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沾化区人大代表解忠东:不忘为民初心,助力乡村振兴

  • 2020-11-20 09:35:16
  • 作者:通讯员 报道
  •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 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出品

解忠东,现任滨州市沾化区泊头镇司家村党支部书记,自当选为区级人大代表以来,时刻牢记人大代表的职责,关注民生,始终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先后荣获“滨州市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县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科技人才”、“优秀县人大代表”,市级“星火科技青年”、“农民科技明星”和省级“农村科普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助力乡村振兴,凝心聚力强组织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书。”解忠东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始终坚持把基层组织建设紧紧抓在手上,一刻也不敢放松。一是突出党员先锋带头作用。不管是修路捐款、增收致富、挖渠饮水,都是解忠东和村干部带头,全体党员带头,为全村村民做表率;二是突出思想引领作用。村党支部在抓发展促增收的同时,不分“淡季”“旺季”抓思想教育,让党员接受为民教育,干部接受吃苦教育,村民接受集体主义教育,增强村集体的组织荣誉感、创业责任感和村民自豪感,营造发展一条心、谋事一盘棋、创业一股劲的良好局面;三是突出党支部领导核心。先后完善班子建设、“三会一课”、村务公开等规章制度,尤其是事关全村发展的民生大事要事,都严格按照流程决定。建立健全了干部包户、党员包户、村民代表包户制度及时了解村民思想、解决村民困难,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增强了支部战斗力。

助力乡村振兴,履职尽责献良策

近年来,解忠东认真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通过基层调研、组织讨论等方式,围绕镇域经济发展、乡村公路、农村环境整治、土地整合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关键性的核心议案,真正把基层的声音和问题反映了上来,努力促进政府工作做得更好、更符合民意。在任区人大代表期间,共提出可行性意见建议38项,有32项被采纳,有力地促进了政府各项事业的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多谋善思抓发展

1985年解忠东高中毕业回乡,发现大多数村民受传统小农生产观念影响,因科学技术匮乏,农业产业局限在低层次、粗放型农产品生产经营上,无意识参与农产品的加工与流通,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他认识到,只有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才是振兴农村经济的关键。“不能带领群众致富就不是好干部”,看着周边村不断地富裕起来,如何带领全村群众富裕起来成了他的一块心病。1990年,他带领村民首先实施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把全村2000多亩中低产田改造成为了沟渠路桥涵闸配套的“样板田”;1992年他成功的完成了夏玉米免耕栽培技术试验,并在全村内广泛推广,有效地调节了土地用养平衡,减少了劳动力投入;1992年至1994年间,他又积极联系农业部门,在司家村组织实施棉花优良品种-中杂028、多品系玉米制种和齐丰850大豆等良种种植、小麦“根宝”制剂增产性试验等项目,大幅度的提高了该村土地的投入产出比,亩均人均纯收入比普通农作物翻了一番;1994年为了搞好本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又带领全村群众发展大棚蔬菜,引进新型覆盖、保温材料,推广保护地CO2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全村发展了反季节蔬菜项目,实现了蔬菜周年均衡供应,大大的增加了群众的经济效益。群众收入增加了,村集体的也有了一定的收入,1995年和2010年先后两次修建了村内的公路,大大的改善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

助力乡村振兴,找准路子壮产业

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结果,推动司家村特色产业发展,解忠东和市派沾化区乡村振兴服务二队、镇党委政府负责人、村干部、蔬菜种植大户等多次赴寿光、博兴等地开展实地调研,寻找产业发展路线,科学制定乡村振兴规划。通过多方联系和协商,在市派沾化区乡村振兴服务二队牵头领导下,以现代设施农业作为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在司家村建设占地150余亩的15个现代化智能式第八代温室大棚,项目被确定为泊头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示范点,司家村于今年7月份被列为全省第二批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创建村。

大棚项目的建设,为村民带来了良好的效益。一是经济效益。每个大棚每年可为种植户带来15万元以上纯收入,项目每年可实现农民增收200万元以上,同时村集体每年有1.5-2万元的村集体收入,实现村集体增收和农民增收的双赢;二是社会效益。坚持以点带面,发挥杠杆作用,回收资金将作为后期项目投资资本,带动二期发展大棚30个、三期发展大棚50个,辐射带动泊头镇乃至沾化区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使帮扶资金真正发挥“杠杆撬动”、“滚雪球式”作用。三是政治效益。蔬菜大棚建设不仅让农户得到实惠,更能赢得广大村民的认可,有力促进村民对人大代表的信任和支持,增强了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责任编辑:孙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