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平台

千姿万状 妙非言宣——山西古代彩塑艺术观止

发布时间:2018-07-16 15:14:00    来源:艺市纵横

山西现存的12700余尊彩绘泥塑,分别属于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8个历史时代,时间跨度达1000余年。无论从拥有数量上讲,还是从其历史悠久和艺术质量上说,无疑在全国各省区中均居于首位。而在山西目前保存的这12700余尊彩绘泥塑作品中,其中最享有盛誉的则是如下一些地方和内容:

█ 双林寺韦驮像

█ 双林寺四大金刚头像

晋祠圣母殿宋代彩塑;五台山南禅寺唐代彩塑;平遥双林寺宋元彩塑;晋城青莲寺宋代彩塑;晋城玉皇庙元代彩塑;大同华严寺辽代彩塑;隰县小西天明代彩塑;朔州崇福寺金代彩塑;五台山佛光寺唐代彩塑;平遥镇国寺五代彩塑……

█ 双林寺自在观音

█ 双林寺十八罗汉之哑头陀

█ 双林寺普贤菩萨

中国彩绘泥塑历史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它可以直接追溯到公元前三四千年时的新石器时代,因为在那个时候在我国整个黄河流域都遍布着成熟的彩陶工艺。20世纪70年代在秦始皇陵发现的秦兵马俑,应该是我国原始彩陶工艺制作发展到2200年前时的极品。公元初佛教艺术从印度传入我国,同时由于道教艺术的发展,无疑都对我国古代传统的雕塑工艺,无论在制作工艺技术上,还是在题材的拓展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彩绘泥塑作为我国传统雕塑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也同样在这种影响中不断地发展成熟起来。

南北朝以前,我国寺庙中的宗教造像多以石刻石雕为主。隋唐以后,随着佛教与道教在民间的不断深入,彩绘泥塑以其工艺简易且选用制作材料方便的特点渐渐在民间广为普及。山西则是中国北方古代彩绘泥塑艺术最早普及的地区之一。

佛教从东汉明帝时传入我国后,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两次大的灭佛毁寺的举动。一次发生在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一次则发生在唐代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两次灭佛毁寺的举动均是在封建皇帝的敕令下进行的,所以破坏性极大。北魏太平真君七年由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发动的那次灭佛毁寺,虽然时间延续了6年时间(即446—451),但由于当时北魏政权实际控制的疆土地域有限,且佛寺建造还处于初起阶段,并不普遍,所以此次灭佛毁寺见诸历史记载的并不特别显著。但是唐武宗会昌五年的那次灭佛毁寺尽管时间不长,前后不到8个月的工夫(即公元845年8月-公元846年3月),但天下“计毁寺4600所,兰若(同为古代寺庙的一种)4万所,收良田数千万亩,奴婢15万人,僧尼还俗260500人,穆护、火袄还俗2000余人”。这可能成为我们今天绝难发现唐以前寺院原始建筑物的一个主要原因。一般来讲,建筑物不存在了,建筑物中的泥塑佛像常常也随之毁灭。在这一点上,泥塑佛像就无法与石刻造像相比,即使建筑物毁坏,石雕佛像的寿命也要长久得多。

█ 五台南禅寺

█ 五台佛光寺

在20世纪50年代末,文物工作者在进行山西省古代建筑的普查时,在佛教圣地五台山寺庙群的边沿地带发现了两座属于唐代佛寺建筑的遗存。一座叫做佛光寺,位于五台县东北30公里豆村附近的佛光山,寺内保存了唐大中十一年(857)重建的东大殿,殿内幸存着35尊唐代彩绘塑像。另一座为南禅寺,位于五台县西南雕王山西麓山脚下的李家庄,寺内保存了唐德宗建中三年(782)重建的北大殿,殿内幸存着17尊彩绘泥塑佛像。两座唐代佛寺建筑中均遗存着同一时代的彩绘泥塑佛像,这在全国范围内也是绝无仅有的。特别是后者南禅寺中的北大殿及其殿中彩塑,它们不但比佛光寺东大殿及其殿中彩塑要早出75年,而且比唐武宗会昌五年(845)的灭佛毁寺也要早出63年。据知,佛光寺现存东大殿的位置上原本是一座三层七间高约32米的弥勒大佛阁,这座大佛阁即湮灭于唐武宗会昌五年的毁寺灭佛举动之中。而寺中现存的东大殿则是在唐武宗灭佛过后12年在大佛阁的原址上重建的。那么,比唐武宗灭佛早63年建造的南禅寺北大殿为什么没有毁于唐武宗灭佛毁寺的举动,而佛光寺的大佛阁却被毁了呢?有关专家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佛光寺早在唐武宗灭佛毁寺前的“隋唐之际,已是五台山名刹,寺名屡见于传记。见于敦煌壁画上的唐中叶绘制的五台山图,佛光寺就居显要地位”。看来因为知名度太高,遂招致了被毁的命运。

█ 佛光寺的彩塑

南禅寺的命运则大不相同,虽然唐武宗灭佛致使中国佛寺大都损毁,“而南禅寺由于规模较小,处地偏僻,且州府县志和佛教经籍上均无记载”,所以能够“幸免于难,留存至今”。1961年南禅寺与佛光寺一起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寺中的52尊彩绘塑像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受到了国家文物部门的重视与保护。

█ 南禅寺大佛殿内的唐代彩塑

█ 南禅寺大佛殿内的善财童子

█ 南禅寺大佛殿内的供养菩萨

严格讲,佛光寺东大殿中的35尊彩绘塑像其实并非全属佛教造像。在高大宽阔的大殿佛坛上,除了塑有释迦牟尼、弥勒、阿弥陀佛与观音、普贤以及诸胁侍、供养菩萨和诸天王外,于佛坛两端,竟塑有当时重建该佛寺时的两位真人塑像。一位是塑在佛坛左端的佛门女弟子即建殿施主京都宁公遇,另一位则是塑于佛坛右端的建寺时的住持高僧愿诚的塑像。作为建寺时的真人塑像与诸佛像同塑于一座佛坛之上,而且保存了1100余年,这在中国现存彩绘泥塑作品中恐怕是独一无二的例子。

█ 林徽因在佛光寺与宁公遇夫人塑像合影

█ 林徽因在佛光寺考察时留影

█ 佛光寺女施主宁公遇塑像

█ 佛光寺愿诚和尚塑像

太原市西南郊的晋祠古迹名胜群落中以该祠的主建筑圣母殿为最知名,而晋祠圣母殿从很大程度上讲,则是因为殿中宋天圣年间(1023-1031)塑的40尊侍女像而身价倍增。这些侍女像据知全部出自于北宋民间塑工之手。40尊40种模样情态,均作宫殿中侍奉主人形式分立于殿中两侧。因她们身材的大小都与真人相仿,加上其神色姿态自然如生,游人步入殿中,就常有走入一群轻语微笑女子群中的感觉。

█ 晋祠圣母殿内的圣母塑像

█ 晋祠圣母殿内的宋代彩塑侍女像

1958年春夏之交时,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来太原演出,趁着演出闲暇曾到晋祠游览。当他见到圣母殿里的这些侍女群像时,激动万分,不忍离去。这或许与他一生的演艺生涯有着深切关系,他曾在戏曲舞台上塑造过上百个中国古代不同身世的妇女形象,见到晋祠圣母殿中的这些精彩纷呈、栩栩如生的彩塑,古代女子们的种种身姿及面容,他自然会产生一种发自肺腑之中的情感与共鸣。据说,那次梅兰芳先生在太原演出的20多天时间中,不只一次参观晋祠圣母殿,他可能从这些侍女群像中受到了深刻的艺术启发,找到了创作灵感。事后,梅兰芳先生曾作过一首名曰《晋祠颂》的长诗,诗中对圣母殿侍女群像就有“宋塑群像,体态轻盈,一颦一笑,似诉生平”的高度评价。梅兰芳先生离开太原的第二年,我国当代的文学巨匠郭沫若先生也来到了晋祠,他同样留下了一首《游晋祠》的七言律诗,诗中对圣母殿中的侍女彩塑群像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倾城四十宫娥像,笑语嘤嘤立满堂。”无论是梅兰芳先生的“一颦一笑,似诉生平”,还是郭沫若先生的“笑语嘤嘤立满堂”,他们都在看到晋祠圣母殿的宋塑侍女像后产生了一个共同的认识:这些雕塑于900多年前的侍女群像真是塑活了!

█ 晋祠圣母殿的宋代彩塑侍女像

曾受到世人极高评价的山西古代彩绘泥塑作品,除了晋祠北宋时的圣母殿侍女像,则还有大同华严寺下寺中的辽代彩塑合掌露齿胁侍菩萨等。

█大同华严寺下寺中辽代彩塑合掌露齿胁侍菩萨

大同华严寺下寺中的薄伽教藏殿,建于辽兴宗重熙七年(1038),其始建年代比晋祠圣母殿稍迟10余年,包括那尊著名的被称为“东方维纳斯”的合掌露齿胁侍菩萨在内的31尊辽代彩塑,均置身于该佛殿之中。这31尊彩塑所取论坐立侧正或庄谐雅趣,皆优美生动,自然丰满,其雕塑之法似并不受佛界规限,表现得极为精湛而大胆。其中尤以那尊合掌露齿胁侍菩萨最为生动传神。该“塑像高约2米,赤足站立于莲台之上,体态丰盈,上身薄袒,衣饰贴体,肘悬飘带,长发垂肩,面如满月,身微侧,颈稍斜,眼半睁,口小开,双手合什,举至胸前,露齿微笑,婉丽动人。”完全是一个刚入佛门不久且神情中还带有某种满不在乎感觉的清纯少女的逼真形象。华严寺这组辽代彩塑保留下来极为不易。1977年8月,也就是“文化大革命”结束不到一年的时候,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身临大同寻访佛教圣地云冈石窟与华严古寺。这可能也是他生平第一次来此。他为云冈石窟和华严寺在10年浩劫之后居然还能幸免于难而万分感慨,也为这两处古窟寺的雕塑之美所震撼,不禁之中吟出了如下诗句:

昨日游云冈,今日访华严。

雕塑之美两奇绝,快遇平生所未观。

凿岩造佛高数丈,示现手如兜罗绵。

仿佛灵山集海会,

弟子或坐或立或语或默或悲或欣然。

飞天持花周匝围绕迅疾如风旋。

四壁所刻多经变,千姿万状尤非凡。

释迦多宝同龛坐,维摩文殊对床谈。

时空玄里寓神话,魅力更赖形像传。

想见神工与意匠,能令顽石不敢顽。

正如泥塑成对照,坚者柔之柔者坚。

试观下寺诸塑像,线如铁画劲而圆。

静穆兼有飞动意,神态妙非言能宣。

……

█ 华严寺彩塑

1982年11月19日,由邮电部特准发行了全套四枚的大同下华严寺辽代彩塑纪念邮票;而早在1961年3月4日,大同华严寺即以其古建筑及其辽代彩塑的崇高艺术价值被国务院公布为我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年之后,即1964年夏天时,郭沫若先生来到了华严寺,他在那尊合掌露齿菩萨面前站了很久。可是谁也没有想到,郭沫若先生竟然在第二天又再次来到那尊彩塑面前,又站了好几个小时。他在细心地揣测这位刚入佛门不久的天真少女,她为什么要发出那样会心的微笑,而且忘记了“笑不露齿”的规矩。最后,这位极富浪漫情趣的文学老人终于悟出了其中的原因。他对身边的人说,这位刚入佛门不久的少女,肯定是在听佛讲经时听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或是精彩的情节,才笑得忘记了古人之训的。

█ 华严寺辽代彩塑邮票

晋祠圣母殿的侍女群像是属于在古代宫廷形制的规范下作出整体创作立意的,因为该殿中央的主神是晋国开国之君唐叔虞的母亲邑姜(太原道注:圣母殿主祭神的身份有多种解读,邑姜只是其中一种);大同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中围绕中央三世之佛(即过去佛、现在佛和未来佛)排列的各色佛门弟子、胁侍菩萨以及供养童子等,则是按照佛教的教规礼制作为尺度的。

在晋城市境内的府城村玉皇庙中,至今仍保留着30余尊完全不同于以上两种形制内容的古代道教彩塑神像,这300余尊道教群像的排列组合规制,则属于金元时期北方道教思想的形象体现。

玉皇庙二十八宿北方玄天女土蝠

北方玄天室火猪

北方玄天危月燕

北方玄天虚日鼠

东北变天斗木獬

东北变天箕水豹

东北变天牛金牛

东方苍天房日兔

东方苍天心月狐

与芮城永乐宫元代道教全真派主持绘制的道派壁画相比,它们二者之间虽然在出现时间上相距不远或者说基本属于一个历史时代(晋城玉皇庙中的300尊彩塑除了玉帝殿中的30余尊是宋代作品以及还有个别部分属明清制作外,其余大部分系元代至元二年到至元三十一年即公元1265—1294年间制作),但永乐宫壁画更多地表现出了一种属于正统殿堂气氛的味道,尤其是三清殿的富丽堂皇与庄严肃穆感极强。晋城玉皇庙的元代彩塑却显然不同,它基本属于一种民间规制。它所塑造的形象与其说是诸神倒不如称其为凡间众人。其中尤以西配殿中元代塑制的二十八宿神像动感特强,极具情趣。有人评价其“二十八尊次第排开,平等并列,神情各异,动态有别,或男或女,或老或少,或文或武,或动或静,或威严,或慈善,或丰腴,或俏丽,或凶猛,或文雅,或肃穆,或活泼,或端庄,或俊秀,奇异迷人,动人心魄。”总之,此组玉皇庙西配殿内的二十八宿彩塑,若论及它们的艺术价值,则完全应该与晋祠的侍女塑或华严寺的胁侍菩萨塑相媲美。、

东方苍天尾火虎

东南阳天轸水蚓

南方炎天柳土獐

东南阳天张月鹿

东南阳天翼火蛇

南方炎天星日马

南方炎天鬼金羊

西北幽天奎木狼

西北幽天娄金狗

中国民间道观中自古以来以十二生肖或二十八宿作为彩塑题材者为多,但目前存世的此类遗产之中,雕塑水平之高、艺术感染力之强者,则莫过于晋城玉皇庙中的这二十八尊。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山西省有12处古建筑被列在内,晋城玉皇庙及其古代彩塑作品即为其中之一。

西方颢天胃土雉

西北幽天壁水貐

西方颢天毕月乌

西方颢天昴日鸡

西南朱天参水猿

西南朱天井木犴

西南朱天觜火猴

中央钧天氐土貉

中央钧天氐土貉

中央钧天亢金龙

悬塑,又称为壁塑,此为中国古代彩绘泥塑中一种特殊样式。据说启始于唐代雕塑家吴人杨惠之。时有“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的民谚传世。是说大画家僧繇培养了吴道子和杨惠之两个有名的学生,结果吴道子以其绘画,杨惠之以其彩塑在当时一时压过了僧繇的名气。传说唐代中原出于杨惠之手下的壁塑尤多,且多在各地寺院中。他不但工于实践,而且还有理论著述,如《塑诀》即是。唐宋以后各地彩塑受杨惠之的影响很大,悬塑于壁也很快普及。

山西从金元以后在寺院道观壁上作悬塑已经蔚然成风。虽然保存至今的古代寺观不及千分之一二,但遗留有悬塑作品的寺院仍然比比皆是,如太谷阳邑的净信寺,隰县的千佛庵(俗谓“小西天”),五台山的殊像寺、金阁寺,平遥的双林寺,长子县崇庆寺,新绛县福照寺,等等。其中特别以平遥双林寺和隰县“小西天”的悬塑水平为最高。

双林寺位于平遥县城西南7公里桥头村,全寺10所殿堂中聚集了2000余尊从宋元至明清时期的彩塑作品,其中约半数是悬塑,多集中于千佛殿与菩萨殿中,其雕塑人物数目之多和人物情态变幻之丰富,在国内实为罕见。坐落在中轴线上的释迦殿内,其中央扇面墙后有一组名曰“观音渡海”的悬塑,与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中央坛墙背后的观音倒坐须弥山足以媲美,同被称为华北明代悬塑中的艺术精品。两处悬塑观音的区别在于,正定隆兴寺的倒坐观音处于静态环境之中,显得更为庄严一些;而平遥双林寺的渡海观音则处于动态画面之间,自然、安祥与飘逸构成了又一种艺术特色。

█ 双林寺渡海观音

█ 渡海观音头部

隰县“小西天”悬塑分布在这座本名“千佛庵”寺院的上院大雄宝殿之中,雕塑内容主要为一般的佛教故事和释迦牟尼的本生传说。悬塑人物精巧玲珑、异彩纷呈,加上殿内的各种飞天、神鸟、孔雀和仙鹤等祥瑞悬塑点缀其间,更显得金碧辉煌,颇有一派天堂景象。与双林寺悬塑相比,隰县“小西天”的悬塑显得程式化了些,在人物刻画上显然缺少了一些现实主义的个性特色,但仍然掩盖不住其雕塑技艺上的艺术成就。

█ 小西天,即千佛庵

█ 小西天悬塑

█ 小西天悬塑,宝塔庄严,既是五佛之间的分割,使得每佛组成的一铺造像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又使道场庄严,增加佛教氛围。

█ 小西天佛像

█殿内西壁上部局部众多的人面飞天、神鸟、孔雀、鹦鹉、仙鹤,游弋在飘渺的云头上,十二乐伎菩萨,身姿轻盈,温柔高洁,往来自如地表演着“天界”歌舞

█殿南山墙上塑着“四方三圣”、“四大天王”等佛教人物故事

█在国内的许多名山古刹中,虽不乏各种类型的悬塑,但无一处如小西天之纷繁华丽,无一处如小西天之精美绝伦

█整个殿内,天宫楼阁,层层迭迭,云雾缭绕,粉彩妆銮,呈现出一派仙宫佛国的迷人景象

█ 韦驮站在祥云之上

█如果说大雄宝殿中鬼斧神工的悬塑艺术令人惊心动魄的话,那么殿内梁架中的彩绘更是弥足珍贵,这就是用沥粉贴金制作的近似于宫廷的龙凤和玺彩绘

█ 文殊菩萨

█殿北山墙塑须弥山上三十三层“仞利天”、佛传故事和释迦牟尼的本生故事

█寺中千余尊塑像虽大部分保存于此,但庞大的雕塑群繁而不杂,自然有序,衬托以层层迭迭的天宫楼阁

█ 山西悬塑艺术的又一精品:长治观音堂悬塑,转自遗产君微博

悬塑艺术的出现,标志了中国古代寺观彩塑在空间拓展上的一次小小的技术革命。而这种技术革命则使得中国古代宗教艺术在唐宋之后逐渐更臻成熟或者说更奢靡起来。一方面它使那些陈旧的宗教内容得以采取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它则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增添了一个新的章节。

█长子县崇庆寺的宋代彩塑十八罗汉,被誉为宋塑之冠。十八罗汉之一:托塔罗汉

█十八罗汉之二:降龙罗汉

█十八罗汉之密行罗汉

█十八罗汉之四:持蟾罗汉

█十八罗汉之五:笑狮罗汉

█十八罗汉之六:振铎罗汉

█十八罗汉之七:知止罗汉

█十八罗汉之八:智慧罗汉

█十八罗汉之九:布袋罗汉

山西境内目前保存的彩塑及悬塑文化遗产不仅数量多,而且在历史衔接上具有连续性特征,在艺术质量上也颇有代表性。许多人将平遥双林寺和晋城玉皇庙称作中国古代彩塑艺术的宝库。事实上,整个山西又何尝不是一座雕塑艺术的宝库呢?

责任编辑:杨孟子

    热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