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平台

大平原(三十五)|见面饺子

发布时间:2019-02-11 16:22:51    作者:王华英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见面饺子

王华英

按照我们这里的习俗,正月初四是出嫁的姑娘回娘家省亲的日子。这一天,所有老姑娘、少姑娘,还有相跟着的女婿和娃儿们都齐刷刷回到娘家。平日难得一见的大姑小姨齐聚一堂,手拉着手,肩挨着肩,嘘寒问暖,叙旧寒暄,那热乎劲儿如同灶上那汩汩沸滚的汤锅,一种无以言表的暖直入心底,那是过年的一景呢。

自从记事起,每年正月初四一踏进姥姥家的门,姥娘就颠着小脚神情凝重地引我和娘到灶膛前,掀开笨重的木头锅盖,指着篦子上几个干巴巴的饺子,讳莫如深地说:“这是年五更的饺子,特意留的,就你们没吃了,赶紧吃了。”姥娘一脸的郑重其事和不可辩驳,我满心狐疑,满脑困惑。见我大惑不解的样子,姥娘隐晦地说:“这是见面饺子,吃了,到时候你就能见上姥娘最后一面了。”虽然懵懵懂懂,但是,母亲脸上波澜不惊的淡然下微微显露的一丝苍凉和无奈启迪我臆测到了“见最后一面”的意思。

姥娘期切的目光充溢着强劲的推动力,触手一般重重地贴在我身上,使我无法拒绝,无力反抗。为了讨得姥娘的欢心,我每每总会咬着牙将那被时间榨尽美味的饺子送到嘴里,艰难地咀嚼,连同姥娘的祈愿硬生生吞入腹中。每每看到我把饺子全部吃下,姥娘的眼里就会绽放出异样的光芒,有欣慰,有赞赏,有踏实,完成了一项神圣的使命一般。看着姥娘那满足的笑容,恍然间生死似在眼前,一种莫可名状的忧伤兀自从我内心升腾,于是我在心里默默祈祷:姥娘长命百岁,天遂其愿!

如此,这一幕成了每年正月初四去姥娘家的开篇曲目,这一幕也牢牢地烙在了我幼小的心灵深处。随着年龄的增长,姥娘满含深意的眼神更加期切,唯恐落下任何一个亲人,仿佛谁吃不到那饺子就会立刻与她天各一方一般。

姥娘没什么文化,但是对于死亡却甚是达观,死亡在姥娘的眼里如同日升日落、花开花谢一般平淡自然。她会像讨论柴米油盐一样斟酌研讨寿衣寿鞋的花色样式,并用她的巧手一针一线精心绣制,神态安然。寿衣做成后左邻右舍的老太太还会围着美轮美奂的寿衣评头论足,啧啧称赞,争相试穿,并报名排号让姥娘免费绣制,恍惚之间,让人觉得那精心挑选的是喜庆的嫁衣。姥娘的寿衣早早绣制好了,却因为有几个未按年龄次序退场的老太太突然离去而几经让出,姥娘总是说,她有福气,早走了,不受罪了,就先让给她吧。

姥娘所在的村庄是一个仅有三四十户人家的小村庄,因其小,所以特别团结,村风也极为淳朴,感觉整个村庄就像一大家人家,不论谁家有婚丧嫁娶的大事,全村人一起忙活,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显得格外亲密,一踏进村庄,到处是舅舅、妗子、姥娘、姥爷,一种暖意总会萦绕身边。

姥娘堪称村里楷模级的人物,声望极高,村里无论谁家有老人终老,她随叫随到去给人家整理仪容穿寿衣;谁家媳妇怀孕生娃娃,她更是忙不迭地去帮忙接生,不辞辛苦,这些事在那时都是不收费的。姥娘常常和我们念叨,人要行善积德,别人在难处能帮一把就帮一把,能说句好话就说句好话。姥娘虽然说不出“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等大道理,却实实在在用自己的行动为儿孙们树立了利人的榜样。儿孙们不敢忘其教诲,端正做人,坦荡谋事,与人为善,家风醇厚,口碑极好。姥娘九十二岁升入天堂,其一生勤谨辛劳不辍劳作,良善乐施坦荡正直,最后无疾而终,也是上天对她最大的褒奖。

时间的脚步匆匆复匆匆,潮汐一般一次又一次轮回到这个特别的日子跟前。每近年关,我就不由想起姥娘,想起那寄予了无限期望的见面饺子,想起姥娘那深邃的眼神和与人为善的谆谆教诲。伤痛逐年埋葬在时间的尘埃里,不留纤毫,唯余思念。斯人已去,言犹在耳,良善的种子流淌进血液,在时间里扎根,开出艳丽的花朵。

作者简介:王华英,文字爱好者,滨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杨孟子

    热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