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平台

大平原(三十四)|诗话春节

发布时间:2019-01-31 17:01:52    作者:张海鹰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诗话春节

张海鹰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不经意间,迎来了2019年春节。春节,俗称“年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萌芽于先秦时期,形成于汉武帝时代。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农历正月初一“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长达两千多年。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故,宋代浙江人吴自牧曾说:“正月朔月,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古诗词中的元旦(又称上日、元日、改岁、献岁、三朝、岁旦、正旦、正日、元辰、元首、岁朝、元、岁日、新正、新元等)即今日之春节。

“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晋代诗人辛兰的这首《元正》诗记述了春节庆贺情景。在古代,春节是一个规模宏大而隆重的节日,历代皇朝都要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民间则热闹非凡,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包饺子、吃团圆饭等,人人娱乐,家家欢庆。

古往今来,历代文人雅士吟咏春节的诗词不胜枚举,并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不过,同样是过年,诗(词)人因个人性情、境遇等的不同,其元旦(春节)诗(词)亦折射出不同的情感,读之令人或喜或怒或哀或乐或惊或恐或悲,五味杂陈,百感交集。

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七年元旦对酒五首》之二云:“众老忧添岁,余哀喜入春。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白乐天在即将步入七十古稀之际,不惧衰老,彰显出其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笔下的《元日述怀》,春光乍现,喜气洋洋,诗云:“筮仕无仲秩,归耕有外臣。人歌小负酒,花舞大唐春。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宋代诗人宋伯仁的《岁旦》反映了诗人知足常乐、悠闲自在欢度新年的情趣,诗云:“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桃板随人换,梅花隔岁香。春风回笑语,云气卜丰壤。柏酒何劳劝,心平寿自长。”明代诗人陈献章的《元旦试笔》则清新浓郁,诗云:“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一生仕途失意的盛唐著名诗人孟浩然的《回家元旦》体现出其忧民之情怀,诗云:“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犹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诗人即便处“江湖”之远,无官爵无俸禄,亦心系百姓,关心民瘼,读书人之高尚品格跃然纸上。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的《已酉元旦》则满满的都是爱国、忧国之情怀,诗云:“夜雨解残雪,朝阳开积阴。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

被武则天贬谪钦州的初唐时期著名诗人宋之问有一首《新年作》,读后令人唏嘘不已,诗云:“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后来,宋之问果然客逝他乡。客居他乡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的思乡之情令人动容,千百年来时时引起无数游子们的共鸣,诗云:“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王安石的元旦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将老百姓安居乐业、欢度新春的幸福、喜悦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元日》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在众多春节抒怀诗词中,为建立新中国而艰苦奋斗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则将春节的欢愉与特定的革命事业紧密相联,诗词境界高妙、豪情壮志,充满了昂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如一代伟人毛泽东于1930年春节期间行军途中写的《如梦令•元旦》:“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上山下,风展红旗如画。”该词主要描绘了红军行军的畅达和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场面,表达了红军进军途中的欢快情绪和作者看到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势而产生的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豪迈胸襟。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新春的脚步接踵而至。劝君莫惜金镂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正如大文豪苏东坡所言:“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责任编辑:杨孟子

    热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