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于可成:规模养猪养鸭办合作社带领村民走上高质量发展致富路

  • 2020-11-25 08:49:56
  • 作者:通讯员 蒋惠庆
  •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 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出品

鑫成养猪专业合作社是无棣县水湾镇成立的首家养猪合作社,它的发起人就是于辛店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于可成。近年来,在于可成的带领下,于辛店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走上了富裕路。

2008年,于可成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后,以“先富不忘众乡亲、致富路上共同走”为座右铭,以引领村民共同致富来报答党的恩情,也逐步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于可成先从打开村民“致富窍门”入手,向广大村民大力宣传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前景,通过自己的现身说法,让村民真切感受养殖生猪的实惠。他还根据村民的实际情况,为养殖户无偿协调资金,义务担当养殖户的义务技术员,无偿传授喂养、防疫、配种等养殖技术,彻底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如今,这十多户群众都加入到了鑫成养猪专业合作社,实行“饲料、猪苗、技术、防疫、销售”五统一的管理模式,形成了“合作社+农户”的养殖模式,加快了农民增收步伐。目前,合作社生猪存栏接近2200头,仅于可成自己就达1380多头。

“我们在大棚里安装了雾线装置,加湿效果很好,由于雾化好,出水量少,相对安全。雾线设备不只为了加湿,加上消毒液后还可以达到消毒的效果,中和空气中的氮气,所以就消除了异味儿。”于可成说,下一步,准备投资60万元建设生物肥基地,将猪粪进行熟化,变成无臭无味儿的有机肥,直接可供大棚使用。

笔者了解到,村里不仅建有养猪合作社,还在村北建设了樱桃谷鸭养殖基地,都是在盐碱地上建的大棚,从2012年开始养殖,目前共有4户5个大棚。开始,养殖户缺资金,于可成就积极为每户协调了10万元启动资金,为他们解除了心头难题。

孙殿力就是其中一位养鸭户。2012年,他听说养殖樱桃谷鸭效益不错,他便联系了其他三位村民,外出考察后,回来筹建了四个规模比较小的大棚,每个棚养了2000只,头茬鸭出售后获利4000多元。初见成效后,他们对大棚进行了扩建,每个大棚的能容纳8000只鸭子,收入也逐年成倍增长。“养鸭成本小,技术含量要求也不是很高,每只鸭子的纯利润在1元多,一年能养7茬,比外出打工好多了。”孙殿力告诉笔者,如今他们四个养鸭户每年可出栏樱桃谷鸭40多万只,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村民于遵坤是无棣龙资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目前他的合作社共有社员14人,拥有大型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等全套的农业机械,还拥有一部植保无人机。于遵坤告诉笔者,从2013年组建以来,他们托管了本村周边3个村的2200亩土地的播种、施肥、管理、收获等工作,成了地地道道的“田保姆”。“村里非常支持我们合作社的发展,积极为我们出思路想办法,联系拓展业务。这样一来,不但腾出了这部分群众专心发展经济的精力,还能给我们合作社带来不少的收入,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于遵坤告诉笔者。由于他们业绩突出,去年5月,他的合作社被县农业农村局命名为第七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县级示范社”。

走进于辛店村,给人变化最大的莫过是整洁靓丽的大街小巷。“要想富,先修路!”于可成和村两委一班人研究后,决心先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先后投资80多万元,修建了1500米的高标准水泥路,为村民致富创造了交通条件。为了使道路修建工作顺利进行,既从村里工作出发,也从村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出发,走街串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每家每户做工作。经过他苦口婆心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终于赢得了群众的理解,使得一些“钉子户”变成了识大体顾大局的“明白户”,从而使修路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路修好了,配套设施上也不能落后。近年来,于辛店村开始对村庄进行整体规划和建设,投资近50万元,先后硬化道路16000平米,修建边沟3000多米,安装路灯60盏,修建了高标准文化广场,极大的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为提高村民生活质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为让本村孤寡老人能够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2016年,村里专门整合了村里的废弃房屋,投资50多万元,建设了20多间房子,成立了村级幸福院,配套建设了图书室、娱乐室,目前,村里5位孤寡老人入住,幸福院光伏发电项目的收益用来解决幸福院的水电费,不足部分则有于可成的鑫成养殖专业合作社负担,每年都得一万五、六千元。“真的做梦都想不到,俺们老了,村里还这么照顾,俺们都不知说啥好了。还是共产党好啊!”今年77岁的于会升老人乐呵呵地告诉笔者。

今年1月10日,在于可成的主持下,于辛店村成立了“孝善基金会”,首次捐款额达就3万余元,主要是用于中秋、春节期间对本村70周岁以上老人进行帮扶。同时,对突发疾病的经济困难老人也给予一定数额的资金支持,在村里形成了“人心向善”的良好氛围。春节期间,已有20多户贫困群众享受到了“孝善基金”带来的阳光雨露。

责任编辑:杨孟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