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滨州市救助管理站:决不让流浪乞讨人员成为疫情防控盲点

  • 2020-02-12 09:57:42
  • 作者:王茜茜
  • 来源:中国社会报
  • 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出品

给受助人员佩戴口罩

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来,山东省滨州市救助管理站的每一天,都是从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开始的,报告防控工作开展情况、清理防控物资库存、梳理防控死角……会议结束,填写工作人员活动登记表,测量临时庇护儿童和受助人员体温,站内办公区域和宿舍等全方位消毒,救助专用车辆消毒……

紧急启动应急程序

受疫情影响,自1月23日起,滨州市救助管理站紧急启动应急程序,全面取消外出、亲友探望、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封闭隔离受助人员生活区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区,紧急采购疫情防护物资,确保站内受助人员、临时庇护儿童和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坚守岗位是非常时期的政治考验。作为救助管理机构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全年365天,全天24小时,岗位不能缺席,今年的春节假期更是忙碌。1月27日,滨州市救助管理站全体工作人员结束假期回到工作岗位,盯牢疫情防控关键点,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未成年人生活区工作人员和护理人员全部在站居住,断绝外部传染源。

应急程序启动后,体温监测成为救助工作的第一个环节,凡进站必须测量体温,未经检视一律不许入站。工作如同往常一样有序开展,直到1月24日下午,一个救助小插曲让滨州市救助管理站感受到了疫情的紧张和防控工作的重要性。

全员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街面巡查给流浪乞讨人员分发口罩

1月24日14时45分,滨州市滨城区公安分局市西派出所送来一名街面流浪乞讨人员,在入站登记前,值班人员立即给受助人员和派出所同志分发了口罩,消毒,并进行体温检测。

“嘀嘀”,体温枪报警声一响,救助管理站值班人员和派出所两名同志一下子就噤了声,“38.5摄氏度!不行,我再测一次。”“38.3摄氏度!”发热症状让工作人员高度警惕起来。工作人员立即询问了派出所两名同志发现受助人员的地点,是在市区一公园附近,名叫李某良,自带身份证,信息明确。受助人员表示会写字,工作人员便拿出纸笔让他把近两个月的活动轨迹写出来。2019年10月,他从济南一路步行至滨州,因不认识路四处流浪,其间还曾到过河北境内。

有发热症状,踪迹不明确,接触史不明,得到这些信息后工作人员立即报告站领导。

按照领导安排,做好防护措施,两名值班人员和派出所同志陪同受助人员到定点医院发热门诊检查。血液检查、肺部CT……两个小时后检查报告出来了,“虽然是肺炎,但是通过血液检查数据来看,应该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因为新冠肺炎血检数据是白细胞减低,淋巴细胞减少,而这位患者的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据明显增高。”经过医生解释后,滨州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紧绷的神经松弛了几分。

为了以防万一,该受助人员在市救助管理站内实施了隔离观察,第二天受助人员体温恢复正常,第三天维持正常体温。警报解除。

进一步完善防疫工作

受助人员身体健康检查

自疫情发生以来,市救助管理站就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紧迫的重要政治任务来抓,每天2次体温检查,2次通风半小时,至少2次集中消毒,营养配餐,加强受助人员、临时庇护儿童和工作人员健康防护;开辟了预检区、隔离观察区、防护物品室等,进一步完善出入管理、隔离防护、基础护理等措施,实施进站人员3次预检程序,包括大院门口预检、办公楼入口预检和接待大厅预检;加强街面流浪乞讨人员巡查力度,每天早中晚三次巡查,防止流浪乞讨人员成为疫情防控漏洞,发现流浪乞讨人员时分发口罩、体温检测、实行手机信息登记,尽可能减少感染概率;强化外来人员入站管理,先行消毒、体温检测、登记来访信息;辅助心理疏导,利用心理咨询室、活动室等,做游戏、讲故事、体验科教课程等缓解紧张情绪,扎实做好救助管理机构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疫情防控工作。

截至目前,市救助管理站内受助人员、市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中心临时庇护儿童、护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身体良好,零感染、零病例。站长吕景华表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们会在已开展防疫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工作方法,决不让流浪乞讨人员成为这次疫情防控的漏洞。

责任编辑:董锋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