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实现多样化 做活休闲农业

  • 2019-03-13 09:02:48
  • 作者:张炜
  •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 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出品

落实《报告》精神,推进乡村振兴系列述评③

“围绕服务标准化、项目多元化、企业诚信化、价格公道化、产品系列化,以点带面、穿点成线、联线成网,推出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和产品,全年乡村旅游消费总额突破120亿元,实现特色乡村游,增收家门口。”在做活休闲农业这一环节中,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这样的目标。

乡村旅游,是休闲农业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市不少乡镇和村庄已经开展。去年,记者在邹平市青阳镇醴泉村采访时看到,石桥下,清澈的溪水潺潺,走在石板路上,四周的民居墙壁灰白,形式古朴,让人感觉自然清新。

醴泉村位于长白山脚下,地理环境优越。2005年建成的醴泉寺,逐渐成为邹平的著名景点。这个村去年投资40多万元,把7座旧屋改造成了黄泥草屋,翻新了200多米的石板路,新修了350多米石板路,走上了“靠山吃山”、发展乡村旅游的路子。

此外,我市的狮子刘、西纸坊、小王村、岔尖村等村庄,都形成了鲜明的旅游特色,打响了品牌。但是从总体来看,一方面,我市开展休闲农业的村庄数量偏少,规模较小;一方面,这些村庄在基础设施、产品设计、文化塑造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比起《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服务标准化、项目多元化、企业诚信化、价格公道化、产品系列化”仍有较大差距。

2016年,农业部下发的《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十三五”时期,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和消费需求的升级,休闲农业仍有旺盛的需求,仍将处于黄金发展期。我们必须牢牢抓住这个黄金发展期,立足实际,发展多样化的休闲农业。

对于醴泉村、小王村、岔尖村等自然资源优势突出的村,要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围绕核心旅游元素,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的产业链条,形成乘法效应。

对于历史资源丰富的村庄,比如杨柳雪镇杨柳雪村、焦桥镇东平村,要深挖历史文化元素,做好包装,将其与现代的消费方式有机结合,打响品牌,形成效益。

对于种植或养殖优势明显的村,如种植特色韭菜的三河湖镇大营刘村、养南美白对虾的乔庄镇鲍王村,要紧紧围绕优势产业和核心产品,放大其吸引力,延伸旅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总之,做活休闲农业,要因地制宜,结合资源禀赋、人文历史、交通区位和产业特色,在适宜区域突出特色、适度发展,要以农耕文化为魂,美丽田园为韵,生态农业为基,传统村落为形,创新创造为径,加强统筹规划,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格局。

责任编辑:董锋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