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平台

大平原(三十八)| 我要的是葫芦

发布时间:2019-02-26 17:22:29    作者:蔡银环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我要的是葫芦

蔡银环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爬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花,花谢了以后,藤上结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他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有几只蚜虫,他想:“有几只虫子怕什么呀?”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他奇怪地望着邻居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可是,过了几天,叶子上的虫子越来越多,小葫芦慢慢变黄了,一个一个都掉光了。

这个故事想必大家都熟悉,它讽刺的是做事只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的人。而我由此想到的,是家庭教育的问题。因为孩子成长过程中遭遇到的蚜虫,实在是比葫芦架上的还多。而有些家长就是直奔葫芦而去,无视蚜虫的存在,结果可想而知——颗粒无收。

任何正常的家庭里,教育后代都是至关重要的大事,因为家长的任何成功也无法弥补教育孩子的失败,孩子的失败会是父母心头永远的痛。而当家长是一种身份角色,不能算是职业,所以也不用考资格证。这无疑是一件糟糕的事情。因为有很多家长只是具备了生理上的资质,物质条件上的资质,却缺少学识情感和沟通技巧的资质。

家庭的残缺和不和谐,是孩子成长藤蔓上的第一只蚜虫。成年人先得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家庭,爱孩子。但人世间的意外还是难免,失亲的孩子是让人同情的,他的人生有个空洞,没人可以帮他填补。而离异后重组家庭的复杂关系,更容易让孩子出现各类问题,所以经营好自己的家庭,是每个父母重大的责任。因为说到底,孩子的教育还是要拼爹拼妈的——但绝对不是只拼一个经济实力——“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也就是说,父母的整个人生,都会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杨杰《一个好媳妇,三代好子孙》)不夸张地说,家教比拼的是父母的学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总和。明明是家庭出了问题,不和谐的家庭气氛使孩子受到影响,学习成绩下降了,状态不好了,家长不问青红皂白一顿暴揍,孩子是多么冤枉和倒霉。

想起一个小故事。苏洵家里两年连生两个女儿,其好友刘骥戏谑道:“去岁相邀因弄瓦,今年弄瓦又相邀。弄去弄来还弄瓦,令正莫非一瓦窑?”他取笑苏洵——你老婆难道是座瓦窑?其实 “弄瓦” 之“瓦” 为“纺锤”之意,与“瓦窑”之“瓦”的意思相去甚远。受溺爱的男孩子居多,大概也跟这种重男轻女的观念有关。溺爱是毁掉小葫芦的第二只蚜虫,其坏处是秃子头上的虱子——一目了然,路人皆知。所以有人说,要让你的子女成为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我有一个学生,错别字连篇,追究一下原因,说是小学时期的作业都是由他妈妈代写的,多么愚蠢的母爱啊!

与溺爱相反的另一种极端做法是对子女经常性地指责、否定甚至打骂的态度,这种态度往往源于与别人家孩子的比较。这是最有杀伤力的第三只蚜虫。米兰·昆德拉认为热爱指责别人是很多人的通病:“这类人全都长着比中指稍长的食指,说话时专用来指戳对方。”而当这个食指指向自己的子女时,伤害尤其严重。成长中的很多暗伤,却来自于自己最亲近的人,这是多么无奈和寒凉的体验:“人生最初岁月里的标签,特别是大人给予的评判,那么容易地夹带了主观色彩。它们像一枝枝暗箭,射到人身上,疼过之后,就跟皮肉长在了一起,后来就成了身体的一部分。将来无论带着还是拔除,都一样疼。”(刘丽丽《路过春天的秧车》)我国的“赏识教育之父”周弘也总结过现状:“二拇指统治我们这个民族若干年”,“一个不善于使用大拇指的民族是没有欢乐的民族。”我甚至认为,即使是那些有点滥用的、缺乏真正智慧含量的大拇指,也好过那根挑剔的二拇指。

第四只蚜虫是家长把孩子当成炫耀品的心态和行为,这尤其存在于年轻的父母身上。现在好多孩子都活在一个“晒”字里面,而如果这种晒与经济利益挂钩的话,则更是对孩子成长力的扼杀。很难想象一个活在镜头下的孩子,能有一颗不浮躁的心。而心一旦浮躁了,他的学习能力就会受到抑制,也容易对别人的评价过分依赖,这都不利于其独立人格的养成。

自然界中葫芦的成长,需要阳光、空气和水分,在良好的家教中,这三者同样缺一不可。

爱就是家教中的阳光。什么是爱?爱就是心甘情愿地在乎和关心。已故日本演员高仓健曾在文章中写过,看他拍摄的广告时,别人看到的都是他的冷峻和帅气,只有他的母亲,能看到他冻伤处贴的创可贴。爱还是无条件地接纳。联合国亲善大使,《窗边的小豆豆》的作者,日本NHK电视台著名主持人黑柳彻子,从小有多动症,她的母亲黑柳朝从来没有嫌弃过她。在她被正规学校劝退后,又费尽心思送她到小林宗作校长的巴学园,让她开心快乐地接受教育,这更是一个了不起的母亲。爱催生智慧:“她自打当了母亲她就得了灵感,她教育你的方法不是来自于教育学,而是来自她对一切生灵乃至天地万物由衷的爱,由衷的颤栗与祈祷,由衷的镇定激情。”(史铁生《好运设计》)如果你足够爱自己的孩子,你就有足够的细心去发现蚜虫,并有足够的智慧应对它们。

赏识无疑是最温暖的那一道阳光。“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歌舞,使得鹅卵石臻于完美。”(泰戈尔《飞鸟集》)赏识的前提是不盲目攀比——永远为孩子的长处而骄傲,不为孩子的短处而遗憾。“知心姐姐”卢勤认为,赏识是一种科学的态度,需要有科学的方法来实施落实。周弘就是成功地用赏识教育把患有聋疾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才的。

一个家庭的智力气氛,就是孩子成长所需要的空气。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庭的智力气氛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孩子的智慧,取决于家长的智力兴趣,取决于书籍在家庭精神生活中的地位。30年的教学经验使他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啊,多少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隐蔽身份——资深读者。

家长的自我成长是家教中的不竭水源。有人说得极端了些:“最给力的家教是给孩子一个忙碌的背影”,却也不无道理。身教永远重于言教,执着地栽培自己,成就一份事业是父母的最佳选择,而不是打着“牺牲”的旗号从社会角色中逃逸。董卿曾在访谈中提到:“如果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你先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要努力把自己变得更好,这样在孩子长大成人后,在他真正懂得的时候,他会对我有爱,也有尊敬。”

菩萨畏因,凡人畏果。所以只有凡人求菩萨,没有菩萨反过来求凡人的。

尽职地守望,倾情地付出,智慧地应对,在葫芦成熟的季节,希望你是一个丰收者。

作者简介:蔡银环,网名“最清欢”,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语文教师,滨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杨孟子

    热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