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平台

大平原(三十六)|追忆过年旧事:贴春联

发布时间:2019-02-14 16:15:39    作者:王冬良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追忆过年旧事:贴春联

王冬良

真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当我在电脑上敲下这一段段文字时,已是农历腊月二十六下午,同事们都在忙着汇总一年来的各种报表、数据,清理办公室的现场卫生,迎接新年的到来。手机上不时有发小、老同学给我发来微信,问我何时回老家一聚。窗外传来一阵阵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我完全能想象到那些放了寒假的孩子们聚在一起玩耍的欢乐场景,因为我也曾年轻过,我也是从小孩子过来的。当然,容易被一并想起的还有许多过年习俗,比如贴春联,守岁,拜年……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年之始,万象更新。贴春联是乡亲们庆祝春节必做的一件重要事情。在农村老家最讲究“门面”,不仅大门要盖得好,门前有槐树,有大石头狮子把门,过年时贴春联更不能大忽。不管是做买卖发家的生意人,还是老实巴交种地的庄户人家,也不管是家里儿孙满堂的,还是家中只有老人的,都要郑重其事地写(买)春联、贴春联。来邹平工作后,去韩店附近几个村里走亲戚,蓦然发现许多人家过年时,还要在门上贴“余钱子”,真的感到很惊奇。

记忆中,村里有一部分做筛网加工买卖而发家的人家,喜欢在大门口贴上“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春风得意财源广,平安富贵家业兴”的春联,因为他们的大铁门比较宽大,他们的春联也就格外的宽、长,大气;村里更多的是类似我们家的寻常百姓,种着几亩地,供着几个学生,上面还有需要赡养的老人。春联内容一般就是写祈祷全家平平安安、身体健康,地里庄稼风调雨顺的,比如“和顺满门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家里的春联每年都是父亲去买,我在家的那几年,都是年三十下午我和他去贴。他提前把旧春联揭下,和好浆糊,我在一旁给他打下手,同时要看着是否贴得工整、漂亮。近几年我不怎么回去,他又不愿麻烦左邻右舍,都是他自己站在小方凳子上贴,贴完了再下来站在不远处瞅一瞅,直到他自个满意了才收工。有时候来了兴致,他也会自己动手写春联,比如“春回大地风光好,福满人间喜事多”“门迎百福福星照,户纳千祥祥云开”。父亲年轻时练过毛笔字,写得还可以(写得最好的是他的名字),每逢有人家结婚,他都会把份子钱用红纸包好,在“贺帖”上郑重其事地按格式写好毛笔字。家里养牛的那两年,他都会即兴写一些“六畜兴旺”之类的春联,贴在牛棚的偏房门楣上。崭新的春联,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表达着他这个一家之长对新年新生活的美好向往,给平静的小院增添了些许生气和吉祥。

就在腊月二十那天早上,父亲跟我说他要回老家一趟,我问他回去有什么要紧事要办吗?他说:“过了腊月二十三,一天忙过一天。你妈看孩子回不去,我回家去看望一下你姥爷姥娘,早些回来帮你妈炸菜。当然,过年之前我要给你爷爷奶奶上上坟,也要赶集买副春联‘落落门’。不管在不在家过年,新春联是必须要贴的,这是咱村的一个古典,一年一季在于春,贴春联为的是讨一个彩头。”听了父亲的话,我若有所悟。也许真的是一岁年纪一岁心,尽管时代发展变化很大,但年过半百的父亲一直坚信过年要有仪式感,该有的程序一点也不能乱。除了贴春联,还有一件事令他久久不能忘怀,那就是初一早上给村里的长者磕头拜年。即使这几年他和母亲都在邹平过年不回家,他也坚持大年初一给村里那几个爷爷辈的长者打电话拜年。年前来邹平之前,买上一些鸡蛋去村头看望一下那些与我们家血缘比较近的老人,以及对我们家有恩的人家。

谈起过年,很多朋友都会感慨现在的年味淡了许多。但我比较庆幸,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看着他们对过节的虔诚,对神灵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感受着家人间暖暖的亲情,我依旧感觉到过年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作者简介:王冬良,滨州市滨城区人,供职于山东西王糖业有限公司,系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滨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业余热爱读书与写作,作品散见于《齐鲁文学》《滨州日报》《梁邹文化》《邹平群文》《滨州文学》等刊物及文学平台。

责任编辑:杨孟子

    热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