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惠民历史上曾有四大书院

发布时间:2020-09-10 10:06:55   930677 作者:武伟军

书院是封建社会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在宋代,书院教育达到鼎盛。历史上有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河南商丘应天书院四大书院名满天下,对中国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惠民县作为州、府治所所在地,历史上也曾有东鲁书院、敬业书院、三台书院、乡升书院这四大书院存在。

东鲁书院是县境有记载最早的书院。初由参藩曾栋在原来聚英阁遗址上开始修建。明崇祯十一年(1638)知州王永积续建完成。“崇祯戊寅复新之,且建至道堂,翼以两庑,崇宇缭垣,书院之制始备。”王永积对此善举十分谦让。他说“此如垒土曾公借我九仞矣安敢以一篑为功”(《东鲁书院记》)。


(《惠民县志》有关敬业书院的记载)


敬业书院乾隆三年(1738)武定府知府姚兴滇主持修建在文庙西南双忠祠西侧。乾隆七年(1742)新任知府郑方坤拓修。十三年(1748)知府董承勲又予以拓修,形成规模。咸丰七年(1857)知府李熙龄以考院各余项饬建旧圮学舍六间。查阅《武定府志》《惠民县志》可知,书院投入本银四千八百八十三两,通过生息和捐赠,每年获银九百五十余两作为每年经費。知府兼学长,聘名家鸿儒为山长,另选派绅士一人为监院。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武定府官立中学堂。


(《惠民县志》城垣图中标注的敬业书院、三台书院位置)


三台书院清咸丰二年(1852)由知县后升任知府的余棨建。在凤凰台后,府治东路北。因城内有文台、武台、凤凰台三台鼎立,而取名三台书院。据记载捐银共合制钱一万二千吊,也是主要通过发商生息作为书院经费。乡试时,年卷资每名四吊,入泮者给银三两,中举者给盘费二十两。中进士者鼎甲一百两,庶常五十两,即用三十两。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小学堂。

乡升书院是唯一建在城郭外面的书院在西北二十里的凌霄阁。《惠民县志》记载旧为义学。道光十五年(1835),附贡吴应龙、岁贡范得舆等捐制钱一千余,增修讲堂、学舍更名乡升书院。后因区划调整,民国时改为阳信公立高级小学。


责任编辑:王光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