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大众日报:滨州实施林水会战,昔日盐碱滩涂变身“北国江南”

  • 2017-11-19 08:40:43
  • 作者:记者 李剑桥 通讯员 刘电辉 李向中
  • 来源:大众日报
  • 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出品

“以前,一提‘滨州’,想到的是光秃秃一片,电线杆子比树多,鸟儿不落窝。”近日,记者来到滨州市采访,该市林业局工作人员刘传利打趣说。然而如今,在秋冬之交,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的滨州进入颜色绚丽的季节,农作物褪去了绿油油的色调,花草树木迎来色彩的蜕变,红色的叶、蓝色的天、橙色的丰收……

滨州的靓丽转身源于2008年开始实施的林水会战。全市经过十年的努力,完成合格造林156.2万亩,建成了滨城秦台、沾化思源湖等14处万亩生态林场。“按照每亩林地蓄水20立方、一座中小型水库的容积10万立方以上来计算,这就等于‘种’出了300座中小型水库。”刘传利一说林水会战就来兴致。

滨州地处黄河等九河尾闾之地,丰水则涝、枯水则旱,缺水曾是滨州的切肤之痛。熬菜汤,不用放盐也咸;浇地,庄稼叶黄根烂枯萎;深井提水,人喝了牙黄脖子粗。水资源的匮乏和用水环境的日益恶化制约了滨州经济的发展,动摇着滨州农民的生存根基。

2008年,滨州的决策者做出实施绿色生态、水系生态、农业生态、乡村生态为一体的“林水会战”,打造“粮丰林茂,北国江南”的战略决策。

实施林水会战,钱从哪里来,滨州的口号是:“林水会战政府搞,不让群众出一毛,市场是平台,市场是后盾。”该市探索出了一条市场化运作的新方式:财政投入向财政奖补、多元投资转变,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机制;同时,实行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政策,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入资金200余亿元,新增蓄水能力3.17亿立方。

十年来,滨州市的森林覆盖率增幅提高了9.2个百分点,由于滨州市的沿海滩涂面积大,增幅不高,但增量不小。

滨州市按照“城区园林化,滩区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园化”和“春有花,夏有荫,秋有色,冬有景”的目标种树播绿。全市新建农田林网造林面积219万亩,建设绿色通道2476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2%。

走进沾化芦苇湿地公园,放眼望去,一株株泛着红晕的碱蓬草与绿色的芦苇相间,摇曳生姿,白色的芦花飘扬。

滨州市把湿地保护利用作为推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举措,完善湿地保护的经济手段和融资机制,建立、完善湿地保护的公众参与机制,提高湿地保护的科技支撑力,最大限度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性和完整性,促进区域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目前,无棣黄河岛、博兴麻大湖、滨州秦皇河等3处湿地获批国家湿地公园,滨城三河湖、沾化思源湖等14处湿地获批省级湿地公园,全市湿地公园面积达17.63万公顷。

此外,十年来,滨州市完成各类水利工程7268项,清淤疏浚河道、渠道13271公里,新增和恢复蓄水能力2.78亿立方,新增除涝面积119.5万亩,改善和恢复灌溉面积320.7万亩,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346.7平方公里,解决和改善了152.5万农村居民和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全市水系的脉络框架得到进一步优化升级,“大水网”的架构基本形成,直接推动全市由“水瓶颈”向“水支撑”的根本性转变。

滨州十年林水会战,建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桥涵闸站井综合配套的高标准农田,特色林果和林下经济发展在增绿的同时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广大农村群众切身感受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美好。据统计,全市育苗面积达25万亩,苗木产业直接产值达40亿元。

“滨州实施林水会战,保护的是生态,富足的是民生,改善的是环境,滋润的是民心;绿化的是大地,通达的是民意,林水会战在路上,生态文明建设没有休止符,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滨州市委书记张光峰说。

责任编辑:董锋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