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平台

大平原美文推荐(十一)|殷殷舔犊情

发布时间:2018-09-03 10:11:22    作者:顾金菊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殷殷舔犊情

顾金菊


“小喇叭开始广播了”滴滴答,滴滴答,滴滴答答滴,……悦耳的音乐声,开启了我童年的梦之门。

睁开矇眬的睡眼,我急切地寻找着“小喇叭”的来源。四处逡巡,“只见那大圣摇身一变”,循着一位老爷爷颇有磁力的声音,我抬起头:“噢,原来在这儿呢!”就在我们门后面的墙上,悬挂着一个圆形的蓝灰色的薄薄的东西,那不停变幻的声音就是从那儿发出来的,太神奇了!刚步入学前班的我就从那里开始了幼学启蒙。打那时候起,每每从学前班回来,搬上我的小板凳,倾听“小喇叭”就成了我的快乐之源。后来才知道,那是父亲为我们安装的第一只“耳朵”:广播喇叭。

在那个物质极其贫乏,媒介特别稀有的年代, 农村孩子的视野是非常粗浅的。惟一观察世界的窗口就只剩下课本了!但是父亲却在这匮乏里不断地独辟出蹊径来。你只要到我家,坐在炕沿儿上,环顾四周的墙壁,保证会目不暇接的!没有《大众电影》,我们照样可以把王心刚、张瑜、李秀明、宋春丽们“请”回家;没有藏书,但是看那形态、打扮各异的巾帼英雄:樊梨花、梁红玉、穆桂英、苟灌娘;没有影视,我却能欣赏到整台的《五女拜寿》、《拜月记》,还有《三打白骨精》;没读历史,我已早早认识了寇准、包拯、况钟、海瑞这些清官廉吏……父亲把他们从集市搬到家里,从地摊贴到墙上。每当躺下还未睡着,或者清晨刚刚睁开眼时,他们会争先恐后地“跑”到我的眼前,我的朝夕因此也因此

愈发生动起来!

待到开始识字了,小小的连环画就成了我的“大朋友”:从《哪吒闹海》到《齐天大圣》,从《疾风扫落叶》到《野火春风斗古城》,从《大破天门镇》到《智取威虎山》,从《红旗谱》到《烈火金刚》,从《七十二家房客》到《战火中的青春》……从古至今,从传说到历史,从神话英雄到近代好汉,从手绘本到电影图片,一篇篇,一目目,让我欢喜让我忧。每次父亲去集市,我就翘首以待“大朋友”。待到放学归来时,父亲一定会给我惊喜的,有时候,这种惊喜会超乎寻常——因为父亲偶尔会买上几本,让我一下子高兴好几天的!这些小小的连环画使我如获至宝,若有谁借了去,我是一定要想方设法讨回的。虽然每本只有几分钱,最多不过一两毛,却成了我的饕餮大餐,我咀嚼着其中的文字,欣赏着变幻的图画,真得比过年还有滋味呢。父亲给我的这些“藏书”也成了我写作文的素材,甚至是向小伙伴炫耀的资本了!

除了这些藏着露出的宝贝外,在广播喇叭之后,父亲又购置了一件大家什——收音机。自从收音机进了门,无论吃饭时,还是作业完成后或睡觉前,收音机又成了我的良师益友。每日收听广播剧,身残志不残的张海迪大姐姐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日益丰满起来:

她在5岁的时候不幸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但是在残酷的命运面前,张海迪并没有沮丧和沉沦,她选择坚强努力的生活下去。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学习,可是靠着不折不挠的精神,她不仅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还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这对于普通的人都难以做到的事情,她做到了。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1983年张海迪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身体的残疾并没有阻碍她才能的发挥,精神的强大。《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她作为“八十年代新雷锋”和“当代保尔”不屈不挠的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我如饥似渴地沉浸在这个“不见其人,但闻其声”奇妙世界里,聆听着神奇的“戏匣子”里变化无穷的好戏。每天下午放学后的评书联播成了我的最爱。刘兰芳老师的评书说演脍炙人口,声音洪亮,神完气足,干练中透着豪迈。从她那里我认识了满门忠烈的杨家将,也感动于精忠报国的岳家军。只要有哪一天耽误了,或者正好停电,那真是让我如坐针毡呀!还有“逗你玩”的大师马三立,《珍珠翡翠白玉汤》、《连升三级》的刘宝瑞,一口京味的侯宝林,侯跃文,著名的马季,姜昆,唐杰忠,冯巩……从《夜幕下的哈尔滨》里绘声绘色的王刚——一段段让人捧腹又耐人寻味,使得我的课外生活更津津有味了。

兴之所至,我也会哼上几句“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迷人的故乡”,“送战友,踏征程”,“人人那个都说俺沂蒙山好”,“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随手摘下花一朵,我于娘子戴发间”,“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就在自娱自乐中向往着未来,憧憬着美好,不经意间被隔壁的婶子听了去:“看你整天咋这么高兴呢?”在这些熏陶中砥砺着枯燥的生活,扮靓了唯美的青春。我在沉醉中懂得了亲恩,“妈妈哟,你的腰身变得不再挺拔”,“小米饭把我养大,风雨中教我做人”(《烛光里的妈妈》《父老乡亲》),愈加认识了祖国的壮美:“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爱你碧波滚滚的南海,我爱你白雪飘飘的北国”“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钧”,“我们的大中国呀,好大的一个家”……我又咋能不兴奋呢?只是这种感觉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罢了!

虽然一大家子十来口人的开销全凭父母,地里出地里进,一颗汗珠子摔八瓣儿地劳作,但对我的学习要求,父母却是有求必应的。看到别的同学征订什么《英语报》、《语文报》、《中学生报》,在老师的鼓动和同学们的怂恿下,我也蠢蠢欲动,丝毫不知道考虑父母谋生度日的艰难。而我一经提出,母亲稍一犹豫的时侯,父亲已经不由分说地从他的大口袋里掏出一把子的零钱来,一毛的、两毛的、一分、二分、五分的:“你需要多少?”我忍着泪报出数目,把剩下的全推了回去,我们这辈儿小孩子们是不需要零钱零食的!

时光荏苒,当电视机刚刚“露头”的时侯,作为村里负责人之一的父亲,为了活跃村民的文化生活,也为了让我们这些孩子们开阔眼界,和另一个同事一商量,一台十几英寸的大彩电随即就在我们村落了户。人人奔走相告,四乡八村的人们也跟着欣喜若狂起来!“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在那宛转又铿锵的《万里长城永不倒》声中,精武强中华的津门大侠霍元甲,威拳赫赫又潇洒倜傥地走进了我们的心里。国运危亡旦夕至,临难领命以武昌。“江山秀丽叠凤岭”,岂容盗寇铁蹄狂?精美的画面,绝妙的港人演绎,从此的霍大侠携手爱徒《陈真》,娇儿《霍东阁》成了国人心目中永恒的经典!

为了占座,我发挥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每天傍晚早早地拿上几个小板凳去占大队部露天里的最佳观众席。而那些慕了大侠之名后赶到的其他村的人们可就惨了,拖儿带女,携妇将雏不说,为了一睹为快,站座位上的,爬墙头的,无法不想,第二天再看大队部的院子里,孩子鞋大人帽无奇不有。

待到后来的《血疑》,虽为音译片,英俊的光夫和柔美多病的幸子,面临不幸却不离不弃,至死不渝的坚贞爱情亦令人动容。还有那些《排球女将》们呢,那个屡战屡败仍能够屡败屡战的小鹿纯子至今还在我的记忆中鲜活着!

在此后的住校期间,父亲总是提早地给我带上一袋又一袋子的小麦给我换了饭票,而且,我也一直是求学期间那个最早戴手表的孩子。一直到我上班,到有了自己的孩子,只要我在家里住下,一大早,肯定是父母齐忙活:母亲做饭,父亲给我的的车子充气,我倒是显得无所事事了!

即便如今,儿孙满堂,年逾古稀的父亲仍不忘记默默播撒阳光,看他们卧室的墙上:《北京欢迎你》的福娃们,创下《伟业千秋》的伟人和十大元帅们,还有不忘初心的习大大和彭妈妈正在向我们招手呢!

一路行来,沉默的父亲站成了一座山,一棵树,给我们安全,营养和满满的能量。为人儿女,无偿地吸纳着这博大的恩惠,我又怎能不心生感激呢,为我质朴无华的父亲!

责任编辑:杨孟子

    热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