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平台

富强滨州:高对标谋划城市未来 强支撑找准发展路径

发布时间:2019-04-09 20:05:17    作者:路卓铭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高对标谋划未来 强支撑找准路径

——“富强滨州”建设奏响“滨州现代化强市战略”冲锋号

作者介绍:路卓铭,中央财经大学城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国民经济学博士、滨州在京博士联谊会常务副会长

“富强滨州”提出的背景透视——滨州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

“富强滨州”,实际上是佘春明书记和宇向东市长,在全球竞争视野下,根据国家战略要求,在山东奋勇争先的大背景下,统揽和正确面对滨州总体发展横向相对掉队、结构僵化新动能严重不足的现实,而高对标谋划的滨州战略发展的大蓝图。

(一)从经济总量上看,滨州在山东地级市中的位次严重掉队16个地级市中,滨州排在尴尬的倒数第一梯队,经济总量2640亿元,大数仅仅超过日照的2200亿元和枣庄的2400亿元。滨州不但被前面的倒数第二梯队越拉越远,而且很有可能在2-3年左右的时间,被后面的追兵枣庄和日照反超,保位争先的形势异常严峻。

(二)经济结构上看,滨州第一产业占比全省最高、第三产业占比全省最低,工业经济整体发展质量较低的问题非常突出。滨州工业经济发展相对还不够大不够强,总体上既没到退二进三服务业革命的阶段,也撑不起庞大的农业劳动力的非农转移。

(三)滨州受严峻复杂的经济下行周期、国内主动调控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更大。2018年就全省横向比,滨州不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弱,投资也是全省最没有后劲的地市之一,大幅度负增长,2018年投资(负)增长率16.8%,只比枣庄稍微好一点。

(四)滨州的产业升级和动能转换,结构上严重僵化、创新活力和新动能严重不足。大的来说,滨州所在的山东省属于资源型、重化型的产业结构,产业层次低、质量效益差、污染排放重。这同山东总量上全国第三的第一梯队地位极不相称。

所以说,山东省的创新能力与先进地区相比仍然较弱。具体以高新技术企业,这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来看。2017年底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广东省是33356家,江苏13278家,浙江9174家,山东只有4246家。具体到滨州,问题和症结更加突出。

2019年滨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就实事求是地指出,滨州还存在着动能转换成效不明显的问题,高新技术企业只有124家,仅占全省的1.4%。凸显出滨州的创新发展还是很大的短板,新动能和创新带动能力还很有限。

“富强滨州”实质上就是新一届滨州市委市政府面对新形势,高对标谋划的“滨州的现代化强市战略”

梦就是中长期发展的战略蓝图。国家有国家梦——“中国梦”,实际上就是“中国的现代化强国战略”。滨州有滨州梦——“富强滨州”,实际上就是“滨州的现代化强市战略”。

对“现代化强国战略”,习近平新时代中特思想,明确提出了“新的三步走”,即“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这是第一步;2050年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在内综合的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强国”目标,这就是第三步;中间,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是第二步,包含着“3+1”个具体目标和跨越,就是经济发展上实现创新驱动建成现代经济体系、社会结构上形成洋葱头形中产阶级崛起、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三个具体目标,再加上一个跨越,就是同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塔西佗陷阱”和“修昔底德陷阱”三大陷阱。

为实现“中国梦”,在国家区域发展上,习总书记要求山东“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滨州,当仁不让!为唱响“走在前列”的主旋律,滨州新的市委市政府领导人,非常聚焦的提出了滨州的梦想,那就是“民富市强”的“富强滨州”战略!“富”就是人民群众富,人均社会保障水平、平均劳动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冲刺全省第一方阵;“强”就是综合实力强,综合经济实力冲刺全省第二方阵,人均经济指标冲刺全省第一方阵。

佘春明书记在六问基础上提出的八策,宇向东市长作的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都对如何建设“富强滨州”做了全面部署和深入动员。这是实现滨州人梦想的关键!

比如,对原有的“5+5”产业的改造提升,既强调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改造、建立完善产业互联网,又以全球产业链竞争角度来分析问题,强调做强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这体现了市主要领导对问题认识和思考的深度、境界,和把握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充分说明新的市委市政府领导,不仅是敢担当有作做为的优秀党政领导,也是区域产业经济方面理论与实战很贯通的专家。

统筹宜业与宜居,以创新引领、现代金融、高端人才等多维度的更高定位和更强支撑,把滨州打造成国家现代化都市群中“滨海的现代化生态宜居中心城市”

“富强滨州”战略提出后,已有的思路举措在战略支撑上到底够不够?发展路径到底是不是足够清晰?做为一个在京发展但心系家乡的滨州人,我认为除了改革开放需继续深化外,仍有四个方面存在着支撑力不足,或者说路径方向不够清晰的问题。

(一)产业创新方面要将抢板战略新兴产业,将其做为全市“双招双引”这个一号工程中的“一头号工程工作”。国际国内领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是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领头羊和发动机,具有重要的带动和提升作用,国内很多地区都是在招商一两家龙头企业,并把相关产业链做大做强以后,取得集群式爆发性增长。

这一工作需要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下大力气谋划、引进、培育2-3个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只有舍我其谁,通过瞄准国际国内战略新兴产业的行业龙头、上市公司、世界500强、国企央企和知名民企,通过借势、借力、借智和插上“天线”,才可能赢得滨州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未来。比如,可以谋求和中关村科技园的合作(当下的操作惯例和典型案例,都是地方和代表中关村科技园的中关村信息谷合作,共建地方中关村创新中心),借力上位!

在“双创”工作上,建议截弯取直,对接6+1共7支国家队,包括积极争取与中关村创业大街的车库咖啡和创新工厂、国研智库科学园、国家级重点大学科技园、国家农业科技转移服务中心、中国技术交易所等的共赢合作。

(二)金融创新方面除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滨州的金融机构体系外(比如筹建滨州银行),有如下三个方面还应该加强:

一是政府平台和国企的投融资工作,要开拓创新,更多的考虑利用私募债、PPN、收益权信托、融资租赁、保险资管计划和内保外债等多元融资模式和工具。

二是政府应该谋划、设立和运营好四大基金,包括城市发展基金(基础设施建设基金)、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创新引导基金和并购重组基金。

三是创新产业金融产品和抵押品、担保品,大力发展担保业,依托产业龙头做好供应链金融、进而供应链金融平台,更好的为产业赋能,也发育出新的全省乃至全国引领性的金融业态。

(三)人才培养方面

一是花气力引进国内一流大学的研究院、特别是研究生院,为滨州打造创新性的发展环境,提供更直接更强大的高端人才资源支撑!

二是大力引进和提升职业技术院校,推动各种高层次职业教育合作共建,为滨州打造强大的工业经济版图,提高更现实更有力的职业技能人才支撑!

三是大力引进国内最知名最权威大学的附属中小学、幼儿园,和国际化顶尖私立中小学,来优化提升滨州的人居环境,为滨州教育擎划一个真正志存高远的未来!

(四)最后,还要特别强调,滨州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一定要在国家打造现代化世界级都市圈的大形势下,把滨州建设成为“滨海的现代生态宜居中心城市”。

初期目标是“积极融入省会济南为核心的都市圈”,中远期目标是“主动融入以首都为核心的京津冀都市群”。

这样,打造发展经济和产业的优良“营商环境”,与打造宜居休闲度假的高质量“人居环境”相结合,滨州这座滨海的城市,才能有幸福的宜居人气,才能有不竭的创新活力!

责任编辑:王志学

    热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