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王超:让紫砂瓶+甲骨文融为一体的滨州达人

  • 2019-12-10 17:11:54
  • 作者:​记者 刘清春 通讯员 温明华 高士民
  •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 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出品

在黄河畔的西纸坊,有一个小苍紫砂工作室,那里有一组特殊的紫砂瓶:名为“中华基因”,四个瓶上记录了中国古文字的演变史,曾获得第四十四届山东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选金奖。其中,“甲骨文瓶”上雕刻了目前中国可识别的所有甲骨文字!

这是谁做的?他怎么能让甲骨文和紫砂瓶这两种艰深的文化融为一体的?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中华基因”瓶被邀请参加中国古文字博物馆的古文化系列全国巡展

寒冬暖阳轻洒,黄河古建馨香。在古朴的葫芦窑后,正是小苍紫砂工作室。推开那具有鲁北特色的厚重木门,映入眼帘的,是古式架落上、台面上一应紫砂器皿,连茶几上的茶具杯托竟也是甲骨文片状!

当然,最引人注目还是四个巨型卵状紫砂瓶,它们颇具青铜器效果。工作室主人王超介绍,它们名为“中华基因”,四个瓶上雕刻了甲骨文、大篆、小篆字体的文字,记录了中国古文字的演变史。其中,甲骨文瓶上雕刻了目前中国可识别的所有甲骨文字。这组作品更是凝聚了紫砂大师邱玉林、小苍紫砂工作室王宝军与山东省甲骨文学会理事薛立厚的智慧与精力。仅甲骨文雕刻,王超就用时两个月。

紫砂与甲骨文的结合,再加之仿青铜器效果,让“中华基因”瓶在业内名声斐然。2018年9月,“中华基因”瓶成功摘得第四十四届山东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选金奖。今年是中国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中华基因”瓶被邀请参加中国古文字博物馆的古文化系列全国巡展。

从小与黄河泥土打交道,王超曾参加山东陶瓷艺术大师高级研修班

那么,王超是个什么人?

他是无棣县人,是个八零后,滨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陶瓷协会会员、滨州市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无棣县非遗项目《黄河泥陶》传承人。 

他说,自己从小与黄河泥土打交道。受家人影响,开始学习、传承黄河泥陶制作工艺,后有机会从师于中国陶瓷大师邱玉林门下的小苍老师学习陶瓷制作。

自小的经历加上专业学习,王超的作品既有北方的粗狂又不乏南方的细腻,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此后,王超与各地书画老师合作创作了很多艺术作品,深受认可。其作品用紫砂与黄河泥陶为材,以茶道及书房实用器为主,让作品既源自于生活又返璞于生活。

2017 年,王超加入山东省陶瓷协会成为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会员;2017年3月作品被中国国际工艺美术师协会收录并加入会员。2017年,其作品在第四十三届山东省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中分别获得铜奖与优秀奖。2017年参加山东陶瓷艺术大师高级研修班。2018年,两件作品在山东省民间艺术博览会评比中获得优秀奖。

与西纸坊仿古柴窑博物馆为邻,充溢滨州味道的紫砂瓶逐渐成为家门口的好文创

2018年,王超携工作室入驻黄河古村西纸坊,仿佛找对了家门,对唾手可取的黄河泥沙如痴如醉般进行研制开发。

西纸坊村是黄河古村风情带的代表性村落,它地处黄河河滩内,拥有众多土坯房院落,有着鲜明的高台民居特色,同时树木丰茂,有很多渡口故事、船工号子流传至今。在那,车坊、铁坊、纸坊、皮影戏馆、评书茶馆里的非遗项目美丽传承。尤其世界级仿古柴窑博物馆是西纸坊的独特景观,葫芦窑、升窑、景德镇窑、龙窑……6座千年古窑诉说着古代齐文化的历史兴衰。

与它们作伴,小苍紫砂工作室更具活力。

今天,在王超的工作台上,形状各异、粗细不一、材料不一的上百件刻制工具整齐码放,一盏白炽灯下一只壶胚已见精致形状。他说,这都是用黄河泥沙制作的,他用宜兴紫砂制作的细致手法,研制黄河泥沙的茶室、文房系列。经过多次试验,他已经掌握了黄河泥沙烧制不渗水工艺。而黄河泥沙的透气性、富含矿物质的特性,使得黄河泥沙经过层层工序成为实用器皿的潜力非常巨大。

日复一日,黄河泥沙烧制,精雕细琢泥胚,调控记录着炉窑温度,一个个精致、实用的具有浓郁滨州特色的黄河泥沙文旅产品正在西纸坊逐步呈现。

责任编辑:杨孟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