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前的今天,这位抗战英雄在惠民夹河壮烈牺牲

发布时间:2020-09-04 09:48:08   405725 作者:封秀丽 张蕾雷

今天是9月4日,1941年的今天,有一位抗日英雄长眠在惠民大地,他的名字叫杨忠。曾任八路军第115师教导6旅政治部主任兼冀鲁边军区政治部主任,由一名“红小鬼”在战火中迅速成长为我党我军的高级将领,对冀鲁边区根据地的开辟发展壮大,以及与清河区联系打通作出了卓越贡献,不幸在惠民夹河突围战中壮烈牺牲。


 

青年先锋,随军长征

 

杨忠,原名欧阳吉善,1909年出生在江西省安福县金田乡南江村一个贫苦家庭。杨忠自少年时代就受到红色革命的影响,并在苏维埃政权建立过程中迅速成长起来,担任大桥乡少儿部儿童团支部书记,后又被推选为乡苏维埃主席。在党的领导下,他带领广大贫苦群众,打土豪分田地。

1930年,杨忠带领大桥乡的20多名青年到永新县参加红军,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杨忠随部队来到了“红都”瑞金,在队伍里做宣传工作。1934年10月,杨忠随红三军团参加伟大而艰苦的长征,任红三军团工兵连指导员。到达陕北后,进入红军大学深造。平型关大捷后,一一五师在晋察冀边区休整,师指挥部成立“民运工作团”,杨忠任团长。他带领工作团成员在洪洞附近几个县开展群众工作,宣传党的抗日政策,动员四千余名青年入伍,补充壮大了部队。

 

开展统战,奋勇杀敌

 

1938年9月底,杨忠随肖华率领的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进驻乐陵,开展冀鲁边区抗日斗争。根据安排,杨忠积极开展对地方各类武装的统一战线工作。为抗日形势迅速发展和自保所迫,德平土顽武装曹振东部接受我军改编,被命名为“济阳支队”,曹振东任司令,杨忠任党代表。在收编过程中,杨忠机智果敢,周旋于曹部军营中,宣讲民族大义,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创造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执行民族统战政策的范例。

1940年3月,随着抗战工作的需要,由“挺纵”直属队一个连和陵县地方武装共400余人组成“鲁北支队”,杨忠任司令员兼政委,副司令员龙书金。在召开支队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上,杨忠分析斗争形势,提出坚持抗日游击战,积极创建抗日根据地。他号召全体将士:共产党员和八路军战士要为鲁北抗战血洒疆场,肝脑涂地!要把我党的红旗插上黄河岸,插上鹊山之巅!鲁北支队主要活动在鲁北地区西部,采取游击战袭扰和打击敌人。

1940年9月,杨忠率鲁北支队二营和司令部机关,在惠王村伏击下乡抢粮的日军小队,击毙日军20余名,并活捉日军士兵小岛。小岛经教育转变了立场,后来担任了日本反战同盟冀鲁边区支部支部长。11月。杨忠率鲁北支队骑兵联合平原县大队,在津浦路沿线的三唐火车站截击日军一列军用火车,打死日军7人,缴获迫击炮1门,步枪300余支和被服等物资。

1941年2月,冀鲁边区部队进行整编,边区部队整编为115师教导第六旅,辖十六、十七两个团。邢仁甫任旅长,周贯五任政委,杨忠任政治部主任。3月,冀鲁边军区成立,杨忠兼任政治部主任。

 

打通“两区”,前赴后继

 

当时,在我党的领导下,黄河以北建立了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黄河以南建立了清河区抗日根据地。这两片根据地虽然相距不远,但中间既有黄河天然隔断,又有日寇、顽军盘踞梗阻,使得两块抗日根据地不能相互贯通。中共山东分局和一一五师指挥部决定:打通“两区”的联系,使两个根据地连成一片。遵照这个指示,冀鲁边军区克服困难,实施南下战略。



1941年2月,十六团政委陈德率部南下,在途经德平县孔家镇、徐家一带时遭到日伪军3300余人包围,敌人还动用坦克对我军发动猛烈进攻。通过激战,十六团利用地形顺利突围,回撤冀鲁边区休整。与清河区联系的第一次南下失利。

3月3日,教导六旅政委周贯五率十六团两个营和特务营等第二次南下,在到达商河县兴隆镇、贾桥、武集一带时遭到了从济南、德州、惠民等地出动的日伪军的围攻。我军在小张家到兴隆镇一线抢占有利地形,痛击各路来敌。但由于敌众我寡,部队边打边撤,经过一天激战,消灭日伪军300多人,我方也有一定损失,第二次南下再次受挫。

7月上旬,一一五师任命黄骅为教导旅副旅长兼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黄骅随即由鲁南启程,到清河区等待渡黄河北上。教导六旅政委周贯五与杨忠、龙书金等前往接应。但因敌人在黄河沿岸封锁严密,在济阳、清河镇两次渡河未成。他们随即东进,在惠民东部老君堂村附近渡过黄河,与清河区党委领导人景晓村及黄骅会合。两区领导人商定今后打通两区联系的具体步骤。第一步,在黄河两岸继续发动群众,建立党的组织和政权,使敌占区逐步变成我军的游击区和根据地。第二步,选择适当时机组织一次两区部队的联合行动,沿东部海边打开一条连接两区的通道。随后,黄骅随周贯五、杨忠等安全返回到冀鲁边区驻地。

这次渡河成功,是冀鲁边区和清河区第一次直接联系,意义十分重大,且为今后两区的互通打下了基础。

 

再次南下,血洒夹河

 

有了小股部队成功渡河与清河区取得联系的鼓舞,为尽快实现两区连成一片,1941年7月下旬,杨忠奉命率十七团进行第三次南下“打通”任务。部队沿途消灭了一些零散敌人,宣传和发动群众,努力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对于我军的大胆突破,日寇非常恐慌,先后从济南、商河、惠民、周村等地集结了日伪军2000余人,配备20辆汽车,迫击炮20多门,以及轻重机枪、掷弹筒等精良武器,组成六路“讨伐队”,采取大范围包围战术层层包抄过来。

9月3日,杨忠和十七团团长龙书金、政委曾旭清率部队进到惠民县夹河、陈牛庄一带。杨忠、龙书金与政治部机关及一营住夹河村,曾旭清和副团长赖金池与三营住夹河村北边三里多路的陈牛庄等村。夹河村在徒骇河北岸,往东十八里有聂索桥横跨南北。

9月4日上午,敌人首先向夹河村发起了突然袭击。他们从村南和村西两个方向朝村子猛扑过来,妄图将我军一口吃掉。面对敌人的突然袭击,杨忠一面指挥战士们沉着应战,一面安排机关和宣传人员向村外转移。敌人的火力很猛,又加上居高临下,部队只能交替掩护向陈牛庄方向突围。部队刚刚撤到陈牛庄村口,正碰上敌人从村里出来。原来是三营也受到突袭,部队向夹河靠拢受阻,只能向西北方向突围,通信员在去夹河村送信路上不幸牺牲,杨忠他们无法得知这里的情况。

面对敌人的疯狂夹击,杨忠带领指战员们浴血奋战,勇猛顽强地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战斗进行到下午1点,由青城、仁风、滨县等地增援的日军陆续赶到,对我军展开了更为疯狂的攻击。杨忠和龙书金决定,向西南方向突围。龙书金和敌工科长杜杰带领突击队在前面开路,杨忠负责断后。部队边打边撤,在通过夹河村北一片开阔的豆子地时,敌人的机枪又“哒哒哒”地响起来。由于地势开阔,战士们没有掩体,被压制在豆子地里,情况万分危急。

突然,从豆子地里站出一个人,他挥动着双手冲敌人用日语大声说着什么,敌人顿时发愣停止射击。这时,这个人突然抓起机枪,朝敌人猛烈开火,战士们也乘机集中火力,一下撂倒了10多个鬼子,怒吼着杀出一条血路,向西冲去。原来,这个人是加入反战同盟的原日本兵小岛,是他急中生智才争取到这宝贵的反击机会。负责断后的杨忠一边还击一边掩护战士们撤退,就在要突出包围圈的时刻,敌人的机枪射出的子弹击中了他,一头栽倒在豆子地里……

夹河突围战,政治部主任杨忠、总支书记陈天冲、敌工科长杜杰、反战同盟成员小岛、许文进(朝鲜人)等壮烈牺牲,十七团团长龙书金、电台队长罗长波,旅政治部宣传科长辛国治负重伤,还有一百多名指战员长眠在徒骇河河畔。

几天后,冀鲁边区在宁(津)乐(陵)边为杨忠等同志召开隆重的追悼会。在向上级报告夹河战斗情况中,对杨忠给予高度评价:“二纵队到冀鲁边区,他(杨忠)即任支队司令,辗转鲁北,坚持鲁北反扫荡战争。他在战士和群众中具有高度的威望,对鲁北根据地之创造,建树无数功勋。”“杨忠的牺牲,不仅是我党我军的损失,也是国家民族的损失……”

 

烈士英名,闪耀齐鲁

 

虽然三次南下“打通”任务都没有实现,但我党对于打通两块根据地的决心不变。在夹河战斗后的第18天,十六团改由从敌人兵力薄弱的无棣县境,沿海边辗转行军,经大小战斗9次,终于在10月3日,在老鸹嘴与清河部队会师,胜利完成了两个根据地的联系任务,告慰为之流血牺牲的杨忠烈士和战友们。



1945年8月30日惠民解放。11月,惠(民)、济(阳) 、商(河)三边县委在淄角村建立了烈士陵园,为杨忠等烈士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杨忠的墓碑上镌刻着“精忠报国”四个大字。1946年12月20日,为了纪念对开辟鲁北新区作出巨大贡献的杨忠烈士,冀鲁边区决定在他率领部队开辟的游击区——惠、济、商三县交界处,设置 “杨忠县”。



1949年5月,根据中央关于为纪念烈士所改县名一律恢复原名的精神,杨忠县改为惠济县。1950年5月惠济县撤销。2014年9月,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杨忠烈士位列其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正是有了千千万万个革命烈士的英勇牺牲,我们才能取得抗日战争最后的彻底胜利。杨忠烈士“精忠报国”的英雄事迹也将永载史册,光照千秋!


责任编辑:王光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