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平台

唤醒“土文化”做成“大产业” 无棣“三全”打造文化产业升级版

发布时间:2017-09-15 09:54:34    作者:通讯员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一斤原盐只卖2毛钱,用4斤半原盐加工成一件盐雕艺术品,就能卖到720元,身价翻了整整800倍!近日,无棣县海盐文化产业中心副主任马晓波拿着一尊刚刚完工的历史人物雕像给笔者算了一笔账。在盐雕生产车间,“艺术工人”经过20多道繁杂的工序,让昔日的海盐“脱胎换骨”,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思路一变,工艺一转,竟让一颗颗小小的海盐身价倍增,由“白菜价”卖出了“黄金价”。

近年来,无棣县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打造文化资源转化的政策引擎和有效平台,扶持引导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化,切实营造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大环境。2016年,该县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发展到23家,实现文化产业综合收入30.6亿元,成为首批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省级社会文化建设先进县。今年上半年,该县文化产业单位达204家,投资过亿元文化企业5家,无棣县文化产业带动了全县健康持续发展。

全领域布局 创优文化产业发展环境

发挥政府投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聚集社会力量,建立文化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实行节点化推进、清单化管理。对今年确定的12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加大力度快促猛推,尽快建成发挥效益,力争到2020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发展到36家,文化产业营业收入突破70亿元。

围绕“山海古邑·儒风无棣”文化品牌,全县突出特色引领优势,海丰街道打造“古邑小镇”,棣丰街道打造“康润小镇”,信阳镇打造“食尚小镇”,车王镇打造“桑榆小镇”,碣石山镇打造“慧埠小镇”,小泊头镇打造“琼林小镇”,埕口镇打造“盐族小镇”,佘家镇打造“本草小镇”,水湾镇打造“红葭小镇”,柳堡镇打造“碧海小镇”,西小王镇打造“锦棉小镇”,全面增强镇域经济发展的生机活力。

全方位打造 加快特色文化资源转化

深挖文化潜力,全力推动文化资源向资本、产品和效益转化,让文化的光芒在推进经济发展中闪耀。

变“自然资源”为“经济财富”。推进海瓷产业艺术化开发、体验式营销,与全国知名艺术家达成长期合作,打造艺术家创作基地,年内力争实现海瓷艺术产值2.1亿元、利润4700万元。盐业由“晒粗盐”向精细化加速转型,做大做强热敷盐、沐浴盐、盐雕等优势品牌,致力研发生产手机壳盐画、“二次元”卡通盐雕挂件等新产品,年内力争实现产值2.6亿元、利润1100万元。

变“文化遗产”为“文化财富”。把儒家文化、古迹文化、红色文化融入古城建设,抓好吴式芬故居、国学堂、吴重憙与中国红十字会纪念馆、全省首家线装书博物馆、古典字画展馆、民俗文化展览馆等项目建设,打造具有厚重历史感的特色文化,在传承文化遗产中增创经济效益。

变“无形文化”为“有形产业”。深挖民俗文化内涵,注重在挖掘中整理、在整理中丰富,唤醒“土文化”,做成“大产业”。提升剪纸、枣木雕、芦苇画、高仿画、布瓦画、绒绣等特色产品的规模和效益,为民俗产业插上文化的金翅膀。

全业态渗透 壮大文化产业发展优势

树立文化“无穷大”的理念,全业态渗透和融入文化,不断丰富文化产业发展的内涵。

做好“文化+农业”文章。把农耕文化、生态文化融入现代农业发展,大力发展体验式农业、观光休闲农业,打造鑫嘉源生态园、天龙农庄等一批农业文化庄园,打造以枣园人家、海上人家、桑园人家、杏园人家为代表的“乡愁文化”品牌。

做好“文化+科技”文章。将“互联网+”、智能制造、3D打印等新兴业态、高科技成果融入文化创意,加大智能康复机器人、洁净生物瓷、中医药保健等文化产品的研发生产力度。抓好对海洋文化、名胜文化、儒家文化、生态文化、休闲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品牌的推介,不断提升无棣文化的软实力和影响力。

做好“文化+旅游”文章。坚持文化搭台、旅游唱戏,以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增强千年古城、碣石古桑、黄河岛等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打造盐浴、海泥浴、桑文化体验、火山文化科普、药膳药浴保健、通用航空等特色旅游项目策划运营,为全域旅游增添浓郁的文化色彩。

责任编辑:董锋磊

    热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