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平台

大平原(九十七)|心怀敬畏,行有所止

发布时间:2020-02-10 17:13:20    作者:李玉德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心怀敬畏,行有所止

李玉德

旧历年的年底,乡村到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我家兄弟四人也分别从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方向,终于在年底赶回了萦绕于心头的故乡。

我们家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有三年的春节沒有真正的团圆过了,春节,总不能大团圆,已成了父母的心病。今年的团圆实属难得,到了腊月三十,也就是除夕的午后,儿子迅儿一家也从青岛驱车近八百余里,赶了回来。

一大家子二十余口人团聚,最高兴的便是父母,最快乐的就数孩子们了。大年三十,合不拢嘴的父母,跑前跑后地给孩子们分发零食。而久未谋面的孩子们更是满院子里追逐着属于他们的快乐!

记得曹操曾有诗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在这万家灯火团圆的日子里,父母仍按他们的程序,一步一步推动着年的进程。

程序中最为庄严的就是敬天地了。屋门口早已有父亲毛笔工工整整地书写的牌位张贴在了右边的墙上,牌位的名称我们家人早已烂熟于心,立写的字体彰显着父亲毛笔字的功力。只见,“天地三界十方万灵之神位”的小楷字迹工整细致。牌位的下面是一张条形的供桌,供桌上摆满了过大年才有的祭祀供品。

发钱粮的鞭炮声响过。父母便带领全家在天地前跪下,把一摞摞黄裱纸花开点燃。母亲便念念有词地念叨着什么。这时候的气氛显得格外庄重。从父母的表情上,不难看出二老的敬畏之心。我想,这种敬畏之心,便正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最重要的一个基点。《围炉夜话》中曾说:立身之道何穷,只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南宋大学者朱熹在《中庸注》中说:“君子之心,常存敬畏。”也是告诫人们,人生在世,应当常存敬畏之心。

敬畏,其实就是人类对待世间万事万物的一种态度。

尽管父母以那份虔诚之心在祈祷着鼠年新春的幸福健康与和美圆融,可是,他们此时却不知道,今年的除夕国人是在忧心忡忡中度过的。因为,武汉封城了。年迈的母亲不知道武汉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她更不知道武汉封城到底和我们有多大关系。

到了大年初一,母亲才感觉到了武汉封城和我们的关系。因为,大年初一竟不允许拜年了,千年的老规矩打破了,紧接着,正月初二不允许走亲戚了。这时的母亲才感到了事情的不同寻常,脸上欢喜的表情不得已地一点一点地褪了下来。后见子女们一个个在封村前的离去,父母的表情终于黯然了下来……

谁也没有想到,大年三十还好好的,大年初一上午人们还忙着拜年,到了中午,形势变得立马严峻起来。禁止拜年,禁止走亲访友,禁止出行,封城,封村,封路,紧闭大门,戴上口罩,居家隔离。正洋溢在节日欢乐中的人们一下子处于了慌恐之中。疫情如魔咒一样,盘旋在空中,尽管人们在腾闪挪躲,不知魔咒会不会落在自己身上。

有人调侃说:“以前人把动物关进了笼子,现在动物终于把人关在笼子里了”。可是,动物被关进笼子里相对来说是安全的,人被动物关进笼子,却没有一点的安全感。不知魔咒什么时候,什么缝隙就可以钻了进来。每个人都身不由己地进入了某些人导演的恐怖片里。

网络的发达,让各种消息,流言,纷沓而至。一场来自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让整个中国瞬间停顿下来,唯一活跃的就是网络信息的传播。记得鲁迅曾有话说:“流言已使我耳不忍闻,惨象已是我目不忍睹了”。虽然网络上传的并非都是什么流言,但仍有耳不忍闻之感,虽未目睹武汉疫情的惨像,但疫情中的武汉人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目不忍睹应该是可想而知的。面对汹汹而来的疫情,无论你是富有或是贫困,无论你是高贵或是卑微,面对如此严酷的现实,你都同样无法超然于事外。

当母亲在我们的一再解释下,终于明白了究竟的时候,便一脸虔诚地说,这肯定是人惹怒了上天,才降瘟疫给人间;说蝙蝠也是上天的臣民,不该乱杀;说,在这种大难中,最要紧的是祈祷上天保佑。于是,又带领我们全家,又如同除夕晚上敬天地一样,在“天地三界十方万灵之神位”前,重新烧香磕头,祈祷上天宽宏大量,不与凡人计较,早把瘟神收回。在祈祷中,我领略到了母亲的大爱,我不由为之感动了。母亲心目中的上天,不正是我们应该敬畏的大自然吗!今天的疫情不正是因为人类对大自然肆无忌惮的掠取与伤害才换来的无情的报复吗?

人生在世,必有敬畏之心。凡有敬畏的人,必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真正的大智者,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凡事懂得适可而止。懂得敬畏天地,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规律,敬畏道德,敬畏一切应该敬畏的东西。过去的年月里,每逢年节,母亲总是烧香燎纸,祈祷上苍,护佑子民,我却常不以为然。而今日,面对汹涌张狂的疫情,我理解了母亲,理解了像母亲一样的千千万万善良的人们畏天畏地的最为朴实的精神。正是这一代又一代人的对上天的敬畏,对大自然的敬畏,才使得人类得以繁衍生息。

在大自然中,如果没有敬畏的话,一切将会变得轻浮而不屑。《菜根谭》里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对天道有敬畏,方可以顺势而行,趋吉避凶;对人道有敬畏,方可同气相求,同声相应;对地道有敬畏,方可以法地之厚德,以载万物,成仁柔宽博之心;对生命有敬畏,才会珍惜生命,活在当下,开心过好每一天;对祖先、父母、师长有敬畏,方能成就孝道和师道,使家道兴旺,师道传承。举头三尺有神明,有敬畏之心自可自律。只有心怀敬畏之人,才会有危机感,才能知方圆,守规矩。踏踏实实的干事,干干净净的做人。只有心存敬畏,才会尊重自然规律,行事才会有约束,心中才会有信仰。只有心存敬畏,才会守在规矩之中,居于方圆之内。一切安宁自会不期而至,一切美好自会如约绽放……

然而,反观当下,由于利益的驱使,贪念的滋生,传承数千年的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几尽无存,有的人为了满足口腹之欲,疯狂杀戮野生动物;哗众男女,直播吃野生动物的视频,以期引人瞩目;如此妄为,与妖魔何异?有的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肆意污染环境,而无视一方生态的失衡……当青山绿水消失不见,当曾经的生态平衡被打破,自诩为生物链顶端的人类,在巍巍自然面前,在小小的病毒面前,你又是怎样的渺小与无力呢?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即便是想享有最简单的自由生活方式也成为了一种奢求。

恰如《史记》中记载: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即李斯死前对儿子说:“我还想跟你一起牵着黄狗,到蔡东门那儿去打野兔子呀!这种自由难道还可以实现吗?”

面对疫情,我们是否有类似李斯的这种心情呢?面对灾难,或许我们都感觉到自己应该是无辜。正如山洪来临之时,没有一滴水认为自己有罪一样。可今日的我们,对大自然无休无止地索取,在灾难没有到来之前,见过几人有过恻隐?面对对动物界的屠杀和戕害,国家已明令禁止,还有多少人却仍知法犯法。

对大自然的索取和破坏,又有多少人有意或无意地参与其中。面对疫情,国人应该不应该做出深刻的检讨呢?

面对疫情的蔓延,面对灾难的来临,我们的那颗麻木的心,我们的那颗只顾索取不计后果的贪婪的心,也该清醒一下了吧?

生于天地之间,行走在红尘之中,当如上悦红日在天,心怀光明于胸。面对大自然,更应当奉若神明,如履薄冰,敬天畏地。只有如此,我们人类方可走得久远悠长。如若不然,灭人类者,必是人类自己!

董卿有过一句话“枪响之后没有赢家”。这句话是针对央视主持人大赛上的一道图画题的内容来说的。图画上,山尖尖儿上有个平衡木,一边站的是一只熊,另一边站的是一位猎人。如果猎人真的开枪的话,熊肯定是会死的。但是,熊死后猎人还能稳站平衡木吗,还能活下去吗?这难道跟当下发生的疫情不是很像吗?人不爱护动物,就如同向动物开枪一样。

所以,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因便有果,这条大自然的规则无论谁都逃不掉。蝙蝠之殇,正是这种大自然的规则的彰显。这条规则正在警示世人,褔是积来的,不是靠掠夺索取。得福不易,更应知珍惜与感恩,尊重自然,感恩于世,才是我们人类生存的真正意义。

作者简介:李玉德,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滨州市作家协会会员,阳信县作协名誉主席。作品散见于《滨州日报》《鲁北晚报》《陕西工人报》《当代散文》等报刊。散文《又闻老家槐花香》在山东省2019散文大会获得优秀奖。长篇小说《谁为你撑腰》在“滨州文学”微平台连载。多篇散文在“大平原”、“滨州文学”等微媒体发布。

责任编辑:杨孟子

    热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