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亨:我为古文字狂

发布时间:2016-09-13 08:29:03   615756

走进王玉亨的工作间,最抢眼的是书橱内整整齐齐码着的一摞摞档案袋。王玉亨随手抽出一个档案袋,展开一页,是一幅“百福图”,上面“绘”有包括隶书、小篆、金文、甲骨文在内的不同时期的不同字体的“福”字约百个。


河南安阳一行改变后半生,从此迷上古文字


王玉亨,1944年出生,退休前在滨州市人社局工作。

王玉亨自8岁起开始习练毛笔字,入伍后曾拜著名书法家张立朝为师,得真草隶篆真谛。

1995年,王玉亨与同事到河南安阳出差,偶然来到安阳的甲骨文地下博物馆参观,同事们参观结束匆匆离去,回头却找不到王玉亨。同事回到博物馆来回找了三趟,终于在一个小角落里找到正在描摹甲骨文的王玉亨。原来,多年书写毛笔字的经历,让王玉亨对中国古文字有着天然的兴趣,加之,第一次接触如此大量直接刻在龟甲上的甲骨文,他被这些时而纤细如发,时而浑厚粗重,既严整庄重,又古朴多姿的文字所吸引,同时内心也被中国几千年来的厚重文化所深深震撼。

王玉亨决定留下来,于是他对其他同事撒了个小谎,称自己身体不舒服,需要在安阳休息几天再走。就这样,王玉亨找了一家小旅馆住下,在安阳待了整整一周,这期间他天天带着笔去描摹。因为博物馆禁止用相机拍照,他只能用这种比较“笨”的办法去记录。


突破前人对甲骨文一对一楷释的束缚,进行追本溯源研究  


自此后,王玉亨对古文字的喜爱竟一发而不可收。15年来,他通过查资料、到各地博物馆参观、到景点寻找带有各种古文字的石碑等方式,想法设法搜集包括甲骨文、金文、篆文等在内的各种古文字。随着对古文字研究的深入,王玉亨越来越感觉到这项工作意义重大。甲骨文与金、篆、隶、行、楷一脉相承,它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但目前国内研究甲骨文的学者都是在进行一对一楷释研究,各个时期各种形体的古文字基本处于分散状态。

针对这种情况,王玉亨志在突破前人一对一楷释的束缚,对截止目前学者们所解读出的2000多个甲骨文进行追本溯源式的研究,把它们分门别类,从商朝五个时期的甲骨文、周代的金文、秦代的篆文、东巴象形文、历代篆刻泥印文、隶书及有代表性的行草等全部汇集起来。

到目前,王玉亨已经将800个甲骨文沿其衍变脉络,按每个字对应一百个字的方式,组成了8万余字的古文字字库。在常人眼中艰深晦涩的古文字,王玉亨却能随手拈来,说出它的来源、出处、出现时代以及书写代表人物等,因为这其中的每个字都是王玉亨费尽千辛万苦从各地搜集来的。

王玉亨为了搜集这些古文字,跑遍了全国各大博物馆、各类文物景点,甚至自费出国。他带着纸、笔、相机,到过西安碑林,到过孔府、孔庙、孔林,到过日本东京都大学,到过法国卢浮宫……他用过的胶卷有几十斤,堆满几个大纸箱。他翻阅过的工具书有《四体大字典》《甲金篆隶大字典》《金文楷释大字典》等达百部。


矢志不渝传承中华文化,让古文字更易为现代人接受  


“我不想关起门来做学问,我研究这些是为了让老祖宗的东西不失传,让更多现代人了解、喜爱这些东西。”王玉亨说。

5KxyakRGs6.jpgB4cY3jEyjE.jpg

为了让这些古老的文字更易为现代人所接受,王玉亨汇字组词,以词组篇,完成了字字不同、组组相连、篇章联通的《大风歌》,该文包括古韵篇、新韵篇、理韵篇、民族篇以及合韵篇,文中的文字不但有“盘古开天”“秦皇汉武”,更有“改革开放”“丰衣足食”,乃至“辨真假、讲公正、知荣耻”,这些文字都是用“一字百体”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2010年,《王玉亨书法新韵》出版,这是王玉亨继《四体八法笔陈图》之后出版的第二本书。他还成立了书画院,利用业余时间指导喜爱书法的青少年。王玉亨教书法有一个要求:只要参加学习至少学四年。第一年学正楷,第二年加入隶书,第三年加入篆书,第四年再学草书。到目前,王玉亨培养出的书画人才达近千人,在全国各类书画大赛中获奖率超过95%。


2008年,在北京奥组委举办的奥运会书画巡回展中,王玉亨的作品获铜奖;2010年2月,在世界华人书画大展中,获“开拓创新艺术奖”。多年来,他的作品先后被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法国、奥地利、捷克、波兰等国收藏。

说到今后的研究目标,王玉亨戏言:“手头还有不少‘余男剩女’,我还要为他们穿针引线”。原来,在目前已解读出的2000多个甲骨文中,除去已经搜集整理完成的800个字外,还有一大部分没有整理完成。但据王玉亨介绍,因为自然、历史或者人为因素,不是每个字都能有完整的发展脉络。“我的身体还很好,我争取再整理400个字”。王玉亨信心十足地说。

(作者:王麦菊 王玉芳)

责任编辑:王光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