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平台

​嫂子

发布时间:2020-01-06 08:51:11    作者:田野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转眼又是一年的冬天了,门前的湖水已将落在水面带着绿意的柳叶冻在那里。偌大的落地窗前空落落的,在家的时间总也往外看看,不知道期待什么,窗外只有两棵石榴树的干枝上绑了几枝盛开的假桃花,在阴霾满天的冬日里提醒着还会有春天,那是我和嫂子一起布置的,但今年不会了,因为她已经离开我们走了一年了,可我还觉得她就在那里,总觉得嫂子还会和从前一样,一大早的手里拿着小瓜秧来敲窗,可总也没有她那胖胖的身影,我知道,我想她了。

图中是我的嫂子。

(一)童年

嫂子叫苗俊兰,出生于一九五二年,家是河北沧州,家里姊妹六个,上面有哥哥姐姐,下面有弟弟和两个妹妹,她排行老三。从记事起,隔三差五有揭不开锅的时候,母亲就只好拖着浮肿的双腿拿着棍子出去要饭。六个孩子、还有奶奶和精神有问题的三大爷,一大家子一起过。为了生活,父亲外出打工,挣了钱,存个三块、五块的就送回来。来不急和孩子们亲热亲热就得接着走。母亲人瘦小,还没有一米五的个子,除了种那点地,也是吃不饱啊,只能外出要饭,偶尔要着稍好点的都留给孩子和老人,长了毛的,不好的自己才会吃点,日子也就那么将就着过。

可就是这样的日子也没平静多长时间,那个时候父亲已经在山东北镇工作了,有一天家里突然接到一封电报,“见报速来”,只有这四个字,别的啥情况也不知道,母亲心急如焚,放下孩子们,就赶往山东北镇了。到了后才知道,父亲是得了严重的心脏病,母亲只能留下来照顾。可是祸不单行,再接下来,母亲因为照顾病人的劳累,再加上本来身体就弱,得了严重的肾病终于也病倒,回不了家了。

从此,天各一方。父母一头,孩子们一头。

六个孩子只能河北老家独自生活。那个时候她才八岁,姐姐十二,最小的妹妹才八个月大。

哥哥姐姐参加队里的生产劳动,挣点工分,家里里里外外就由这个八岁的孩子张罗着,领着六岁的大妹妹,五岁的弟弟和才八个月大的小妹妹一起,过着这不知道应该怎么样才过得下去的日子。

这正是一九六零年,吃是个大困难。八岁的孩子也不会做别的,有点粗面子,就放到锅里煮上一锅比水稍浓点的清水粥喝。有点棒子粒,她就在大锅里炒炒给弟弟妹妹们吃,锅又大人又小,刷锅的时候几乎半个身子探进去。再就是从地里刨茅草根回来煮水喝。实在吃不上了怎么办?那个时候,家里住的是土改时分的四合院,西屋里住着一个隆爷爷,老人家条件好些,孩子们孝顺,经常老人家送个包子、馒头什么的,她就去爷爷屋里偷,自己哪舍得吃上一口,惦记着家里的弟弟妹妹,回家给她们吃。隆爷爷在院子里种了几颗西红柿,仅有的几片叶子也都采了给弟弟妹妹们做汤喝了,但柿子还给爷爷留下。隆爷爷是个好人,知道孩子苦,看到了也不打骂,只是说孩子啊,要吃和爷爷吱一声音,可别偷着拿。有一次大队里集中一些年岁大些的大娘婶子们在一起剥花生,中午都回家了,用老式的挂锁那么一别,门缝很大,她人小就从门缝里钻进去,匆匆吃上几口就想着怎么给弟弟妹妹们拿点?把背心扎在裤子里,从上面装,装了花生,头是从门缝里出来了,可身体卡住了,自己要是能出的去,衣服里的花生就得留下了。为了让弟弟妹妹们吃上一口,就那么一直卡在那里,直到那些婶子大娘们来上工,打开门训斥一顿把她放出来。但是大娘们心好,还是让她带着花生走了,她就一边哭一边赶着回家,将带出来的这点东西赶快让弟弟妹妹吃上口。

下面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八个多月的小妹妹就是在这个八岁多的二姐背上长起来的,走到哪里背到哪里。没钱读书,在学堂外,背着妹妹听课,里面的学生没学会,她在院墙外面学会了。老师出来看,问她愿不愿来上学,她倔强的摇头,因为没钱,连五毛钱的学费也交不上。队里吃大食堂了,有一次,队里杀羊煮了分,她拿着盆分了一点下货肉,两岁多的小妹妹饿的小手抓着就不撒了,一根肠子几乎没嚼就落了肚,眼看小肚子已经撑着锃亮,再吃就撑死了。正好一位大娘看到,赶紧夺下来,小妹妹哇哇哭还想吃。大娘一看不行,就和她商量,说:“俊兰啊,我把你这小妹妹带到北镇吧,再这样下去,这个孩子在你手里也活不了”。就这样把小妹妹带到了山东。她继续带着弟弟和大妹妹在家里生活。怎么样也是照顾不好啊,条件太差,又洗不上,大妹妹头上生虱子又上长了黄水疮,烂的不行了,也没钱治,天天喊着“二姐,疼”。实在是没有办法,她哭着去找了邻居一位婶子,婶子告诉了个偏方,采了槐树枝子在大锅里烧成灰,要了一小盅子香油和起来,每天晚上一点一点给妹妹涂,哄着妹妹,终于治好。天冷了,看着妹妹还光着脚,她就找点布头跟邻居大娘学着给妹妹做双鞋。     

从八岁到十四岁,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六年。这个倔强坚强的小女孩,勇敢的像一头小兽,保护着弟弟妹妹,又像一个伟大的母亲,心里没有自己只有他们,从没有向命运低过头。但是最受不了的就是思念自己的母亲。寒风起了,她在空旷的地里抜野菜,看到远方路上有车,就觉得是自己的母亲回来了,虽然自己知道这是一种奢望,但每每还是忍不住这样想,每次回家看到空空的家里没有母亲的身影,她心里涌出一种酸酸的滋味,也就很快咽下去;母亲在山东这边病床上,也是终日以泪洗面,挂念着家里这六个孩子怎么生活。但也是力不从心,无力回天啊。

这样艰难的日子熬了六年,父母身体也慢慢好起来,在山东也立住了脚,因为父亲有翻砂的手艺,北镇六街街道上给了一套院子安置,终于在一九六六她十四岁那年,她带着弟弟妹妹们来到山东北镇,和父母在一起了。

(二)团聚

终于团聚的日子,还是贫穷,一家人只有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两张床,吃饭也是一个人一个碗端着吃,连个板凳都没有。十四岁的她,年龄小不能就业,为了多替父母分担,她每天早上五点多就起来出去捡煤核,捡够一天烧的,白天再跟着院子的大姨们一起打零工。挣点钱来补贴家用。为了多挣钱,自己找了份建筑上的活,十四岁的小姑娘,八十斤的小身板和那些大汉们一起出苦力,推小车、筛沙子、搬砖,一天下来累的身体像散了架,但是,第二天照常去出工,就是为了多挣点钱。在上下班的路口有个卖烤地瓜的,每次路过,那个香甜的味道就在身边飘过。盼着终于到了发工资那天,她花五毛钱,买上一块,自己是不舍得吃的,边骑着车子,边闻闻,到了家赶快让父亲吃,父亲很欣慰地说:“看俺这二丫头给俺买了好吃的”,一掰两半,给她,这一半她又赶紧递到娘的手里,看着父母吃,她觉得那是一生最幸福的时刻。

长到这么大,从来没穿过袜子的她,唯一的奢侈品就是给自己买了双尼龙丝袜子,还不舍得穿,上班的时候穿上,到了那里就脱下来,回家的路上再穿上,怕穿坏了,十分爱惜。鞋是嫂子穿旧了的,她接过来穿。转眼,一过又是四年,一九七零年,这一年她十八岁。终于有了就业的机会,分配到活塞厂。一干就干了一辈子。

就业后,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哥哥姐姐都早成家,弟弟妹妹们也长大,转眼她已是二十二岁,单位的同事给介绍了对象,见了一面,所有的好日子都即将来临,可是造化弄人,好景不长,突然间父母相继去世,前后相隔不到六十天。

父母的突然离去,对她是个致命的打击,她觉得父母没过上几天好日子,不能接受这个现实,除了上班,就是哭。无助的心情仿佛又回到从前。

(三)选择

再说当初介绍的对象是部队上的军人,见过一面就看中了她的正直和淳朴。回部队后对方就一直来信,她自己也反复掂量:父母故去,肩上的担子又重了起来,弟弟妹妹们还没成家,最小的妹妹才十四岁,自己这么重的负担,不想拖累了对方。但是又想起父亲生前的话,说这个小伙子好,是党员,人品过硬,一看就忠厚,你跟了他一辈子一定错不了。再加上,家里其他兄弟姐妹的婚姻问题上没让父亲省过心,自己不想违背了父亲的遗愿,心里就像是两种声音在打仗。所以迟迟没再给部队上的他去过信,对方也一直不知道她家里出的事。直到有一天,她的一个同事也是好姐妹去了上海,她将这些情况写信发给了上海的这个同事,同时,也简单写了封给部队上的对象。阴差阳错,将两封信装错了信封。写有实情的这封信寄到了部队对象的手中。这位年青军人直接表态。愿意和她一起来承担。从东北赶回来,直接出现在她面前,四目相对,两视无语,她只是哭,但那一刻她知道,眼前这个年青的军人就是自己一生的托付了。从此正式确定了恋爱关系。

婆婆家是个好人家,公公一生正直,婆婆心地善良。从俩人确定了恋爱关系,老人家就隔三差五的叫来家里吃饭,她也是带着十四岁的小妹妹一起去,很多年都是如此。婆婆心疼这个失去母爱的孩子,天冷了给她做好棉鞋,过年了给她买裤料。但好的东西自己从来不舍得,棉鞋给了大妹妹,布料亲手给小妹妹做了裤子。婆婆虽然觉得不愿意,但也更加从心底里喜欢她,喜欢这个有情有义的孩子,从心里当成了自己的闺女。每一份关爱背后的那份温暖与亲情,也一直温暖着这个,从小承担了太多太多的年青姑娘。在以后的一生中,也从心里把婆婆当成了自己的母亲。

对家里的小叔子也是一样的爱护。最小的小叔子才上小学,一次她下班在大门口,看到有几个大孩子在欺付他,当嫂子的立即上前,替小叔子撑腰,那个大些的不服和她对着干,她怕以后弟弟再受欺负,全然不顾追出去好几里,以后那些孩子再也没有敢欺负过人。

(四)结婚

自从和那个年轻的军人确定恋爱后,就一直两地鸿雁传书,转眼又是两年过去了,最小的妹妹也已经参加工作,没有了心事和牵挂,俩人终于决定结婚。

东北天气太冷,为了她去东北结婚,公公和婆婆一个纳鞋底,一个缝鞋帮,赶出一双厚厚的棉鞋,看着她穿上。公公亲自把她送到淄博火车站,嘱咐好下车问道要找带帽徽的人,别上了当。临别塞给了她,自己多年积攒的一千元钱。 

她一个人坐了三天两夜的火车,终于到了天寒地冻的吉林。天已黝黑,她问了路,走三步滑两步,很久很久,终于看到远处的灯光,到了营房。见到了他,她也就剩下哭了。一个哭,一个不知道说什么,就这样渡过了一个难熬的夜晚。

从八岁到现在,二十多年,一个人面对着生活的重担,而又必须面对和承担,用自己孱弱的,小小的肩膀为弟弟妹妹们撑起一片天,保护更小的他们。十四岁后又成为父母依靠,自己一个人从来没有过依靠的走到了今天,面对这个将要依靠一生的男人,她突然觉得自己真的是累了。那颗心终于放松了。一路的劳顿,又困又累,一直睡到第二天的下午。

随后他向连部提出转业。领导执意挽留,她执意不同意,原因只有一个,放不下对弟弟妹妹的牵挂。无奈,连部同意了申请。他们很快办好了所有手续,俩人一起到山东。开始了一生的陪伴。

(五)幸福时光

草青了又黄了,时光荏苒,所牵挂的都已有家有业有了孩子,她终于可以有了自己的人生。

她的选择没有错,父亲的眼光没有错,当年那个意气风发年青军人,转业后工作兢兢业业,尽职尽责,遵守那份无声音的承诺,继续帮助她关照着弟弟妹妹,成为她一生坚强的支撑和依靠。而她也相夫教子,和婆婆公公亲如女儿一般。三个儿媳中,婆婆最偏爱她,觉得她是没娘的孩子理应多一份爱,儿子是婆婆帮着带大的,她还是帮小妹妹照顾孩子。她性情耿直,不会拐弯,有时上个脾气,婆婆也不怪她,等她好了,就骂她几句,完全当成了自己的闺女。一处就是几十年。成为两位老人家的依靠,当二老卧病在床时,她一直在身边悉心照料,直到老人们安祥离世。

天不亏人,吃多大苦,享多大福,生活真的是先苦后甜,所有的困苦已成回忆,所有的日子过得安静而祥和。

退休后,她在家的时间多了,和大院里的人接触也多了,开朗的性格、爱说爱笑、爱唱爱跳,成了大院里公认的嫂子。她春天里去挖荠菜,夏天里去抜马齿苋,家门前种了蒲公英、小葱、生菜等各种时令鲜菜,大院里的人谁想尝口鲜,叫声嫂子就会送到门前。包上顿饺子、烙个馅饼,就会挨个打电话,我们下班去了坐下就吃。开心的享受着嫂子的这份亲情,这份保护和关爱。闲暇时间她收养了好多只流浪小猫,喂奶、喂饭,养大了一只又一只。后来和老伴也开车旅游,转了大半个中国。

只是在去年的冬天,她因病突发,离开了我们。

她就是我所怀念的嫂子。

嫂子和我并没有血缘关系,只是我的邻居,但是一个人的一生有许多人值得去感恩和怀念。她一生的故事,十足的令我感动,她没有选择命运的机会,面对生活给予她的一切困苦,没有丝毫的报怨,勇敢的面对,甘心的付出,最朴素的传承了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自强、坚韧,勤俭、自立和孝敬。

生活中她是个平凡的女人,却有着一颗不平凡的心,带给周围人的是浓浓的责任、担当、保护、理解和爱。此生的相遇中,每个你爱的人,每个你认识的人,每个曾经存在的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在过完一生。而她的一生似一团圣火,淋漓尽致地燃烧,无怨无悔的奉献。

嫂子,你还好吗?

后记:嫂子是在去年的这时候因病突然离去的,在她生前,我们是邻居但更像是一种亲情。一次偶然,她说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天,诧异之余,了解了些她的故事。觉得她的经历更像是一个传奇。2016年秋,冥冥中不知道怎么就为她做了次采访录音,说要为她写一写,她一生的故事。后来说说笑笑中也就搁置了。转眼就一周年,睹物思人,触景生性,整理出来,也算是完成了一桩心愿。

责任编辑:杨孟子

    热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