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平台

有一种品格,叫善良

发布时间:2018-06-29 14:27:42    来源:滨州文学

“老张,你可真有福,儿子和儿媳天天守在床前伺候。”

“哪里啊,可不是儿子和儿媳。”

“奥,那是闺女和女婿?真贴心!”

“也不是闺女,也不是女婿。”

“那一定是你亲戚?”

“他们也不是亲戚,这个说来话长啊……”

星期天,我去县医院看望好友的妈妈,走到病房门口恰好碰到了霍叔和婶子。我还没缓过神来,就听到病房里好友妈和另外一个大爷兴致勃勃地这样聊天。

“叔婶,这么巧,你们怎么在这里?谁生病了?”

“这不,我们家的张大爷这几天生病住院了,恢复得还不错,估计还有三天就能回家了。”婶子小心翼翼地关上房门,小声和我说道。

我是霍叔家的常客,说起张大爷,我可是再熟悉不过了。对话中,大爷提到的“说来话长的故事”,我也是早听婶子提及过。

张大爷是我霍叔和婶认的干爹。老人一辈子没有结婚,现在无儿无女,无亲无故,一直住在霍叔家前后有11 个年头了。

故事还得从2007年3月份说起。

霍叔和婶子原是普通的农村人,为了孩子读个好学校,将来能有出息,便从农村搬到了县城,那时候他们在城张村租房住,房东就是那个老人。

生活在一个院子里,叔和婶又古道热肠,做了饭就给老人送过去一份,有好吃的也给老人留一份。后来叔婶说,不就是多加一双筷子的问题吗,故以后一到了饭点就直接把老人让过来吃饭,老人心里过意不去,就主动地帮衬婶子照看刚满两岁的二宝,一来二去,两家人就彼此熟悉起来。平日里,两个孩子嬉嬉闹闹的,原来孤寂的小院一下子也热闹起来,老人往常忧郁的脸上也有了笑容。

一转眼,租房的地方属于旧城改造拆迁地段,老二也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婶子一家只好搬到别的地方去住。老人还暂时住在原来的那间老房子里,孤寂的生活又回到了原点,一个人吃饭总是凑合,也不愿意出门,老人心里空落落的,孤独和寂寞让老人变得郁郁寡欢,双鬓斑白。

叔和婶搬家后,心里还是放不下老人,常常挂念着老人有没有吃饱,有没有穿暖,于是就隔三差五地过去看看老人家。每次去探望老人,都是大包小包地买些老人爱吃的东西,返回家带的却是老人好久不洗的脏衣服。

日久生情,老人对婶子一家产生了依赖感,每次离开老人家的时候,明显得感到老人流露出依依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情绪。

有一次,叔和婶像往常一样去看望老人。一进大门口,孩子喊爷爷,没有人吱声,婶子和叔心生疑惑,推门而入,只见老人躺在床上,嗓子哑得说不出话来,体温表一测,高烧40多度,于是叔背起老人向县医院狂奔而去,医生说幸好到得及时,不然老人就有生命危险。

回去之后,婶子和叔久久不能平静,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这次幸好是碰上了,以后万一再有个三长两短,身边没有个人照顾,后果可想而知。

但是如果把老人接过去,也不是简单的事情,这就意味着老人的吃喝拉撒,生老病死全包了。老人身体健康怎么都好说,万一有个大病大灾的,也是自己的事情。现实是叔和婶都没有很高的经济收入,加上两个孩子开销大,双方还都有老人要赡养,家里人会不会同意?思前想后,都是些麻烦事情。

“好人做到底,自己难点没什么,毕竟还算年轻,吃点苦受点罪咬咬牙就挺过去了。老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孤苦伶仃下去。”

老人五服以内没有亲人,老人也曾想找个亲戚照顾自己,哪怕是房屋拆迁补助的那点钱送给亲戚们,但也没有人愿意操这份心。也想过去养老院养老,但是尝试了几次,老人都融入不进去。老人就信得过婶子和叔,已经习惯了被霍叔和婶照顾的日子。大家生活在一起是快乐的,舒心的,老人也有了依靠和托付。

“捡了个爹”回家,一时在叔和婶的朋友圈炸开了锅,朋友们议论纷纷,说啥的都有,不解地问他:“那你们图什么?”

叔和婶说:“就图个安心呗,老人都这把年纪了,没儿没女的,真让人担心……”

一个人要有何等的善良,才能在面对两难选择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别人的安危,而不是自己的处境。叔和婶抛弃一切私心杂念,抛弃了世俗的眼光,抛弃了老家人的阻拦,最终还是把老人领了回去,自己承担起赡养老人的义务。这一养就是11年。

11年来,霍叔和婶子给了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做饭、洗衣、理发,老人不喜欢在家里洗澡,霍叔就定期陪着老人去澡堂子里洗,叔婶除了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外,还时常陪着老人去外面看节目,叔和婶成了老人唯一的亲人。现在老人已是古稀之年,仍然精神矍铄,生活愉快。有时候,我们邀请叔婶一家吃个饭,或者一起出去游玩,叔婶总不忘带上老人。为了给老人散心,叔婶朋友家里有什么重要活动,也会带着老人去“捧场”,老人不太会用言语表达,但从老人的笑容中读出了满心欢喜。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霍叔一家和张大爷非亲非故,却在老人最难的时候,不离不弃。他们尽管没有多少文化,没有受过什么高等教育,却用一颗金子般善良的心温暖了张大爷的晚年,用行动诠释了这个“尊老、敬老、爱老、孝老”最朴素的道理。

作者:卞滢滢,全国钢结构行业“十佳”通讯员,曾任某企业内刊编辑10余年。

责任编辑:杨孟子

    热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