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着门缝看历史】(142)从“两头牛”到“两只鸡蛋”——“法币”为何越来越不值钱

发布时间:2021-09-03 22:56:13   209866 作者:侯玉杰

为了形象地说明问题,先讲一个故事。故事中的事件本身是真实的,而具体的时间和地点是虚构的。

话说民国二十五年腊月初十掌灯时分,在滨县赵家村的赵姓家族长赵振昌家里,一帮子人正在写借据。原来,大户人家赵毓炳新近从北方购得一批木材出手了,获利颇丰。本家侄子赵俊汉,因为两个儿子长成,需要盖屋娶媳妇,就通过中人,也是五服内伯父赵毓华牵线搭桥,达成了借款百元的意愿。因为借款数额较大,慎重起见,家族长赵振昌不仅按照规矩请来了写约人赵毓明,还请来了外姓人马和平做见证人,而且嘱咐赵俊汉带上两个儿子赵吉祥、赵吉祯一同参加。以下是借约的条文:

兹有赵俊汉,因为家庭生活需要,特向赵毓炳借款一百元,言明年利三分,以三年为限,若第三年不还清本息,则连本带利以二百元重新计算,仍年利三分,以此类推。

钱款当面交清,空口无凭,立此借据为证。

出借人赵毓炳、借款人赵俊汉、中人赵毓华、保人赵振昌、见证人马和平、写约人赵毓明,年月日。各自签字画押。

借到百元后,赵俊汉利用春节前的机会,紧锣密鼓购买各种建筑材料,来年春天就开工,不到半个月的工夫,有石料做根脚、砖包皮的四间北屋外加院墙的四合院就建成了,在赵家村属于最好的房子之列。赵俊汉合计了一下,盖屋大约用去六十多元,他又花了三十元买了二亩菜园地,这可是赵家村最肥沃的土地,盘算着撑一下门面,为儿子找个好媳妇做铺垫。

转眼就是三年,到了民国二十八年腊月初,赵俊汉就合计着不能还款,腊月初六晚上,他在家里请了当年的出借人、中人、保人、写约人、见证人,言明续借,本息按照约定执行。

再一转眼,就到了民国三十四年,赵俊汉决定还款。农历八月十四晚上,他提上一斤月饼,到赵毓炳家,说:叔啊!我欠您老人家一百元,您老把欠条给我,我连本带利多还您老一些。说着,赵俊汉掏出一叠大钞,足足有一千元,递给赵毓炳。

赵毓炳找出借据,递给赵俊汉,苦笑着说:“老侄子,当年你借我一百元,值两套牛车,如今你还我一千元,别说牛车了,连一条牛腿也买不着了,只值一把鸡蛋。哎!”

故事讲完了,言归正传。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印制的法币,图片来源网络)

1935113日,南京国民政府宣布,自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不再使用银元。法币实行之初,以国家政权为信誉保证,不仅与英镑、美元挂钩,而且一元可以兑换一块银元,是响当当的硬通货。据相关资料记载,卢沟桥事变爆发前,山东境内仅流通纸币5645万元,是十分紧俏的货币。

日军占领山东初期,法币仍有竞争力,随着战争的深入,货币战日趋激烈,日军、伪军、顽军甚至土匪武装、地方豪强也发行货币或者兑换券。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建立自己的政权,也建立自己的财政金融体系,并以北海币作为自己的货币。到1944年底,由于法币不断贬值,在山东基本失去市场。

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为了应付庞大的战争开支,疯狂发行纸币,造成法币几乎成为废纸。1948年8月19日,国民党政府不得不宣布废除法币,实行金圆券,至1949年7月,金圆券也停止流通。

(面值五十万元的金圆券,图片来源网络)

国民党政府滥发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民心尽失,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依据《山东省志·金融志》等资料,山东包括渤海区一带的法币物价指数举例如下。

其一,以1937年购买100斤小麦需要100法币为基数。1938年需要136法币,1939年需要362法币,1940年需要732法币,1941年需要2141法币,1942年需要8199法币,1943年需要52407法币,1944年需要109949法币。

其二,以实物购买力对比,举例法币贬值历程。1937年,100法币可以购买两头牛;1939年,100法币可以购买一头猪;1941年,100法币可以购买一袋面粉;1943年,100法币可以购买一只鸡;1945年,100法币可以购买两只鸡蛋。此后,100元法币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扒着门缝看历史。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国家,一旦丧失了信誉,就丧失了一切。平常百姓过日子,过的是平安,希望社会安定,对未来有一定的预期,谁让百姓丧失了未来,谁就会遭到百姓的唾弃。

责任编辑:王光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