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平台

大平原(八十七)|失落的钟声

发布时间:2020-01-16 10:53:06    作者:王祖山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失落的钟声

王祖山

现在想来,距离最后在老家读书的日子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头上的白发增多了,怀旧的情绪也日益多起来。没有在故乡的十年苦读,也许我也不会走出祖祖辈辈生活了多少年的土地,也许到现在还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我感怀岁月,时常想起故乡的那些人那些事,曾有很多印象多次出现在梦境里。尤其怀念曾经就读的学校,还有那时常响起的钟声。

学校坐落在村南,不远处有一个很大的老湾。我家离学校很近,上学自然很便利。还没上学的时候,每天都会听到那清脆的钟声,是信号,也是时间。可以说,我是听着学校的钟声长大的。我们村的学校是很有文化底蕴的,其前身就是弭家完小(原齐东县第四高等小学),听老一辈人讲,是一个叫时济云的老先生在1931年的时候自己捐资兴建的。那时的弭家完小是很有名的,方圆十里八乡甚至更远的人都来求学,据说当年的学生后来有的还成了大人物,一直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村里的人也因为有了学校的存在似乎很自豪,重视孩子读书的人家自然也就多了,爱好写毛笔字的人也多了,喜欢拉琴唱戏的人也多了,村里的文化也慢慢积淀起来,以至于后来我们村的年戏都远近闻名了。

那时候家里有钟表的人家少之又少,人们生活起居很多时候都是听鸡叫,自然,学校的钟声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根据节奏和次数,大致能判断什么时间,女人们就可以动手烧火做饭了。

从上学第一天起,老师就告诉了我们钟声表达的意思,现在依然记忆犹新,也许一辈子也忘不了了。

“当当”、“当当……”两下连续敲是预备,“当当当、当当当……”三下连续急促敲是上课,“当、当……”一下缓慢地敲是下课。这钟声一直陪伴了我很多年,离开家乡的日子,那钟声还时常萦绕在耳边。朦胧中,我似乎看见,校园的那棵老槐树下,一个清瘦的身影,左手里拿着课本,右手正轻轻牵动着钟绳。

从开始上学,我就是个时间观念很强的人,每一次都早早到校,生怕去晚了。一年级的时候,因为学校房子紧张,我们的教室就借用了村里戏台上演戏用的房子,和我家就是邻居,从来都不怕去晚了。我们上课下课也是听远处学校里传来的钟声。那时候,学校是上早晚自习的,每当秋冬季的晚上,那清脆的钟声常常会划破静谧的乡村夜空,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仿佛就是在这样的钟声里,我学会了“天、地、人……”,开始在方格本上歪歪扭扭地写下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也是听着这样的钟声,我一天天长大了。

后来搬到学校去的时候,我才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近距离地看到了学校的钟。那口钟不知道用了多少年了,经过风吹雨淋的,已看不出本来的颜色,它高高地悬挂在老槐树的横枝上,里面有个钟锤自然下垂着,牵引钟锤的绳子挂在办公室门口的墙上,随着微风轻轻晃动。

那时候的学校生活是很单纯的,课本也简单,虽然民办老师居多,但他们都很敬业,都会很认真地给我们上好每一节课,我们作业本上大红的对号和错号也是清晰分明。每当预备的钟声响过,每个教室里都会传出嘹亮的歌声,这是我们学校的习惯。如果这时候你一个同学才背着书包走进教室,班长就会毫不客气地在花名册上给他记下“迟到”的符号。急促的上课铃声响了,班里的歌声就会马上停下来,老师微笑着走上讲台,班长就会马上喊“起立、敬礼、坐下”,然后我们就开始上课。每个老师都有一根教鞭,那根教鞭经常指点着黑板上的生字、词语让我们读,有时候一个生字能读上好几遍。我记得最多的是背诵解释词语和练习造句,记忆里有个同学用“一边……一边……”造句是这样的:“我一边吃饭一边睡觉,”惹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

老师的教鞭也会惩罚人的,有的同学调皮了,或者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错了的时候,老师就会用教鞭轻轻地敲他一下。值得庆幸的是,我从上学第一天起,就没有挨过老师的教鞭,这也是我很自豪的一件事。下午最后一节下课的钟声响起的时候,教室里便会一阵欢呼,大家赶紧收拾书包站队集合,夕阳西下,炊烟四起,此时的校园里飘荡着阵阵欢声笑语,同学们排着队走出校园,向乡村里走去。

钟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校里的老槐树愈发苍老,教室前花池里的蜀葵开了一年又一年,老师换了一个又一个,那些小榆树正日益长大,我们小学毕业上了初中,初中和小学在一个院子里,我一点也不感觉陌生。附近村子的学生也来我们学校上学了,自然又结识了很多新同学,那一年我小学毕业会考的成绩是三门课269分,据说是全镇第一名。

那时候是上晚自习的。因为我当了班长,很多时候会帮助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许是出于老师对我的信任,也许是我表现还好,替老师敲钟的任务很多时候都落到了我身上。有时候来上晚自习的老师有急事布置好作业要离开时,就会嘱咐我看好班级,按时敲钟上下课。刚开始的时候,我很不熟练,那敲响的钟声很生涩,后来就熟练了,钟声有了节奏,也连贯起来。

晚上一般上两节课,上下课时间到了,我便飞快地跑出教室,来到老槐树下使劲地拽起钟绳,于是那清脆的钟声就在校园里回荡起来,教室里透出的昏黄的灯光里,一群栖息在树上的鸟儿惊恐地飞向夜空去了。

钟声仿佛是校园的灵魂,有钟声校园才有活力;钟声是学子们刻苦求学的牵引,有了钟声,他们才会在无数个春夏秋冬中寒窗苦读。我感念那些老师的辛勤教诲,感念那些朝夕相处的同学,感念我那生活了近十年的学校。岁月的流逝中,那钟声送走了一茬学生,又迎来了一茬新的学生。在那钟声里,我那小学的老师、初中的老师,不知被粉笔染白了多少鬓发,不知度过了多少披星戴月的夜晚,也不知有多少个老师多少次敲响了那钟声。

我外出上学的时候,学校依然存在,那钟声里不时的还有朗朗的读书声。谁知道几年之后,初中没有了,但还有小学,那钟声还依然响起。听说后来学校还装上了电铃,那口钟就慢慢闲置起来了,也许只有在没有电的时候,才会被重新敲响。

过了几年,我参加工作了,每次回家的时候也会到学校里去走走看看,好像要寻找当年的那些感觉,重拾琐碎的记忆。那棵老槐树还在,那口钟还在,那种温馨的感觉还在,只是很多地方都变得陌生起来,不知道那钟声又为老槐树添了几道年轮。那时候,很渴望时光能倒流,让我再回到教室里,再次聆听老师们举着教鞭指着黑板大声地朗读,再趴在那水泥板的课桌上写写字,然后静静地等待下课的钟声。

又过了几年合班并校了,村里的学校没学生了,校园闲置了,慢慢变得荒芜起来。村里的人再也听不到钟声了。再后来,学校彻底没有了,校园被村里卖给了几户人家。我去看的时候,那里盖起了几排新房子,连当初学校的影子一点也没有了,我感到一阵阵揪心的难受,也为某些失去的东西感到惋惜,更为村里失去了学校感到悲哀,没有了校园钟声的村子就像没了文化的灵魂。

那棵老槐树倒了,那口响了几十年的钟也不知流落到了何处。

自此,村里再也没有听到过那悠扬的钟声。

责任编辑:杨孟子

    热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