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平台

湖苇依荡又春风

发布时间:2018-02-25 08:24:54    作者:姜修翔 来源:滨州文学

冬天的麻大湖,总是暖阳相照,虽地处北国之乡,偶有薄雪覆盖,但轻巧的芦苇随风而动,别具江南风韵。湖中生着一些蒲草,对于湖区的人们来说,这是自然的馈赠,他们总是能够用自己的巧手编织出各类工艺品,销往海内外各地。我的姥姥,便是其中数一数二的“手艺人”。而她,也像蒲苇一样,轻飘飘的小身体看似无力,却有着一股韧劲儿,唯一能打败她的只有换季时烧不尽的野火,让她春风吹又生。

每年春夏之交,天气慢慢燥起来,姥姥也就忙了起来。蒲草可以编制“蒲团”、“蒲扇”、“蒲墩”、“草鞋”等各类工艺品,其中最难的便是“蒲扇”。姥姥是村中会编蒲扇的几人之一,因为会的人少,所以十分抢手。每年还不到夏天,一些人为了能够从姥姥这里买走大量的蒲扇,便提前来访送礼,希望姥姥能把所有的扇子都卖给他们。从小到大,姥姥每年都给我很多扇子,和卖给别人的扇子相比,总是更精致一些,或是八角玲珑穿上流苏,或是扇柄用五彩毛线点缀。或是拿在手里让清风相伴,或是在蚊帐中驱赶蚊虫,不管什么时候拿出来显摆,都觉得脸上很有面子。

姥姥家在邻村,虽然我不是在姥姥家长大,但一周却总跑得几次。有时爷爷载着我和弟弟来姥姥家喝茶,有时我索性住在姥姥家,零花钱给的多,晚上又有“晚安故事”听,所以有事没事就来,撵也不走。姥姥四十几岁时生的我妈,妈妈姊妹五人,还有两个哥哥,她是最小的一个,我也是最小的外孙。表哥们或是慢慢成家工作,或是相隔较远,我离得近,年纪又小,所以时不时就“驻扎”在这里。爸爸总是出差,妈妈那时候还年轻,总会多上几个夜班挣点钱,没人照顾我时,我就住在姥姥家。有的时候过节,隔壁桓台县的村子里便会搭上舞台唱戏,二舅就带着我和表姐去看。那时候我也听不懂,甚至望见那狰狞的脸谱时还会害怕,但是二舅总是会给我买糖葫芦吃,没有糖葫芦便买水果和爆米花。那时候的农村,条件很不好,对于我们每个孩子而言,这都是些稀罕物。所以每有这样的事情,我就兴高采烈的跟着。直到今天,我才意识到,我对于中国乡土文化的认知和对京剧等传统文化的喜爱,便是那个时候点下的种子。

读了初中以后,学业慢慢紧张。高中时,在县城读书,妈妈便在县城陪读。二〇一四年,我考入武汉大学,回家的时间和次数一次比一次少,更别说看望姥姥了。这几年来,妈妈每年都会接姥姥来家里住一段时间。在大学我染上了熬夜的毛病,每天总是十二点之后才休息,有的时候在电脑上写文档,有的时候开着灯读小说,姥姥住在我旁边的房间,半夜看着我的灯亮着,总是推门而入,探进头来,笑着说:“怎么还看书?累了就早点休息吧。”

我的印象中,姥姥很少发脾气,也从来不给别人添麻烦。上个月初,我得知姥姥得病,初时没有在意。犹记得暑假时姥姥在我家小住时,跑进跑出,洗碗扫地,一点都不含糊。当我知道她不是小病时,便买了回家的票,回家陪她。从她生病到去世,整整一个月的时间。这一个月里,舅舅、舅妈、姨妈、姨夫,天天床榻不离的照顾。姥姥用着杜冷丁缓解痛苦,虽然和我们有说有笑,精神却是一天不如一天。

姥姥走之前,哪一个儿女都不舍得离开一步。回家之初,我天天坐在姥姥的炕沿儿上,给姥姥讲我在各地见到的风情。她看我手机上的各种照片,问问这里问问那里。后来几天,脑子里记事儿就少了,总是闭着眼睛。我妈说:“你叫你姥姥一声。”我便叫一声“姥娘”,姥姥果然睁开眼,问我:“诶,你咋回来了?你不是很远么?”姥姥已经记不得我早就回来了,以为我还在他乡。再后来,姥姥就整天闭着眼睛,大口的喘气,儿女们看了一眼又一眼,我看着难受,就回到家里,就不想再去看。但总是心里放心不下,跑了一趟又一趟。

姥姥很多年没出过远门了,最远的就是去离家十几里外的三姨家住一阵子。这一次出远门,香烛元宝和满桌子的祭品鲜果,孝子贤孙跪送哭丧,姥姥却闭上眼睛再也听不到了。今天给姥姥落葬的时候,眼见松柏青青,灵幡飘动,陌陌枯柳,荒草漫过几处坟冢。回家时,看到沟渠里的芦苇依然飘荡,蒲草残残败败、稀稀拉拉已然不成样子。明天就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了,天气转暖,春风加上一把野火,麻大湖漫野的蒲苇才能重新生长。等到夏天,哪怕湖中蒲苇繁盛成“灾”,也再没有人能为我编把蒲扇,化作清风了。

后记:我的姥娘,刘氏傅老太君,二〇一八年正月初一凌晨一点遽归道山。姥姥的长孙刘雷、孝子启友与儿媳女儿们,在老人生病期间,侍奉汤药,尽心尽意,不敢废离,直至终老。去年十月份,我去往重庆酆都鬼城,提前看望传说中的阴间世界,鬼导说:“一日不吃阳间饭,二日便到阴阳界,三日到达望乡台。望乡台上望故乡,望见亲人泪汪汪”。今日是姥姥西去第三日,遗体抬去火化埋葬,回到家中,母亲叫娘无人应,娘舅喊妈泪涟涟,不知泉下道路是否好走,只知道自此阴阳两隔,母亲再也没有母亲,我的这句“姥娘”也不知道该去往何地,何时才能叫上一遍了。

外孙姜修翔,于外祖母西游第三日安葬之时,泣血再拜。心痛如绞,难安于床榻。秃笔写就,拙劣难读,以示追思。

姜修翔,山东博兴人,现为武汉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在读研究生。在省级以上文学作品大赛中多次获奖,在国家级刊物发表文学作品多篇。

责任编辑:杨孟子

    热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