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平台

王锋:“沿着黄河去码头”最美“网红”赛道诞生记

发布时间:2018-11-07 11:12:52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编者按:“变化”是新闻的根源,是记者永远的追寻。“变化”中有欣喜更有阵痛。当新闻工作者面临的工作环境也发生巨大“变化”之时,滨州日报的新闻人也感受到了“痛”;但大家更多的是适应变化,积极拥抱新的社会环境、积极接受新的技术手段,积极将一张纸的平面变为互联网时代的平台,实现新的事业大发展。籍此中国第十九个记者节之际,滨州日报滨州网推出《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做记者》特刊,听听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讲述自己在大变化时代的新闻故事。

创意的种子在采访归来的路途中产生

2016年春天,时任邹平县码头镇党委书记韩颖对我说:“码头镇的特色农业、生态环境非常好,邵家村的圆铃枣、前安村的甜瓜远近闻名,草庙村是现代著名作家李广田的故乡,镇域内有黄河百年险工梯子坝,民宿建设已初具规模,您帮我们策划一下,推进推进码头的乡村旅游吧。”

码头镇的特色农业、生态环境非常好。

码头镇地处邹平最西北端,紧依黄河,也是黄河滨州段的最西界。数次去码头采访,我们总是或南岸或北岸,顺着黄河大坝前往。渐渐的,大坝路“走”进了我心中。大坝两侧尽是高高低低的杨柳、果树和平展展大片大片的庄稼地,错落有致,极富层次,蜿蜒逶迤,风景秀丽,行走在上面,如同游走在画廊中。沿途但见,母亲河忽隐忽现,就像静卧的巨龙,一路作伴,令人感到温暖、踏实、亲切。

那时与我一同前往码头采访较多的是张炜、田中岳、田军、王敦华、杜强。有一次,傍晚时分,结束在码头的采访后我们往回赶。在车上,一帮子人言来语去地说着窗外的风景。我提出,黄河大坝这么美这么绿色这么安静顺畅,社会上热爱骑行的人越来越多,应该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做文章!在大家的相互“碰撞”下,“想法”渐渐明朗:组织举办沿黄骑行活动,助推全民健身运动和沿黄旅游开发,活动命名为“顺着黄河去码头”。“码头”,既是确切的美好去处,也是一个富有诗意乡愁的象征性指代。是啊是啊,后来和人们多次说起过这个名称,都笑,说“码头”用在这里巧妙,换作滨州沿黄的其他任何地名,似乎都不如这样好。

想法有了,连名称都有了,如何组织骑行队伍? 就此问题请教骑行专家——滨州市公路局党委副书记李辉。他说:“全市活跃的自行车俱乐部有几十家,参加各类骑行活动的上万人不止。队伍很好组织,放心好了!”这样,骑行活动的“总指挥”也有了。

当我们把基本成熟的想法和码头镇一说,“一拍即合”! 一颗创意的种子顺利产生了。

“沿着黄河去码头”一登台便是“网红”

2016年6月4日,“爱滨州 游滨州 顺着黄河去码头”骑行活动启动。(前排左一为作者)

2016年6月4日—5日,各项准备工作妥贴后,滨州日报、码头镇联合举办了“爱滨州 游滨州 顺着黄河去码头”骑行活动,共组织多个俱乐部的50人参加。骑友们在李辉的要求下,一路不飙速度,保持队形,轻松自在地尽赏沿途风光。行进的队伍、转动的车轮、骑手们的彩衣,俨然成了黄河大坝上一道流动的风景。

骑友们在枣园里玩“嗨”了、吃恣了。

在码头,骑友们玩“嗨”了、吃恣了!摘甜瓜、赏荷塘、吃红枣炖鸡、住“枣园人家”,充分感受了当地的乡村魅力和厚重文化。这次活动,使“沿黄骑行”就像一粒孕育饱满、一朝破土的种子,迅速催化、发酵、蹿红,在广大骑友心里激起久久不散的涟漪,骑行码头这条“经典线路”被燃爆了。自此开始,大大小小各种“顺着黄河去码头”骑行活动接连不断:一个月后的7月3日,30多人冒雨骑行,领略雨天大坝的壮观景色,当天返回;又过一周的7月9日,40多人骑行,参加码头镇百年枣园“骑友之家”挂牌仪式……

滨州首届顺着黄河去码头骑行大赛启动仪式。

2017年5月28日,呼应滨州广大骑友的愿望、心声,滨州日报和码头镇继续联合,举办了“滨州首届顺着黄河去码头骑行大赛”,来自全市的百名选手,纵情驰骋70公里,在黄河大坝上燃烧、绽放速度与激情。

对沿黄骑行的宣传报道,滨州日报“陆海空”全面出动,报纸、滨州网、APP客户端、微信公众号,文字稿件、航拍图片、摄影、录像,直播、视频、专版…… 新媒体时代,滨州日报面对重要新闻事件,所呈现的,是能读能看能听、有静有动有过程有画面的组合式新闻大餐。大力度的宣传,极大地提高了“沿黄骑行”的社会关注度。

沿黄骑行赛事,得到了广大市民和市领导的高度认可。有骑友多次拉起横幅,呼吁举办沿黄骑行全国性比赛。时任市长崔洪刚,数次在重要会议和场合称赞“沿黄骑行”是最具滨州特色的体育赛事。

“顺着黄河去码头”,一时间成了滨州社会和网上的热词。

这是全国惟一在黄河大坝上举行的骑行赛事

中国.滨州首届‘沿着黄河去码头’全国自行车精英赛圆满成功。

2017年10月31日,由滨州市体育局、滨州市旅发委、邹平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滨州首届‘沿着黄河去码头’全国自行车精英赛”鸣枪开赛。“沿黄骑行”经过一年半的“热身”,从民间活动、市级比赛,“三级跳远”成长为全国性赛事,登上了更高、更大的平台。契合滨州的“沿黄开发战略”,有关方面把“顺着”一词改成了“沿着”。从此,“沿着黄河去码头”成为滨州市政府确定要打造成为全国性品牌赛事的骑行比赛。

根据大坝道路不是很宽的实际情况,赛事突出“精英”特点,对人数进行限定。赛事分为精英组和大众组,每个组别又都分设男子组、女子组。奖金设置相对较高,男子精英组第一名9000元,第二名第三名7000元、5000元。参赛报名通过网络进行。首届大赛,精英组骑手来自全国15个省市,其中不乏原国家队队员和全国冠军。2018年10月27日,“中国.滨州第二届‘沿着黄河去码头’全国自行车精英赛”顺利举办。此次比赛,参赛人数396人,精英组来自全国19个省市,骑手们对赛事安排、安保等纷纷点赞,表示明年还会来。

黄河大坝,是延伸在我心坎上的一条路。

“沿黄骑行”能够恰逢其时地成长为全国性赛事,首先得益于线路的独具魅力。再则,滨州地貌属于典型的平原地区,道路平坦广阔,骑行运动有传统、有基础,尤其近几年来,骑行人数呈爆发式增长,出现了多家数百人乃至千人以上有组织的自行车俱乐部,在滨州举办全国性沿黄骑行大赛,有着独特的地方优势。而自己做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能通过一个创意,为促进滨州骑行运动和体育事业发展贡献一点微薄之力,也是由衷的感到快乐。

我期盼,大坝赛道能够变得更加顺畅平坦,让骑手们得到更完美的运动享受;我期盼,大坝两侧“开满”蘑菇、花生、南瓜、圆铃枣、小兔、小羊等各式各样的小房子,在黄河母亲的襟怀上,出现了孩子们向往的童话世界;我期盼,像青海湖畔的油菜花田被人们津津乐道一样,大坝沿途会处处瓜果飘香,并终究被游人迷恋难忘。当然,我更深深期盼,沿黄骑行赛事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不断进步,成长为历久弥新的国际性经典赛事。黄河大坝,是延伸在我心坎上的一条路。

“创意为先,内容为王”永远是王道

记者采访参加赛事的国外选手。

作为一名新闻战线的老同志,我已经从最初面对互联网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带来巨大冲击的些许惶恐变为坦然应变,甚至感到有些欣喜。因为,媒体形势和传播形式的巨变,是时代进步带来的,不可阻挡,只能在探索中寻求发展。这种巨变,逼着自己进步。能够在职业生涯中领略到更加丰富多彩的工作体验,是一份快乐的人生阅历……

多种多样的新媒体手段,带给受众的确实是更便捷、更及时、更充分、更享受的新闻信息服务。滨州日报近年来强力推进新媒体建设,已构建起与时俱进的全媒体格局。但是,无论传播形式如何变化,“创意为先,内容为王”永远是王道,这是我始终坚持的追求和认识。 

责任编辑:邱芹

    热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