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平台

陪儿子高考的最后时光

发布时间:2018-04-20 15:57:36    作者:刘振科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儿子高考前的最后时光

上周遛弯时,恰逢北镇中学放晚自习,人头攒动、比肩接踵,形容学校门口的场景最恰当不过了。又是一年备考时,看到身旁走过的两位透着倦容的高三生,我思绪翻飞:距高考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怎能不紧张、不疲倦呢?他们不正在重复着前辈们昨日的高考故事吗?哎,光阴的故事呀!回家路上,我的思绪回到去年儿子高考前的最后时光……

端午小长假的第二天,又轮到我值班。作为学生家长,这是我陪伴北镇中学29班孩子们的最后一次自习课。        

有一段时间没来学校了。这次值班,我看到教学楼走廊里那一条条首尾相接的横幅,错落有致、延展成线,主题不外乎“加油”“努力”等励志鼓劲的内容。

当看到一条横幅上大大的“拼”字周围那些密密麻麻的学生签名时,我突然感受到了浓浓的仪式感和压抑感,不知怎得,还有些许的悲壮感。        

可不是吗,距离高考还有最后八天的时间了。作为学生,怎能不加油、怎能不拼搏呢?别忘了,这是在一边提倡素质教育一边实行应试教育的中国呀?别忘了,这是见证学子们十二年寒窗苦读的人生大考呀?!        

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看着一个个伏案苦读的孩子们,看着人群中心无旁骛的儿子,心生爱惜。

在外地学习专业和考试的八九个月的时间里,儿子没有碰一下高中课本,全身心的精力都用在专业的学习上了。三月上旬艺考结束后,留给他文化课的学习时间就只有三个月了。在这仅仅三个月里,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政治,封存在他记忆里大量的知识点需尽快被激活、被唤醒,调整-回忆-续接-理解-运用-强化,这是他在这90天时间里需要做的事情。

可以想象,在这个阶段,一个学习态度端正的高考生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学习状态和强度。真的是“压力山大”,把我压得都喘不过气来。

端午节学校放假两天,如同拳击比赛局间休息。

“时间宝贵、机会难得,儿子可以喘息补充一下睡眠了”。假期前一天,我暗自盘算。        

与我想的恰恰相反,两天假期,儿子和一外地学生两个人在教室里足足呆了两天。尽管他的三次摸底考试成绩已稳定在一个较理想的分数段,尽管这个分数已远远地超过往年艺考分数线,尽管教学楼看门大爷不太乐意为他俩加班开门值守……        

放假前一天晚上,我曾再次提醒他好好休息一下。儿子说:“爸,这是我的高考,一生就这一次,三百分或五百分就是我进入大学的名片和标签,这个标签会一直贴在我身上的!”

他的郑重回答让我顿时觉醒、令我感动。

毕业典礼那天清晨,我开玩笑地对儿子说:“你可以毕业了,人生大考,我这一关你顺利通过!”

的确,天道酬勤,儿子圆满完成了高考这份人生答卷。

身边二三事(陪考第四天)

2017年2月7日下午,陪儿子艺考第四天。济南第二中学考点,学校大门之外的护栏之外。当地气温骤降,天昏沉阴郁地预示着风雪要来,四五级的寒风也真够凛冽的,令我又找到了多年前春节前后常有的寒风狂躁地漫卷尘沙、冻得人们双肘不分手脚皴裂的久违体会。此时此景,来自五湖四海的陪考家长们簇拥在护栏外,瑟瑟发抖但眼神放光地卑贱地辨别着考场里陆续出来的每一个考生,等着自己的孩子进入视线。    

刺骨的寒冷中,我首先看到了温暖。开考半小时左右,见远处的考场楼里跑出一个女生,一直小跑着奔向乌压压的家长群。人们都以为可能是忘记带证件或什么资料了。等到

近前,见小女孩化着妆,穿着薄如蝉翼的演出服。家长有问的:“怎么了?”“忘带东西了?”“考完了?”小姑娘不停地回答着“唱完了,很冷,爸妈在等着呢”。我体会到了人间“最贴心”的温暖。

焦灼的等待中,我又看到了悲凉。考场中偶尔会“退回来”个别考生,直接被取消考试资格,原因是身高不够。当一个个面容或姣好或一般的考生沮丧得快哭出声似地告诉家长原因时,家长的眼神和表情的复杂令我伤感。是自责?是无奈?是怨恨?是放弃?……我看到了比昨天下午的寒风更甚的悲凉。

当然,爱做好事的我又表现了一把儿。考程过半,考场出来一男生,身高1米8左右,穿一银白发亮的时尚羽绒服,脚蹬锃亮的黑皮鞋,亮得如同他的头发。可不知怎的,当他走到大门口时,和一个门卫吵了起来,也听不出说的内容,几句过后,双飞情绪越来越激动。从动作表现和体型骨架看,考生性子暴烈得要把羽绒服撑穿,频幅像切菜合闸似得不停地指点几个保安,嘴里在叫骂着,和三四个保安在撕扯着。

护栏边上的几个家长在伸手拉着架,但场面的火星味已成了擦枪走火——小伙子下手了。混乱中,又来了一个手持盾、棒的保安,像个领导,一边入伙一边咋呼着“别动手!抓紧打110!”,情绪也异常的激动。呵呵,看来是个护犊子的“好领导”。而此时的小伙子不但不退让,还直接把拳头伸向了那位“领导”。

这五六个人像一个火球似的,在家长群和护栏围成的半圆中燃烧着、滚动着。当这个“火球”滚到我的身边,我猛然跳进护栏里,一把抱住小伙子的头,趴在他耳朵上快速但郑重地说:“我是老师!听我的!冷静!跟我走!”一边说着,一边捆抱着他,慌不择路地撞开了护栏,又在瞬间用劲推开了他……

“如果110真的来了,那这个孩子最起码今年是考学不成了。”当时我就是这么想的。就是那“领导”的那句话提醒惹急了我。哎,这孩子也该接受一下教训,但以高考为代价是万万付不起的。 

我觉得,从某种程度上讲,我帮了这个这个艺考生,推己及人,咱家不是也有艺考生吗?!

(2017年2月8日草于济南)

我愿我是故乡的(陪考第七天)

陪儿艺考的第七天。再次失眠早醒的清晨,我看到朋友秀清转发的一条微信,方知今天就是元宵节了。对此,我竟浑然未觉。 

这是四十多岁的我,在“十五”节日这一天,第一次离开父母二老身边。

在我们老家,一说到“十五”,指的就是元宵节。因为此时,年的味道尚有余香。

当然,在国人的传统节日里,还有一个“十五”,那就是中秋节,我们家乡通常称作“八月十五”。此时的八月十五,已不是一个日子,而是一个节日。

日子会让人忘掉一些事情的,而节日总是让人铭记一些事情的。此时此景的“十五”,我也打开了记忆的闸门:1991年的“八月十五”,当时读高二的我,十七八岁,第一次远离父母(家长更为合适),在外“吃月饼”。

当我写到这儿,我真觉得可笑了。在我四十多岁的生涯里,这两次离开父母 “过十五”,地点竟如此巧合在济南,竟如此巧合在千佛山脚下的文化东路,竟如此巧合在山东艺术学院!上次是我来求学,这次是陪儿求学!主题都是——声乐!

呵呵,世间有一些事情是存在说不清缘由的内在联系的。或许是因缘,或许是巧合,亦或许是必然。

天渐渐放亮了,我的思绪也从那个“十五”回到了十五,回到了现实——我得马上起床去学校排队了。

“奥,对了,振科,你们三个在外吃个元宵吧”!家中的爹娘肯定想对我这样说。而我今天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就是给爹娘打个电话,然后听二老的话,吃顿元宵,过过家乡的“十五”。

我愿我是故乡的,我愿我是自由的!

(2017年2月11日于山师外事培训中心)

作者:刘振科,滨州人,著名歌男中音歌手,供职于滨化集团。

责任编辑:杨孟子

    热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