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平台

铭刻·新中国版画名家作品展8月15日在滨州市美术馆开展

发布时间:2019-08-15 17:51:25    来源:滨州市文化馆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建立之初,举国上下百废待兴,新制度使整个社会焕发了新的精神面貌,如何从艺术角度表现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人文精神,是时代赋予广大美术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和政治任务。全国各地大批专业版画家在建设热潮中深入建设前沿和工业生活,在激情燃烧的建设氛围中,创作了许多反映工农业生产建设热潮的版画作品,具有不同审美追求与艺术风格的地域性版画流派逐渐形成。当时,除官方定期举办的版画作品展览外,大批版画名家的作品还以报刊杂志、小说插图的形式迅速传播,被人们所熟知。

1958年第三届全国版画展览会作品登记证

1958年春节,“第三届全国版画展览”在北京开幕,共展出204位作者的302件作品,其中李桦、古元、黄永玉、王琦、莫测、梁栋等版画名家的作品还参加了同年10月在北京和莫斯科两地举办的“莫斯科-北京版画作品联展”,本次“铭刻·新中国版画名家作品展”,共展出参加过以上两个版画展的重要作者的46件原作以及上世纪六十年代人民美术出版社编选的21幅版画复制品,总体上反映了当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气象以及版画创作的新面貌。 谈到新中国版画,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由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是一个永远无法回避的课题:鲁迅的一生,除了文学创作和翻译之外,大量精力用在美术(尤其版画)活动上。在人生的最后十年,他致力于编辑出版美术书刊;引进和介绍外国版画艺术(包括重金购买麦绥莱勒及珂勒惠支的签名原作);不遗余力的倡导中国新兴木刻;支持和指导十余个美术社团举办版画展览;创办“木刻讲习班”;培养了中国第一代现代版画家……为此,我们特别梳理了当时鲁迅与其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重要活动作为此次展览的一个重要公教项目。 新世纪以来的中国版画已和20世纪拉开了很大距离,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图像信息的传播,胶片图像或电子图像在丝网版画的创作中获得了最广泛的应用。在某种意义上,数码图像的可复制性已成为广义上的新媒体版画。生活在新世纪的人们开始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丰厚殷实的物质成果,在网络快速普及和快餐文化盛行的当下,举办此次1950年代版画名家作品回顾展或许会带来一些特殊的意义。

《京郊大道》

古元

《野璇的童话插图》

黄永玉

《侗族姑娘》

莫测

《林荫道上》

梁栋

《农村小景》

王琦

《十三陵水库大坝之夜》

董其中

《野璇的童话插图》

黄永玉

《在融化炉旁》

王琦

责任编辑:杨孟子

    热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