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平台

怀念青春——我的教育故事

发布时间:2018-11-19 22:11:15    作者:杨晓东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不知不觉,参加教师工作已经二十多年了,回首走过的教师路,最难忘的当属毕业后的第一年。

1996年的9月18日,拿着当时邹平苑城镇教委的介绍信,怀揣着桃李满天下的梦想走进了陈度中心小学的大门。那是一个300多人的校园,占地近20亩,整齐的两排平房矗立在院子的北面,校园的中央是一根高高的旗杆。我清楚记得报到后听到的第一句话是,杨老师,由你来担任三年级二班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你赶紧准备下,我们一会去听课。30分钟后,我就站在了讲台上,开始了我的教师生活。

那时,没有一体机,没有电子白板,没有互联网,没有资源库,有的只是一块钢板,几张玻璃。孩子们做练习题,别无他法,就只有一字一字的垫着钢板,用铁笔在蜡纸上一笔一笔的刻,然后,去教导处借来油印机,找个帮忙的,一个刷油墨,一个往里放纸和拿试卷,印刷的时候,问着淡淡的油墨味道,觉得简单、快乐!陈度小学因为位置偏远,大约有8.9名教师中午在校吃饭,我们几个年轻的甚至晚上还要住在学校里,学校特别建了一个小饭棚,大约7到8平方米的光景,里边五脏俱全:锅碗瓢盆、炉子、液化气等等,中午吃饭的老师轮流做饭,一桌人坐下开吃也是其乐融融。那一年,正好佛手瓜盛行一时,价格便宜,我们就吃得次数多了点,直到现在,我看见此物心理就有阴影。

我宿舍就在二年级的办公室里,吃过晚饭,和看家的老大爷说声关大门,整个学校就是自己的世界了。刻板、写玻璃、练简笔画......,夜深人静的时候开始喝茶、报自考;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不知无聊是何事。

班上有个特皮的孩子叫刘剑川,父母都是老实人,可他就是不愿意学习,作业经常完不成,迟到的队伍里也总是有他。

1997年新年过后,下过一场大雪,记得是周三,班里点名后又是他没到,知道第一节下课,班里还是没有他的影子。叫上本村的张老师,一起去他家里找人,结果还没到家,就看见他正在池塘边的小树上玩雪,我当时火冒三丈,把他从树上喊下来揪着耳朵就去他家了,到家一看才知道,他母亲是个聋哑人,腿部还有残疾,他父亲每天外出打工,每天中午都是他回家给母亲做饭。早上父亲走得急,没有来得及做饭,他给母亲热了馒头耽误了上学时间,怕到校挨剋,才没有去,刹那间,就触动了我心里最柔软的地方;从那以后,我特别心疼这孩子,每次作业,我都要专门看看他做的情况,课堂上,提问时总少不了他,慢慢的,刘剑川迟到的次数越来越少,作业得“甲”的次数也多了起来。我的摩托车放在学校,下午会变得焕然一新,后来我才知道,是他约了几个同学,一起给我擦的,这也许就是孩子对老师最淳朴的尊重吧!

短短的一年我就告别了陈度,那里没有鲜花,没有大海、更没有诗,有的只是我的青春,我的第一堂课,我的第一个班主任生涯,我的第一个.......

怀念青春,怀念我的陈度,怀念我的同事,怀念我的学生!

责任编辑:杨孟子

    热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