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平台

沾化那座城

发布时间:2020-06-01 18:05:11    作者:边瑞鹏 来源:瑞鹏新语

沾化原来是个县,名字的起源很好听,“海滨之民,复沾圣化。” 沾化城也不大,现在由于西边的建设,像极东西摆放的一只玻璃杯,虽然狭长却不失圆润,再加上徒骇河穿城而过,也便给这玻璃杯上印上一道天然的花纹。在沾化城里生活的人,是不分什么路什么路的,尽管有路名,但是你若提出个名字来,譬如说文化路哪里,富城路哪里,保证大部分沾化人会懵掉,沾化人都是以某某具体的地点为坐标的。你若去机关幼儿园,他们就会告诉你,咦,不在县医院西门那里了。搬哪儿了?一小对面,老实验中学那里。

在沾化,历史悠久的地方便是坐标。 沾化虽然不大,但是却很有味道。早晨起来,最大的美味莫过于去公路局边上吃上一碗小豆腐。所谓小豆腐,其实是豆腐脑,但是在沾化的做法不同,里面放酱油、芝麻酱、干辣椒酱以及香菜,酱油的调制很关键,所以这一家的味道美妙由来已久,也伴着我吃过了初中高中大学。一直到现在,每每回家,总是要去早晨起来跑过去吃上一碗的。前几日带了一个南方朋友过去,朋友看到这家店简陋的陈设一个劲的直吐舌头,我便劝道,不要看店面丑,等会儿说体会。果不其然,一碗小豆腐,一个茶叶蛋,再来上两角发面饼,把茶叶蛋三下五除二剥开直接放到小豆腐里面。朋友就学着我的做,当他一入口的时候,不仅发出赞叹,还一个劲的说,这家店要是开在苏州估计会赔了。我问他为啥,他说原因是肯定吃的人多,但是他们的量太大了,所以会赔掉。我听完不禁哈哈大笑。确实这样,北方的菜和南方不同,北方向来都是大盘子大碗,这样显得真诚实在,意思是能端上来的我全来了。南方则不是,南方讲究的是精致,要的是色香味俱全。

沾化城里的路有的很宽阔,比如徒骇河以西的城区,加上两旁绿树笔挺,这一衬托起来,整个人也就精神起来了。 但是更有内容的还是徒骇河的东面,虽然拥挤,还有一些嘈杂,但是更有内容,也更有记忆,而记忆里总是不能少了那些红房子的。所谓红房子,是指的七八十年代盖起来的那一批砖瓦平房,红砖建造,再挂上红瓦,通体全是红色。这些红房子浸润了太多沾化城里人的记忆。那时候刚刚参加工作的人,结婚后才能分到一间半或者两间平房,局长以上的才能分到三间。条件好的单位会加上围墙,套一个小院,也有的就全部直接一排房子连起来没有围墙,两间一户,每家门口六七米开外再配一个小厨房,小两口的日子也就这样开始了。一到中午或者晚上,葱花被热油一爆,便是滋啦一下,然后叮叮当当炒菜的声,接着就菜香也就飘出来了,就这样家家户户的声音交汇起来形成一只协奏曲。到了冬天每个单位就开始自己烧锅炉,最兴奋的莫过于锅炉房的烟冒出来,那就说明开始供暖了,便回去一个劲的摸暖气片,想让它快点热起来。

红房子其实是一种文化。 住在红房子里的人,总喜欢互相帮助,这家缺棵葱了,那家没有盐了,随手就可以从邻居家拿到。到了夏天,饭桌一支,孩子们还可以到处乱串。红房子里的人朴实。这种红房子就像一个开放的大盒子,虽然都盼望有一天能够独门独院,但是"远亲不如近邻"却在红房子里体现的淋漓尽致。不论谁家有个事儿总会帮一把,哪家两口子吵架了,也会门上去劝劝。那时候自己蒸馒头,买虾酱,到了冬天买上一堆白菜,不供暖的地方再买上一堆煤,小日子过得很有味道。

沾化县城里面的80后、90后都是生活在这种红房子里的,00后很少有这些回忆,而这些红房子马上就要全部消失了。这次回去看着城里面正在拆除的红房子,不禁怀旧的思绪又涌上心头,虽然这些红房子也不是什么古迹可以保护,但是总是还有些伤感。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毕竟它们的使命已经完成了。再见了,沾化的红房子。

作者:边瑞鹏,山东沾化人,做过记者、当过编辑,曾在检察机关工作,现为律师,定居苏州。

责任编辑:杨孟子

    热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