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 | “大开放、大改革、大发展—— 环境品质越来越美”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生态环境局专场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29日 11:11     阅读量:

3月28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大开放、大改革、大发展,全面提升八大品质——亮目标”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生态环境局专场。介绍市生态环境局提升环境品质工作成效和2024年工作计划等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市委宣传部新闻二科副科长 蒲怡瑄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召开“大开放、大改革、大发展,全面提升八大品质——亮目标”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生态环境局专场。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王景军先生,市生态环境服务中心副主任、新闻发言人袁东先生,市生态环境局办公室主任、四级调研员冯国刚先生,市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评价科负责人、市生态环境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韩聪女士。

向大家介绍市生态环境局提升环境品质工作成效和2024年工作计划等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王景军

2023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认真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锚定品质之求,走好精明之路,落实担当之行,迎难而上、大干实干、积极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迈出坚实步伐:

一是深化党建引领,服务大局有力有效。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实施过程党建,出台了加强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荣获“省三级联动突出集体”。坚持“党旗红”引领“生态蓝”,将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率先出台“绿色护航·助梦企业”20条,将环境职责与企业需求有机融合,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争取部省各级支持,服务滨化集团成功申报国家区域性废盐集中处置中心,提速提效助推京阳科技、大展纳米上市,服务11个园区调区扩区,惠民经开区全省第一个获批。争取中央、省环保专项资金4.24亿元,较同期增长79%。规上环保企业工资总额同比增长率9.2%,增速全省第一。组织参加生态环境部交叉监督帮扶两次,均获全国第一名。我市获省委、省政府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督查激励奖励。有10项工作在全国和全省会议上作典型发言,有6项工作获得市委、市政府及时表扬。

二是聚焦主责主业,治污攻坚持续深化。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2023年度PM2.5平均浓度41微克/立方米,优于省定任务目标3微克/立方米。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63.6%,高出省任务目标27.2个百分点;近岸海域优良水体比例93%,高出省任务目标16.4个百分点,创历史最好水平;“入海河流总氮控制”、“海上联合执法新模式”分别在全国、全省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全省率先高质量完成“危废处置场、垃圾填埋场”地下水调查评估;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年度考核中取得“优秀”等次并较上年上升2个位次。市生态环境局荣获全省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碧水保卫战表现突出集体、市五一劳动奖状集体等荣誉。

三是注重改革创新,亮点品牌聚势成篇。“两证并联提质效,一张清单管权责”的排污许可改革试点经验被生态环境部全国推广。“技防+人防秸秆禁烧模式”、“城市声功能区类别全覆盖”、“以训促学、以学赋能,全员培训提升排污许可管理效能”3项工作被生态环境厅全省发文推广。成功创建无棣县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邹平西董街道“两山”基地、惠民生态环保产业特色园区和6家省级生态工业园区。争取获批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近零碳城市、近零碳园区和近零碳社区,沾化区省级整体清洁生产审核试点,无棣县省级生物多样性调查试点等7项国省试点落地实施。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全面推进美丽滨州建设的重要一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以“聚焦高水平保护,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工作基调,以“打造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的铁军先锋”作为承诺目标,以过硬作风、有力举措、坚定行动,在新的起点开新局、谱新篇:

一是聚焦“重点部署”攻坚奋斗,做到服务发展稳中有为。按照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业经济”三大战役动员大会、2024全面提升八大品质动员大会等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对标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围绕重点干、盯着关键干,建立重大项目清单,做好重点项目要素全保障,服务好112个省重点项目、266个市重点项目,变“项目等要素”为“要素等项目”,服务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大盘。持续擦亮“绿色护航·助梦行动”服务品牌,在梦想收集办理、信息报送、案例总结上持续发力,全力成就企业家梦想,扎实助推企业发展。落实黄河战略10大行动,实施第3轮“四减四增”,抓好第3轮环保督察。持续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创新,落实好3项省重点改革任务及我市改革“破零工程”。

二是聚焦“目标任务”攻坚奋斗,做到治污攻坚稳中有进。紧紧围绕全市1+1188发展格局,坚持以推进美丽滨州建设作为工作抓手,统筹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打赢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分阶段抓好大气治理重点工作,春秋季抓扬尘污染防治,夏秋季抓臭氧污染治理,秋冬季抓重污染天气应对,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40微克/立方米以下,优良天数比例超过65%。全力巩固提升水环境治理,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稳定在64%以上;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不低于78%。严把重点建设用地准入关,坚决杜绝违法违规问题;扎实开展农村污水治理和黑臭水体改造提升工程;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抓好定期调度,推动方案任务落地见效,打造一批示范工程、行业标杆、亮点模式、先进典型。全力推进美丽滨州建设,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继续“走在前”,有序推进国家级试点,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继续领跑全省。紧盯“一废一品一库一重”等重点行业领域,对167家环境风险等级较大以上企业、55家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和40家放射源监管单位开展全覆盖检查,把风险隐患查准、查细、查全、查深。紧盯危废、固废、新污染物、环保舆情,开展隐患排查,确保环境安全。

三是聚焦“重点领域”攻坚奋斗,做到环境监管稳中有质。持续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效能,实施好“执法规范化建设攻坚年”;优化执法方式,非现场执法比例达到40%。持续开展环评与排污许可质量核查,强化排污许可提质增效;运用规划环评“四张清单”,为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高新区规划环评做好保障。以门禁系统建设、国一及以下非道路移动机械淘汰、禁高区管控、环检机构全检查为重点,持续开展重型柴油货车尾气后处理装置弄虚作假和非道路移动机械闯禁高区执法检查,通过发现一批、查处一批,形成有效震慑。开展碳排放监督帮扶,严格落实“两高项目”碳排放减量替代;督促企业积极开展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利用市场交易杠杆促进企业节能降碳。认真完成年度环境监测任务,确保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做好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监督管理,提高污染源自动监测安装联网率和有效传输率;严防人为干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

当前,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出现了稳中向好态势,但成效十分脆弱,容易出现反弹,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时期。下一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敢于唱主角、挑大梁,继续坚定信心、坚持不懈,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持续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加快品质滨州建设贡献生态环境力量。

现场答记者问环节

鲁中晨报记者:通过刚才介绍,我注意到,2024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目标较去年进一步加严,请问今年将采取哪些措施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发布人:袁东

2024年,市生态环境局将以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为核心,围绕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面源四个重点领域,通过更多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冲抵污染排放增量和气象条件的不确定性影响,助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一是抓好工业源整治。在实施重点企业协商减排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企业监管力度,综合利用非现场执法、交叉执法等手段,严厉查处企业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超标排污等环境违法行为。同时,针对即将到来的臭氧高发季,组织化工企业集中的县区对辖区内VOCs无组织排放情况进行系统排查整治,并结合国家、省监督帮扶反馈问题,认真整改,举一反三,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

二是抓好扬尘源管控。围绕建筑、市政、交通、水利等施工源头,进一步提升扬尘精细化管理水平,围绕重点区域强化渣土车管理和道路清扫保洁。同时,开展扬尘污染联合督导行动,每月开展两轮现场督导,加大通报、曝光力度,坚决杜绝扬尘反弹。

三是抓好移动源管控。针对移动源尾气排放问题,联合开展重型柴油货车执法行动,严厉查处尾气超标行为;加强对重点区域特殊天气的交通疏导,避免车辆拥堵、怠速加剧尾气污染;深入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禁高区专项排查整治,依法依规查处违规使用非道机械行为。

四是抓好面源管控。强化烧荒管控,严格落实县、镇两级政府主体责任,综合运用“人防+技防”手段,及时发现、及时处置、降低影响;强化散煤联合监管,在2023排查整治的基础上,采取“冬病夏治”,抓好源头防控;强化餐饮经营单位日常监管,依法依规处置油烟净化设施不正常运行等行为。

经济导报记者:2023年我市在碧水保卫战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请问2024年我市水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是怎样的?重点开展哪些工作?

发布人:冯国刚

2023年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水环境管理工作的确取得了一定成效,成绩来之不易,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亟待解决。

一是水和海洋环境质量成果脆弱。虽然2023年地表水、海洋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地表水跌入全国排名后30位的风险依然存在,近岸海域水质受季节波动因素影响较大。

二是部分河流水质改善压力较大。潮河、支脉河、秦口河沿线污染负荷依然较重,水质指数全省排名靠后,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是陆源污染防治力度仍需加强。全市工业园区普遍存在污水收集处理效能不高、精细化管理不到位等短板,个别直排企业或污水处理厂不能稳定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

针对上述问题,市生态环境局将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2024年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持续开展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坚持河道巡查、溯源整治,以支流保干流、以市控保国省控,确保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不低于63.6%。

二是深入推进工业园区水环境治理。认真梳理查摆问题,建立问题清单,督促工业园区细化整治方案,选取潮河沿线滨城区和沾化区的化工园区作为试点,积极推行水质指纹预警溯源技术,建立从纳管企业到园区污水处理厂再到国省控河流断面的三级监管体系。

三是深入做好入海河流总氮治理工作。坚持陆海统筹,确保实现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不低于78.0%,5条入海河流总氮浓度持续削减。组织各县市区实施硫自养反硝化脱氮技术升级改造,确保外排水总氮浓度稳定在10mg/L以下,并将总氮治理工作纳入市对县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

山东商报记者:之前了解到,我市承担的工业固废处置利用政策环评试点经验做法被全国推广。请问能具体介绍一下我市的相关做法以及对工业固废处置带来的影响吗?

发布人:韩聪

2021年,生态环境部启动第一批政策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试点工作(简称政策环评试点工作),滨州是全国首个在地级市层面开展政策环评试点的地区。近年来,我市以工业固废处置为中心,积极探索适用于地市级政策环评的模式和方法。

一是因地制宜归因分析,科学治污抓源头。通过深入解析工业固废产生量贮存量双高的深层次政策原因,发现我市关于涉废建设项目准入的限制性要求较少,导致产废企业源头减量化内驱力不足;各部门在政策扶持、科技支撑、试点示范等方面有效合力有待加强。据此,试点从强化环境准入、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固废产生者连带责任、形成制度合力等多角度提出了制度建设建议。

二是部门联动形成聚力,精准治污把过程。本次政策环评通过企业调研、公众问卷调查、现场走访等方式,共听取约60家企业超300名企业代表的建议和诉求。与发改、工信、住建等相关部门进行多轮座谈交流,研讨主要政策实施情况。同时,为加强试点过程信息交流,试点工作小组与生态环境部固体司、固管中心等主管部门多次沟通,反馈地方政策现状,提出了一揽子解决方案。

三是延伸路径打造标杆,依法治污控方向。通过政策环评早期介入,同有关部门联合印发“推动滨州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工作”相关文件,助力我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迈上新台阶。形成《关于一般工业固废利用处置的调查与思考》等系列调研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实质性支撑。在固废资源化利用方面,已决策构建区域绿色产业链,拟推动一批固废综合利用项目落地,打造一批示范工程、行业标杆、亮点模式,助力“无废城市”建设,实现环境品质更美,为品质滨州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