦廉臣夫人的笔下,缘何一衰一兴,如此分明?我们相信《中国古道》一书中的记述是客观真实的,但书中并未进行这方面的探讨和研究,自然也不是本文所要表达的本义。笔者行文至此,偶思而已。想必将来会有方家予以专门的研究。

感谢伊莎贝拉·韦廉臣夫人感谢译者,能让我们领略到一百多年前的邹平、长山两县城各自独特的风情。这对于今后邹平地方历史的研究必将有着实实在在的帮助。

责任编辑:王光磊

网友评论

王光磊 2019-12-11

珍贵的历史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