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平台

“棉区的一面红旗”——滨县杨柳雪大队

发布时间:2019-04-17 08:35:24    作者:卢艳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上世纪60年代,党中央、国务院为了把粮食生产搞上去,在全国曾推出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作为典型,号召全国农业学大寨。之后,在山东省滨县又发现了一个粮棉连年都创出高产纪录的大队——杨柳雪大队。经国务院派出的工作组反复核查,于1970年初召开的全国棉花生产会议上,杨柳雪大队作为粮棉双高产的典型予以推广。上世纪70年代,杨柳雪大队在推动全国棉区争创粮棉双高产、双丰收和双贡献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最初杨柳雪大队在全国棉花生产会议上的发言稿题目是“杨柳雪人要当一根好线”,见报题目“棉区的一面红旗”是周恩来总理2月13日晚上在北京接见了滨县出席全国棉花生产会议的代表杨秉利等6人时,周总理称赞滨县杨柳雪大队是“棉区的一面红旗”之后,报社的编辑连夜改动的。2月14日,《人民日报》以“棉区的一面红旗”为题报道了杨柳雪大队的事迹。是日,周总理对参会的山东代表作出如下指示:“杨柳雪这个典型抓对了。都像杨柳雪这样,山东就翻身了。杨柳雪的经验过去宣传了没有?不要嫌这个队小,就轻视,是棉区的一面红旗么。”

从时任大队主任杨秉利口中得知,当时的杨柳雪全村36户,166口人,321亩土地,自然条件很差,土地贫瘠,十年九灾,是被称为“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的盐碱涝洼地。该村属于解放前靠要饭生活,解放后靠吃国家统销粮的贫困村。上世纪60年代,党中央、国务院为了把粮食生产搞上去,在全国曾推出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作为典型,号召全国农业学大寨。1964年,惠民地委决定把农业学大寨的重点放在农田基本建设和加强水利建设上,发动群众开垦荒地,修筑台田、条田、平整土地,建造畦田。为树典型,1965年12月作出向全区“八面红旗”学习的决定。这八面红旗是:广饶县油郭大队,垦利县麻湾大队,沾化县李雅庄大队、单家大队、南徐大队,无棣县如意大队,滨县杨柳雪大队,桓台县小庞大队。杨柳雪大队作为被学习典型,在不减少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的情况下增加粮食产量,村里成立了育种小组专门培育优育品种。同时,大力治荒改碱向荒碱要粮,还大力推行粮棉套种,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复种指数。到1969年,全村亩产皮棉达到了132斤,粮食亩产达到了1100斤。

1970年杨柳雪干部欢迎阿尔巴尼亚农业代表团来访。

杨柳雪大队成为全国农业先进典型。

1970年1月,全国棉花生产会议在北京召开。在滨县杨柳雪大队连续4年粮食单产超过500公斤,棉花单产超过50公斤,由靠吃国家统销粮一跃而成为向国家贡献商品粮大队。2月14日《人民日报》以“棉区的一面红旗”为题报道杨柳雪大队的事迹之后,《大众日报》也进行了多次跟踪报道,全省和全国各地到杨柳雪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

杨柳雪这个农业典型的树立,对全区、全省乃至全国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杨孟子

    热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