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平台

大平原美文推荐(十四)|像野兽似地生活——梭罗在瓦尔登湖的日子

发布时间:2018-09-14 15:52:49    作者:李光荣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像野兽似地生活

——梭罗在瓦尔登湖的日子

李光荣


人都希望活得像个人似的,梭罗却愿意“像野兽似的度过我的岁月”。当他提着一串鱼,扛着钓竿穿过树林回家的时候,天色已经完全黑下来——所谓的“家”,就是那间14平米的小木屋。借着林间微弱的星光,他瞥见一只土拨鼠偷偷地穿过小径,立刻感到一阵野性的喜悦,手指尖微微颤抖,就像野狼撞见猎物时躁动的爪子。他被强烈地引诱着,只想扑上去把土拨鼠抓住,活活地吞下肚去!倒不是因为肚子饿了,而是想享用它所代表的野性。当然他不会真去抓住土拨鼠,土拨鼠尽可以放心。

梭罗在湖上生活的日子,有时候像一条饥饿的猎犬那样在林中奔突,想觅取可以吞食的兽肉,他想象任何兽肉都能吞下去。这个满腹经纶的哈佛学子,才华超群的作家和诗人,发现自己内心有一种追求原始行为和野性生活的本能。他说:“我之爱野性,不下于我之爱善良。”在野性与善良之间划等号,大概很少人这么想。在他看来,渔夫、猎户、樵夫等人,终身在原野湖泽山林中度过,已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不怕向他们展览自身,他们观察大自然比诗人和哲学家更契合大自然的心思。

令人不安的是,有些人甚至旅行家在草原上成了猎手,在密苏里和哥伦比亚上游成了捕兽者,在圣玛丽大瀑布又成了渔夫。来瓦尔登湖前夕,梭罗卖掉了猎枪。他对喜欢打猎的少年人并无成见,并抱有希望,说“相信他们将来会超越过这个阶段的。还没有一个人在无思无虑地过完了他的童年之后,还会随便杀死任何生物,因为生物跟他一样有生存的权利。”此刻他又想起瓦尔登湖边丛林里最常见的野兔,说:“兔子到了末路,呼喊得真像一个小孩。”他对待它们也像对待孩子。他终身未娶,无儿无女,然而他心中却不乏“爱”与“情”,他说:“大自然就是我的新娘”。如此看来,他的“子嗣”比任何人都多,繁衍兴旺,生生不息。

梭罗看到,像他本人一样,许多青年人通过打猎接近森林,并发展身体里最有天性的那一部分。“他到那里去,先是作为一个猎人,一个钓鱼的人,到后来,如果他身体里已播有更善良生命的种子,他就会发现他的正当目标也许是变成诗人,也许成为自然科学家,猎枪和钓竿就抛诸脑后了。”我几次去瓦尔登湖,岸上总有一处挤满钓鱼的人,但一年又一年,人数并不见增多。那些钓鱼人,垂钩数百次,这种喜好就沉到了湖底,这一净化过程随时都在继续着。如果立法,不过是作出该湖准许钓多少鱼或规定多少钓钩,但是谁能说清楚钓走了多少湖上风光呢?

常听见说,人是一种食肉动物。人很少听从自己的天性,而在它引人走入歧途时,偏又听从了它,结果便是肉体和精神的同步衰退。梭罗认为,“人类的发展必然会逐渐地进步到把吃肉的习惯淘汰为止”,“这是一个隐隐约约的暗示,好像黎明的微光一样。”人类会不会淘汰肉食,实在很难说,但靠珍羞美馔生活是违背人类天性的。如果沉湎于此,人的生命力就会变态,诗性想象力就会衰退甚至枯竭。这种情形不改变,就无文明可言;即便是绅士淑女,也不是真正的男人和女人。梭罗又说:“不必问想象力为什么不喜好兽肉和脂肪。知道它不喜好就够了。”是的,我们不必问为什么,不必苛求梭罗,他那个时代好多现代生理生化乃至生态学理论还没有产生,他提到滥杀动物破坏力太大,现在读来就足够震撼人心了。至于从文明进步角度思考,现代人应该明白梭罗说了些什么。

或许我们并不完全赞成梭罗的生活理念,但是谁也不会否认其深刻内涵。梭罗总是强调生活要“简单、简单、再简单”,也就是极简的生活方式。他觉得,一个小面包、几个土豆就可以了,既少麻烦,又无胃肠负担。他认为简单刻苦的生活,在许多方面显得更美,更有意义,更符合生命的规律。“我相信每一个热衷于把他更高级的、诗意的官能保存在最好状态中的人,必然是特别地避免吃兽肉,还要避免多吃任何食物的”。梭罗从柯尔比和斯班司的书中读到:“有些昆虫在最完美状态中,虽有饮食的器官,并不使用它们,”并把这归纳为“一个一般性的规则,在成虫时期的昆虫吃得比它们在蛹期少得多”,贪吃的蛹一变而为蝴蝶,贪婪的蛆虫一变而为苍蝇之后,只要很少食物和一两滴甘洌液体就足够了。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写道:“大食者是还处于蛹状态中的人”。梭罗在一个多世纪以前的感慨至今令人深思。我相信没有人愿意被归入一个“吃货”族类,成为退化到“蛹状态”的“大食者”。

一个秋日黄昏,天气已相当寒冷,梭罗看到一个人劳动归来,坐在家门口沉思。那个人一边计划着下一步的工作,一边心不在焉地听着远远传来的笛声。听着听着,他脸上沉重的表情消失了,展现出少有的轻松和满足。笛声是从完全不同于他工作的环境中传出来的,美妙而柔和,余音缭绕,绵绵不绝,乐音吹走了街道、村子和他的心事。也许他的心此刻是彻底“空”了,那是一种丰富而美丽的“空”,欢快之情充溢心灵。梭罗想,一个人如果总是欢快地迎送白天和黑夜,生活就会像鲜花和香草一样芳香。然而梭罗知道,生活中不会总是“乐音”,不会仅是“乐声发而尽室欢”,还会“悲音奏而列坐泣”。梭罗也有迷惘,他说自己“每天生命的最真实收获,也仿佛朝霞暮霭那样不可捉摸,不可言传。我得到的只是一点儿尘埃,我抓住的只是一段彩虹而已。”但梭罗绝不苛求,他是需求最少的人。虽然五光十色的饮品十分诱人,喜欢喝的话喝点也无妨,但他只喝白开水,他相信一个聪明人的饮料就是白开水。梭罗告诉人们:“我反对长时间的拼命做苦工的理由是它强迫我也拼命地吃和喝。”如果吃东西不是为了养活生命,也不是为了激励精神生活,而只是在肚皮里缠住那几条嘴馋的蛔虫,那就“从西风中听一听谴责之辞吧,一定有的,听不到的人是不幸的。”这是梭罗在《瓦尔登湖》中真诚阐发的内心独白。

有一天梭罗拣到一只野猪的下腭骨,那雪白完整的长牙,令人隐约感觉到一种精神上的健康和活力。动物会用节欲和纯洁获得旺盛的生命力吗?梭罗在问,却没有回声。这简直是匪夷所思的问题。

不管怎么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精神能够一时之间渗透并控制身体上的每一个官能和每一个部分,把外表最粗俗的东西转化为内心的纯洁与虔诚。希望像野兽那样富有生命力地生活却绝对不被兽化,这就是梭罗的生活理念。他是具有更高原则的人,也是比野兽更单纯也更狂野的人,又是更有人性的人。(写于瓦尔登湖畔)

责任编辑:杨孟子

    热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