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李娟:从北漂 青漂 西漂到返乡创业 为滨州水产代言

  • 2020-01-08 09:07:21
  • 作者:记者 刘清春 胡旭阳 通讯员 韩正
  •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 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出品

冬雪狂舞之时,您可能想不到,在咱身边居然还有活蹦乱跳的鲜鲈鱼!

就在滨惠大道边、西海水库旁不远处,有百余亩的加州鲈鱼水塘。在那,原产于北美的大口黑鲈,自中秋节开始一批批走上了滨州人的餐桌、礼盒,也将是很多滨州人年夜饭上的一道大菜。

守着这群鲈鱼的,有三五个“渔民”,领头的却是个纤瘦的女子。对这边四五十岁的操作工,她满口的惠民土话,像个唠叨的普通妇女“刘师傅,记着,一天两遍哈,围着池子转……别忘了喂料时间要准”;对那边戴眼镜的大学生,她说的是“管理档案务必严谨,这个池子饵料系数有误差,看看亚硝和氨氮记录……看看这个藻相……”;对频频摄影的记者,她说的如烟的漂泊往事,一路感恩的情愫……

这个女子,是2018年开启返乡创业之路的李娟。那么,为什么她能讲那么多漂泊故事?为什么她要挖池塘、养鱼虾?鲈鱼这种南方鱼种又是怎么落地滨州的?让我们一同走进2019年“赢在滨州”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获得者李娟的创业故事。

李娟(中)讲述漂泊故事。

这个纤瘦的女子不寻常——“北漂一族”、“西部牛仔”、“工作狂”都曾是她的代名词

瘦弱、爱笑甚至有点憨,是很多人对她的第一印象。但除了父母,就连她最亲的亲戚都不知道,那个他们家族里最小的乖乖女其实太“叛逆”,爱干“出格”的事。

1999年,山东农大兽医本科毕业工作刚半年,她就辞了在青岛畜牧研究所的铁饭碗去北漂。对此,家人、朋友们想不通,从政多年的老父亲发了大脾气,要跟这唯一的独生女断绝父女关系。

在北京的公司跑添加剂业务很挣钱,衣食无忧时却又突然辞职,说要创办自己的公司,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北京的公司刚刚开始有点儿名堂了,她又断然转让,应聘到新希望六和从基层的销售做起,理由是自己感觉走不出贸易公司的瓶颈。在这家上市公司中,李娟任劳任怨,成为最年轻的分公司总经理之一,可这时她又自动请命,只身一人远赴无人看好的大西北,为其所在的老东家创建武威的合资饲料厂、宁夏的办事处。

又经过十三年的历练与培养,在这家世界级农牧企业中成为山东特种养殖线路的领头人后,名利双收了,她却再次“出格”,悄然辞职,由青岛回归家乡,挖土挖泥来养鱼。

咋回事?

回头看,在家人朋友眼里的这“叛逆”、“出格”,其实都是她走出舒适区,不断挑战自我的冒险。对每一次的选择,她有着明晰的奋斗方向。

自砸事业单位的铁饭碗,才能在一线城市的浪潮里提前预知世界经济脉动;年青时放弃自己喜欢的,进入更大的企业历练,才能具备优秀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只身远赴西部,在常人眼中的沙漠中开花,才能获得提前布局市场,拥有开创空白市场的勇气;而回归家乡,则不过是半生闯荡、叶落归根、回报桑梓的夙愿与专业特长完美结合的最好开局。

李娟和同事们在鱼塘。

鲈鱼养殖只是“她”团队返乡创业的第一步,产业扶贫从基层开始才能落地生根

那您可能又问了,既然她这么成功,懂技术、懂管理、懂市场,那么咋和农民一样整鱼塘呢?不是养几条鱼那么简单吧?!

其实,在饲料和水产圈子里,一提李娟的名字,不少人有着“低调、拼命、有前瞻性”的评价,她以前的同事也常讲“李总从很多年前,就强调我们需要走进终端,养殖端与消费端的有效链接是未来的水产方向。做就从最难的做起,事情才能越来越顺利……”

在李娟看来,滨州处于广阔的黄河三角洲大平原上,水产养殖潜力足、空间大。据官方数据显示——滨州是山东南美白对虾的主产区,2015年海、淡水对虾养殖面积81万亩,年产对虾6.2万吨,产值24亿元。内陆沿黄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5.2万亩,占全省总淡水养殖面积(15.8万亩)的33%,年产量2.8万吨,占到全省总养殖产量(4.7万吨)60%。

同时,农牧渔业等各级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水产业发展,积极推动产业向集约化转型。而且很多养殖户有多年经验,技术能力过硬。但万千零散分布的渔民需要整合,新的虾病害需要防治,新品种的引进、鱼虾轮作等新模式的探索,也需要有担当的企业去探索、引领。

李娟说:“水产产业化犹如万里长征,从哪头起步,至关重要。我们想用最简单的模式、最见效的办法,吸引周围农户来‘照搬照抄轻松复制’。再逐渐用好的苗种、统一的流通吸引农户,用模式+品牌融合、捆绑,让农户低风险,但是可以在产业环节中分享高收益,慢慢实现产品、技术、设备的快速迭代。如果步子迈得太大,直接采用高大上的工厂化模式,企业能做,但广大农户只能是望洋兴叹,这与国家所倡导的产业扶贫及美丽乡村政策初衷是有出入的。水产产业化不是让企业独自做大,而是要在乡村土地上落地生根,最终普惠广大民众。”

正因此,“她”团队尝试用最简单的设备、技术获得鲈鱼等水产品的养殖成功,让养殖户以最低的成本“抄袭”、“复制”。两年来,每到出鱼季节,来自滨州、惠民、垦利的养殖户纷纷到基地参观,很多人表示,“来年拿两个塘子养!我们老百姓养比你养的还要好来!这种形式咱能干的了……”

李娟说:“水产的产业化,离不开众多的基层养殖群体。中国国情决定了,我们的养殖户处于产业链最低端,让养殖户会养、好养、赚钱是最难的,先解决了最难的,往后走才能越来越顺利。”

因而,今天的这十几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塘口,只是“她”团队创业的第一步,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这里将决定这个产业是否能够在滨州具备发展的基础,将检验在科学管理模式下大量农户生产出的鱼产品是否可以达到无毒无害生态产品标准的问题,这里将测试龙头企业牵引滨州的淡水产品形成品牌向外发散的商业模式。

而在李娟的心里,还藏着一个更大的梦。

李娟养殖的鲈鱼。

上千亩的田园综合体,产学研融合发展,昔日盐碱滩涂地将会是怎样美丽的模样

在李娟向记者及市相关部门出具的规划报告中,我们看到,她带领的团队拥有雄厚的技术支撑力量。依托其多年的行业经历和人脉关系,她获得了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以及山农、南农等水产相关院校、科研单位的支持和帮助,确保了整个项目各个环节的科学性、严谨性、实践性。据了解,近期她也正在积极与中科院黄海所等单位沟通,对产成品的质量标准进行评估。

接下来,在二期的计划中,“她”团队开始策划为养殖户提供错峰上市的“4139”大苗标粗模式以及“2241”循环盈利模式,逐渐形成基地+农户的合同放养,再逐步整合、扩展,把物联网、自动化控制等智慧装备用起来,逐渐实现循环水处理及全封闭监控,让生态养殖、互联网+养殖真正走进每一户鱼塘中。

三四期的规划似乎更加长远,在规划图中,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个昔日荒滩变美丽家园的美好未来。这个成熟的田园综合体,分布有研发生产区、自然生态体验区及加工物流区。届时,在那片荒滩地上,不仅有几百万尾特种鱼苗,还能向滨州及周边京津市场供应几十万吨生态鲜活成鱼,还将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集鱼类观赏、休闲垂钓、水生蔬菜采摘以及休憩的地方,甚至可以在自助厨房里用捕捞的鲜鱼及采摘的蔬菜体验自己烹饪的乐趣!观光农业、休闲农业这些新业态,将在扎实的生产农业基础上为整个产业增光添色。

不出国不知国之重,不离家不知家乡亲,所有的一切源自感恩的心

在我们采访和后续接触的过程中,除了漂泊故事和工作内容外,我们听到她提到最多的一个词是“感谢”。

在李娟的微信朋友圈里,有这样很美的一段话——有份情感叫乡愁,有份美味叫生态,有份追逐叫喜欢,我是水产人,我为滨州水产代言!

对此,她是这样解释的:没有家乡父老的养育和惠民文化的熏陶,我不可能形成敢闯敢干、知恩图报的个性;没有专家、老师们的知识教导,我不可能有专业知识的雄厚背景和产业支撑;没有优秀企业的工作经历和领导培养,我不可能有强大的经营管理综合能力;没有滨州市政府、相关单位的开放包容和产业定位,我不可能有今天回乡创业的机会和未来;没有合作企业、合作方的鼎力支持和多方协助,我不可能实现项目的落地与探索。因而,心怀感恩、从基出发、一路向前是对帮助、关心、支持自己的所有人的最好行动。未来,李娟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负韶华,对家乡、政府、团队、伙伴作出最好的回报。

责任编辑:杨孟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