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来自中科院的紫色小麦即将在滨州收获

  • 2022-05-20 10:57:28
  • 作者:记者 李淑霞 通讯员 杨雪瑞 藏超 报道
  •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 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出品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时近小满,邹平市明集镇营养功能彩色小麦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内,100亩紫优5号彩麦进入灌浆期。放眼看去,这一来自中科院的小麦稀有品种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负责试验田的农业技术人员介绍,紫优5号彩麦顾名思义成熟后麦粒呈紫色。目前,彩色小麦群体适宜,个体良好,成穗率高,穗粒数优于其他品种。同时,此品种抗逆性强,病虫害发生较轻,在种植管理上与普通小麦区别也不大。

据了解,2021年9月举行的首届“中科院专家滨州行”活动中,16位中科院专家及产业化负责人在我市开展科技成果推介及产学研合作对接。而通过此次对接会,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培育的新型优良稀有育种紫优5号彩麦成功落地明集镇。该小麦新品种具有“来自野生、非转基因”的特性,富含铁、锌、钙、硒等微量元素,特别是富含的花青素具有较强抗氧化功能,种植成本低、质量高,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比较可观。

近年来,我市与中科院持续深化科技合作,促成多项科研成果成功落地滨州。邹平市在中科院科研力量的支持下,建设了智慧农业服务平台、良种实验基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发挥农业科研叠加效应,激发乡村振兴动力。

其中,智慧农业服务平台由中科院下属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实现了管理技术、专业人才、种植结构“三个升级”。平台目前集成了全镇298名种植大户基本信息,涵盖庄稼长势、土壤状况、病虫草害、积温积雨、施肥方案等9大功能模块和18项服务内容,能为农户提供一对一、点对点、田块级精准服务。

在明集镇曹家坪村,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新型智能遮热透明项目给村里的葡萄大棚盖上了全国第一张新型纳米陶瓷技术棚膜。该棚膜能将夏季大棚温度降低7-8℃,有效解决管护作业时间短、植物生长受限的问题,大幅度降低种植成本。

5月13日,滨州市科技局副局长张文强率队来到明集镇,在实地查看紫优5号彩麦长势,观摩智慧农业服务平台运行等情况后表示,将持续面向滨州市乡村振兴主战场,集聚优质科研资源,强化科技赋能,围绕农业现代化探索可复制、可持续的绿色科学发展模式。

责任编辑:孙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