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平台
坚持“五个发展理念”为建设现代农业谋篇布局
发布时间:2016-12-15 00:00:00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我们必须在新的发展理念上达成共识,以此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谋篇布局,全面规划和突出今后重点工作,破解发展难题,厚植滨州农业发展优势。

一是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农业发展新突破。二是坚持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农业结构优化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坚持绿色发展,努力实现农业生产安全生态。四是坚持开放发展,进一步开拓我市农业发展新空间。五是坚持共享发展,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切实增强农民获得感。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而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十三五”期间,我们必须积极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的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的发展理念为主线,为全市农业发展谋篇布局,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突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在经济新常态下推进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五个方面转型”

“十二五”期间,我市农业基础更加稳固,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各项改革任务有序推进,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新的发展。然而,面对经济新常态对农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看到,全市农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主要表现在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农业组织化、规模化程度较低,农业生产结构亟需调整优化,农民增收面临严峻挑战等问题和短板。

经济新常态下,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新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和突出问题导向,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把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作为“十三五”期间农业发展的主基调,紧紧围绕提质增效,实施一些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举措,坚定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今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我们要在五个方面尽快实现转型。一是在要素投入上由土地和劳动力向技术、管理投入转型,促进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均衡提升。二是在生产方式上由自然农业向设施装备农业转型,提升农业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三是在经营形式上由个体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型,提升农业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四是在生产导向上由数量增长向数量质量效益三者并重转型,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五是在农业功能上由单纯的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多功能转型,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坚持“五个发展理念”,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厚植滨州农业发展优势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我们必须在新的发展理念上达成共识,以此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谋篇布局,全面规划和突出今后重点工作,破解发展难题,厚植滨州农业发展优势。

一是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农业发展新突破。要实现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建设黄河三角洲农业科技研发、实验、推广区域中心;在粮食产能、农业物联网研发应用、以“渤海粮仓”建设为载体的耐盐碱土地研究治理等领域实现突破;实施“种子工程”,加快育种人才、技术、资源依法向企业流动,加大海南加代育种基地建设力度;继续开展“海水稻”研发工作,力争到2020年强筋小麦种植面积达100万亩;大幅提升农业科技装备水平,促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要实现农业经营方式创新,积极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力争到2020年,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00万亩,承包土地经营规模化率达到50%以上,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00家,农民合作社发展到5000个以上,家庭农场发展到1000个以上。要实现农业服务模式创新,突出粮食生产“十统一”社会化服务,形成集新品种推广、技术合作、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模式,力争到2020年全市实现全覆盖。要实现农业管理模式创新,大力推动农业农村信息化,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推动现代农业数字发展。要实现示范带动机制创新,以沿黄生态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高标准高效率打造一批示范“亮点”区块,力争到2020年全市现代农业园区达到200家,全市整建制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二是坚持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农业结构优化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优化农业结构,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绿色、优质产品比重,为2017年建成“吨粮市”打好基础;继续抓好国际良好棉花种植示范项目实施,将我市整建制打造成“国际良好棉花示范市”;大力发展蔬菜、食用菌、药材等高效特色农业;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要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农金对接”,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 “强链、建链、补链”工程,力争5年内,全市65%的农产品通过精深加工实现增值,农民来自农业产业化领域的收入占年纯收入的70%以上。

三是坚持绿色发展,努力实现农业生产安全生态。要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节水农业,实施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行动,“十三五”末,全市粮棉菜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100%,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3%。要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打造“滨州黄河边,绿色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力争用3年时间,我市“三品一标”认证总数突破500个,覆盖全市所有优质农产品及加工产品。要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监测体系建设,抓好农药连锁经营,全力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力争2017年将我市整建制打造成为省级或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四是坚持开放发展,进一步开拓我市农业发展新空间。一要实现农业向城市开放。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重点打造黄河休闲观光旅游农业示范带和徒骇河休闲观光旅游农业示范带,吸引城市人口消费。二要实现农业向区外开放。进一步推进农科对接,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升级现有31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增强对外地市场的投放能力;深入推进对接京津冀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工程,力争2016年对接100亩以上的瓜菜标准化基地25个,发展优质麦基地200万亩,供应优质粮产品32万吨、瓜菜20万吨以上。三要实现农业向国外开放。加强与以色列凯伊玛公司等国外公司交流,引进国际先进农业技术和农作物新品种;加强与国外农业项目的对接;积极发展农产品对外出口,大力探索农业“走出去”发展机制。

五是坚持共享发展,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切实增强农民获得感。要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更好地保障农民个人的财产权利和发挥资产盈利功能;利用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果,力争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新突破;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加大对农业农村投入。要全面落实惠民政策,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成果;积极推行农业政策性保险,增强农业抗御风险能力。要挖掘农业增产增效潜力,提高农民增收致富能力,研究制定各项扶持政策,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要加强农业执法,积极推进农业执法体系建设,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努力转变推进工作的思维方式,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农业的转型升级,既要从生产力层面上去提升,又要从生产关系调整上做文章;既要抓好生产,又要抓好改革;既要继续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提高生产力水平上下功夫,又要在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调动各类主体积极性,调整优化生产关系,激发体制机制内在活力上有新作为。这就要求农业管理部门的思维方式、工作手段,甚至体系建设都应调整转变,才能确保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真正得以提高。

按照“四个转变”的要求,今后农业管理部门要努力从过去习惯于注重生产力发展向发展生产力与调整生产关系并重转变,充分激发体制机制内在活力。要从习惯于注重农业生产环节向全产业链谋划、产加销协同推进转变,提高农业发展效益。要从习惯于注重“物”的静态管理向见物见人、更加注重新型经营主体的动态管理转变,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从依靠行政项目推动工作向更多依靠法治、市场手段推动工作转变,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通过转变思维方式和工作手段,农业管理部门的工作落脚点要着力放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上,力争在“十三五”期间推动全市现代农业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就是要立足资源优势,努力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植壮大优势产业上迈出新步伐;立足发展优势,努力在产业融合上作出新文章,让农民从产业链中分享更多收益、拓宽增收空间的重要途径;立足市场需求,努力在品牌农业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就是要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科技驱动型农业,加强关键技术领域的集成和协创新推广,大力提升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水平。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就是要紧紧围绕“谁来种地,地怎么种”这个核心问题,立足多种经营主体和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格局,着力推进新型经营主体融合、多种经营方式互动发展。

(作者:滨州市农业局党委书记、局长 吕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