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平台

大平原(六十七)|中秋轶事

发布时间:2019-09-16 12:27:54    作者:王美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中秋轶事

王美

又到一年中秋时,环顾周围的团团圆圆、聚餐赏月和鞭炮齐鸣,不觉想起了我早已离世的父母亲、天涯各方的哥哥姐姐们,还有稍显寒酸但却也充满温馨快乐的无忧童年。

记得童年时候的中秋节,一般都和收玉米“重叠”在一起。条件所限,那时没有像现在这样的热闹非凡和小长假。有的只是田间地头的忙碌收获和少年懵懂,还有只知道在家伸长脖子盼着母亲收工回来的那份深刻记忆。

父亲因为在滨州工作,中秋时候也不一定能赶得回来跟我们一块儿过节,但月饼、大苹果、梨等在当时看来比较珍贵的礼物肯定是早已给备好了的。所以,中秋的引颈期待,满心欢喜至雀跃至极,至少也冲淡了些许父亲不能常伴身侧的遗憾。

等到母亲和哥哥姐姐们收工回家,大多时候已经是暮色沧桑,月上柳梢头了。但这一点儿也不妨碍一家人激情澎湃的好兴致。按惯例,母亲每次都是先嘱咐我们要好好念书,讲一些与人为和,与人为善、尊老爱幼等等的大道理。偶尔也会讲一讲她老人家小时候的逸闻趣事。(母亲小时候,可是家道殷实哦)然后再按人头分配水果、月饼。最后再开吃、疯玩……这,就算是过节了,不饱满,但也够幸福。

可能我当时年龄最小,最顽皮的缘故,母亲的讲话,我只记得隐约,大部分时候我的目光都在母亲旁边的中秋“礼品”上逡巡,缠绕许久,不愿离开,惹得哥哥姐姐们为此会调侃我很长一段时间。

倘若父亲在家,那就是我最最“乖巧”的时刻。父亲的“威严”,以及对我个人的“严加管教”时常让我在有些时候“手足无措”。比方:吃东西时忘记洗手、吃完自己的还想要哥哥姐姐的、和哥哥姐姐们肆无忌惮地疯闹……这些都会被父亲及时制止并进行至少几分钟的思想政治教育。

当时的我虽纳闷小伙伴们在家那样就行,我为什么就不行。但因“惧怕”形成的遵守意识,却也在我以后的成长过程中给我带来了许多益处。直到长大后,才慢慢明白,那个年代,父母用他们自己的方式给了我一个最最珍贵的礼物——家教,渗透了我的三观,也填满了我的童年记忆。

不敢说父母的家教有多严格,但起码的几条“铁律”至今让我还记忆犹新。比方小时候我比较好运动,和小伙伴们跳绳、踢毽子、拾子儿(一种游戏),一般是娱乐无极限。但玩归玩,有一条必须遵守,那就是不准晚回家、不准跟人打架,否则回家不问原因肯定就是被一顿狠剋!父母的理由很简单:一个小闺女,就得要有小闺女的样子!风风火火不着调,没章法,难看,不像话,严令禁止!再就是父母一直要求我们姊妹几个对大人、对外人,都必须得谦虚有加,尊敬有加,帮残扶弱,扶危济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与人为和,与人为善。用我老母亲的话说就是,一个人哪怕他(她)本质再坏,你只要一直对他(她)好,他(她)也不好意思对你使坏了。

现在的我,也算是经历过几次”世事变迁”,虽说对双亲的嘱托不再那么不折不扣地言听计从,但那份刻骨铭心的教诲,至今我也是“奉若圣言”,不敢有一丝懈怠马虎,更别说敷衍了事了。有些情况下当我迷茫纠结,不知何去何从时,我就会偷偷劝自己:虽然事情没如父母话中的好结局,最起码我没忤逆了二老对我,对这个世界的美好期望。至于其他,留给时间吧,让它慢慢在沉淀中成就答案或许是一种别样的美好呢!

又到中秋,小长假、月饼、鞭炮、礼品、聚餐,花样繁多,也算其乐无穷。静下来想想感觉貌似少了一份童年中秋的质朴和韵味。因为现在的人们什么也不缺,所以好多拥有,也显得不那么弥足珍贵了。中秋仪式感是有了,但咂摸下来感觉缺少了一份难以言说的节日质感!

今年中秋与公婆聚餐,满桌佳肴,气氛浓郁。作为家庭的气氛担当,我会做的,能做的好像只是定餐、点菜和傻乐儿。看着二老和身旁的爷俩儿吃着他们最爱吃的菜,津津有味、其乐融融,我最初设想的一肚子祝福词,试了几次,不知缘由地就随着饭菜吃进了肚子里,不是不想说,而是觉得此时无声胜有声!

某一瞬间,灵光一现,儿时的一家欢聚,历历在目。如果我父母健在,我也会用我现在这个年龄感悟到的,他们最愿意接受的方式去孝敬他们。可惜了,太多的物是人非代替了现在的胡思乱想。人不在,念虽美,又如何?

每至中秋泪婆娑,只待来年团圆时。真心期盼,耄耋之年的公婆能延年益寿,笑口常开。因为我们对彼此的陪伴,真的,真的,非常重要!

作者简介:王美,女,滨州市阳信县小学教师。爱好文学、爱好写作、爱摄影、爱公益,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愿用心感触美好,用笔书写感动,记载快乐,弘扬生活中的真善美!

责任编辑:杨孟子

    热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