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平台

大平原(八十四)|在里尔克的孤独里

发布时间:2020-01-08 15:00:25    作者:牟海静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在里尔克的孤独里

牟海静

历时近三个月,我读完并录完了里尔克的晚期书信集——《穆佐书简》。这个过程很美好,也很艰难。每天尽量抽时间读上几封信,或者清晨早起,或者晚自习后,有时午饭前后也见缝插针读上一两封信,不管工作多忙,工作之外还有个吸引我的事情记挂着,这种感觉真的很好。就像记挂远方一位未曾谋面的朋友,心意相通,神交已久。

里尔克的诗歌难懂,他的书信也不容易消化。读这本书,除了了解他某些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动机、他个人的一些生活状况、他的家族历史等等,还能接触到一些他的思想。他的许多思想深邃,外国作品翻译成的中文,很多句子长且拗口,想吃透里尔克思想的内涵,实在需要多读几遍,用心推敲一番。

里尔克珍视孤独。他能够在穆佐居住下来,主要是因为瑞士这座群山中的小城堡帮他找回了那种久违的孤独。早在1912年,他在杜伊诺城堡开始的《杜伊诺哀歌》因大战被迫中断,后来在贝格也继续创作过,但都没有完成,直到他来到古老的穆佐小城堡。这座中世纪的小城堡对里尔克有独特的吸引力,它坐落在神奇的罗纳河谷,令里尔克怀念两个暂时失去的地方:西班牙和普罗旺斯,这两个地方在1914年之前曾经对他具有最大的影响,而穆佐的环境“使我回忆起它们并与之恢复的联系,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罗纳河谷非常大,里尔克在给诺娜·普彻尔·维登布鲁克的信中描绘过穆佐的外部环境,山丘蜿蜒,草木茂盛,田垄房屋等布局恰到好处,尤其是那些田园的景物“呈现出我们所熟悉的、星座升起时的间距和张力:一个个事物恢弘的铺开并相互关联,仿佛从中生成了空间,这种现象不可能这般确定地被人发觉,若非空气不可思议地亲近一切物体,使之闪烁不定,而且让直到背景的每个间隔空间都成了许许多多可以感觉的过渡的活动区域……”在诗人眼中,罗纳河谷的美不仅因为这里寻常的自然风景,诗人还看到了一般人看不到景物背后的关联,颇有哲学意味。穆佐是一整套房间齐备的宅邸,有好多个房间,里尔克的房间在三楼,下面是饭厅和一个小沙龙,还有一间刷成白色的“祈祷室”。中世纪的石头门框上方刻着坚固的浮雕。城堡里有小花园,一条沟壑把城堡与最近的村庄隔开,果园里种着葡萄,一条小溪起先平缓而后奔泻而下。这里有最甜美最纯粹的寂静。此地到处都散布着这类城堡。里尔克迫切需要一个地方能给予他恢复工作所需要的平静,他在塔克西斯侯爵夫人的帮助下,选择了穆佐。

在穆佐的第一个冬天,里尔克完成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杜伊诺哀歌》和《至俄尔甫斯的十四行诗》。当他在历经十年终于完成《杜伊诺哀歌》的时候,他兴奋和满足无以言表。第28封信中那些短句,那些感叹号,都足以证明。这个思想深沉逻辑严密的伟大诗人竟也能表现出孩子般的激动。为了《杜伊诺哀歌》,他愿意躲在孤独的小城堡里;为了《杜伊诺哀歌》,他宁愿承受巨大成功之后的巨大空虚。我可以想象,在那“一阵无名的狂飙”“一场精神的风暴”中,里尔克怎样下笔千言,废寝忘食,把“神的恩赐”流于笔端。《致俄尔甫斯的十四行诗》也完成于“突然之间”,作为献给年轻的姑娘薇拉·克诺普的墓碑,好似风暴的前奏。里尔克把这些令人兴奋的消息报告给塔克西斯侯爵夫人,报告给莎洛美。我读着这些信,也为里尔克而高兴,但同时我认为这看似在几天之内完成的《杜伊诺哀歌》,又何尝不是里尔克在近十年中始终念念不忘的结晶呢。我忽然想起在大学时代心理学课上学到的一个名词“灵感”。如果没有长时间的酝酿、思考,何来这种创作的灵感?里尔克常说他的诗歌是“神授”的。我则认为,应该是他长时间冥想之后产生的听觉上的幻觉。世界上没有神,只有凡体肉胎的此在,一切认为冥冥之中或者神赐的成果,皆是此在的人本身坚持不懈的努力换得的。

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沉浸在里尔克巨大的孤独里,不能自拔。我明白,孤独能促使佳作产生,有些时候没有孤独还制造孤独呢。当真正的孤独包围我的时候,我无路可逃,也不想出逃。但是,里尔克是世界级的大诗人。我一旦进入他所描绘的孤独,享受孤独的同时,也觉到某种窒息。这孤独像厚重的高墙,里三层外三层地把我包围,我在巨大的孤独中心,世界离我非常遥远。而每天的上班时间,我不得不面对凡俗的工作。是的,凡俗。我这个一直以来热情饱满的工作狂,也觉得自己所热爱的教育事业成了“凡俗”的了。这是里尔克对我所起的作用。我离不了凡俗的世界,也不愿走出里尔克的孤独。就那样,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每天在两个世界里穿梭,以至于我身心俱疲。

在穆佐小城堡长期居住下去,是里尔克没有预设的。直到读完第129封信,我仍陷在里尔克的孤独里,这也是我事先没有预设的。我以为走出了里尔克创作时的那种孤独和他创作完成之后那种空虚得令人惊悚的孤独,便又可以望见瑞士一样瓦蓝的天空,又可以听到罗纳河谷一样的飒飒风声。可是不然,我陷入我自己的孤独里。在这个偌大的世界的一角,我躲在自己的“小城堡”里,守着我的几千册书和几百首诗,守着那东方的天空中斑斓的彩虹似的梦,等待一场大雨浇醒我混沌的灵……

作者简介:牟海静,中学教师。滨州市教学能手、语文学科带头人,博兴县优秀教师、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第十八届百佳志愿者、优秀职工、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有论文、诗歌、散文等400余篇获奖或发表,出版诗集《支点》《中国青年诗人十一家》(诗合集)。获山东省最美书香家庭称号,获全国第四届叶圣陶教师文学奖、全国第九届万松浦文学新人奖、滨州市孙子文化艺术等奖项,参加山东省文学院第十七届青年作家(诗歌)高研班。

责任编辑:杨孟子

    热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