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刘春喜:滨州市唯一捐献造血干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志愿者

  • 2021-07-26 08:58:11
  • 作者:通讯员
  •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 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出品

1983年,刘春喜参军成为一名装甲兵,2006年转业至滨州市城市管理局,现任园林绿化管理科副科长、二级主任科员。他是滨州市第2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公务员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也是滨州市唯一捐献造血干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志愿者。

“从中华骨髓库中得知您的骨髓与我相合并愿意无偿为我捐献干细胞时,我感觉有了生的希望。虽然我们素未谋面,但是您用爱心与奉献,拯救了我的性命,拯救了一个几近崩溃的家庭。”

“你我虽然相隔千里,但我们的心灵是相通的。当代医学的进步,为征服这种疾病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希望你能在治疗的道路上坚强地走下去,你强大的心理是战胜病魔的源泉。”

这是刘春喜与白血病患者的书信交流,更是他与一位刚刚34岁却罹患重病的父亲的真情互动。

2013年5月24日,春夏之交的滨州市生机盎然。滨州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和滨州市红十字会联合举办了“奉献爱心,重铸生命”市直党员干部捐献造血干细胞血样集中采集活动。接到通知后,作为一名党员,刘春喜积极参加。也就在那一天,他的血液资料被输进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医学专家称,全国平均每年大约新增4万名白血病患者,对许多患者来说,造血干细胞移植几乎是他们生存的唯一希望。中华骨髓库里的血液样本有295万多例,而在非血缘关系的骨髓供需者之间,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率仅为0.3‰。

2018年3月16日,刘春喜突然接到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通知——一位湖南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与他的血样配型成功。“最亲的亲人都不一定配型成功,而我却能和他匹配上,这就是我们的缘分。”思考片刻,他当即确认捐献。

为了能够为受捐对象提供最优质的造血干细胞,在等待捐献的日子,他还特意办了张健身卡,工作之余几乎“泡”在健身房,饮食起居也变得规律起来。

2018年6月25日,刘春喜如约躺在山东省立医院的病床上进行一场生命接力,历时近5个小时,终于成功提取了220毫升造血干细胞。“在捐献造血干细胞过程中,身体真的没有一点儿不适吗?”面对记者的追问,他说出了实情:手术前5天,为了让血液中休眠的造血干细胞活跃起来,每天必须打两针动员剂。那几天,他感觉脊椎内的脊髓发胀、发木、阵痛,出现恶心现象,那种滋味挺难受。

其实,能挽救一个陌生人的生命,他心中充满神圣感和期待,从没有把自己看成是帮助别人延续生命的英雄。刘春喜在给受捐者的信中深情地写道:“今天是我打动员剂的第2天了,我能感觉到休眠中的干细胞被唤醒,不断地涌向血管,此时此刻,我的内心非常激动,希望我的努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优质干细胞,你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努力!”

好事多磨。6月25日因济南连下暴雨,飞往患者医院所在地长沙的航班被迫取消,造血干细胞因在12小时内未送到,细胞存活率下降,影响质量,医生希望能再补采一些。刘春喜丝毫没有犹豫,“再来”!就这样,6月26日用了两个多小时,再次采集了100毫升造血干细胞。

2019年1月18日,刘春喜又一次接到滨州市红十字会通知,因患者病情需要,申请让他再次为患者捐献淋巴细胞进行治疗。刘春喜没有迟疑,于1月22日第三次来到山东省立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中心,成功捐献了120毫升淋巴细胞。

至今,刘春喜义务捐献全血15次6000毫升,捐献成分血19个治疗量,捐献造血干细胞320毫升,捐献淋巴细胞120毫升,至少给50人带来了希望。

来到市城管局已有15年的时间,15年来,刘春喜坚持以一名党员、一名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默默耕耘在城市管理一线。有一次,他在帮摊主抬露天烧烤箱时,右脚食趾不小心被砸骨折,他强忍着钻心的疼痛完成了工作,事后脚趾因伤势过重被截掉了一节。家人知道后又气又心疼,反复警告他以后干工作不能这么拼命。他却笑呵呵地安慰家人,看到自己管理的街道干净了、敞亮了就值了,自己受的那点小伤不算啥。

从事园林工作以来,他时常提醒自己,城市公园是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地方,做园林工程项目就要高标准、严要求,一定要做到让群众舒心、满意,决不能搞“面子工程”。仅2020年,他们就收到群众和社会团体送来的5封感谢信和4面锦旗。“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更是群众对共产党员的信任。”他说。

这些年来,刘春喜曾入选“中国好人榜”,先后荣获“全国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奖”特别奖、“山东好人之星”、“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精神文明创建优胜个人”、“第七届滨州市助人为乐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以后的日子里,我愿意继续做一块抛砖引玉的‘砖’,引出更多助人为乐的‘玉’,始终坚守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用爱心和奉献为建设现代化富强滨州增光添彩。”他说。

责任编辑:董锋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