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平台

大平原(一百六十六)|红春联,那浓浓的墨香

发布时间:2021-02-12 16:05:57    作者:王晓霞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红春联,那浓浓的墨香

王晓霞

记得小时候,临近过年那几天,父亲收拾好院子,就把一张大方桌清理得亮亮堂堂,然后摆放上从年集买来的墨水、砚台和粗细不同的两支毛笔,用水泡开笔头,就准备开始写春联。

几乎每年此时,村里家家户户的乡亲,拿着一卷卷红纸纷纷来到我家,一进院门就笑着高喊:“王老师,又来麻烦您了,再帮着写几副对联吧!”  父亲为人和善,每每有求必应,在年关腊月那几天,家中乡里乡亲的络绎不绝,我家的院落里就像个小集会一般热闹。

有时候来人多了,父亲会把拿来的红纸一层层摞好,并给每个人排好顺序。在写字之前,他会先把几张大红纸横折、竖折、对折,不用刀也不用剪,父亲直接用手就能灵巧地把一摞红纸裁成长条、方块、长方块。 然后从中拿起一张,妥帖的铺在桌面上,左手摁纸, 右手提笔,很快,一幅笔走龙蛇的春联就在他手下一气呵成。记得那时在一旁围观的人群,不管是懂行的还是不懂行的,每当父亲完成一幅,他们纷纷异口同声地叫好喝彩。个头矮小的我就趴在方桌的一端看父亲写字,父亲写一个,我就读一个,父亲写一句,我就读一句,有时候读错了,父亲就笑着给我纠正,遇到不认识的字,他就耐心教我,并告诉我字的含义以及一幅幅春联所表达的寓意。

现在想来,那真是一段幸福的记忆,在数九寒天,家中的小院里挤满了人群,那角角落落铺满了大红的春联,仿佛到处都洋溢着喜庆与浓浓的年味。我一边闻着墨香,一边看父亲写字,全然不顾小脸蛋冻得通红,唯记得父亲的身影耕耘在字里行间,是那样的年轻、矫健,充满神采。

就这样,一年年时光如鸿飞逝。慢慢我能一边欣赏父亲走笔,一边猜到父亲即将写出来的每一个字,或每一句话,我几乎成了父亲的帮手,帮他跑前跑后,裁纸温墨。父亲有时思踱着无法下笔时,我在一边偶尔还能整合出几句,最令我开心的是,父亲竟然采用了我编纂的内容,看着自己的灵感被父亲一字一句写在红红的春联上,这简直令我比大年初一穿上新衣服还要高兴。时隔多年以后,曾有人问我和文学最初的渊源,我想可能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吧,喜欢咬文嚼字的父亲给了我最初的启蒙。这个问题也总会一下勾起我久远的记忆,眼前禁不住浮现出那个认真写字的身影,那是我年轻的父亲,在他最美的年华里,是他用汗水、用辛劳维系着一家人的和和美美,一笔一笔书写着岁月的印迹。

还记得在那个年代,村里有一些孩子在外地独居的老人,父亲平日里时常帮着老人们念信,写信,遇到什么事情能搭上手,也从来毫无怨言,他总是力所能及去帮助他们。每年年关写春联时,有的乡亲为了答谢父亲,会有意识的多买一些红纸,这些多余的纸张写好以后,父亲会拿着这些春联,让我端着母亲熬好的浆糊,我们就开始一起走街串巷,一幅一幅给村里这些老年人家里贴上。那时候小北风呼呼吹着,我们一大一小的身影不管出现在谁家门前,都会为人们带来欢声笑语。虽然只是一幅小小的春联,不值多少钱,但它温暖的却是小村里家家户户的心。

如今过年,多数的春联都是印刷品,可我总觉得这种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春联,缺乏一种亲切与温度。远远不及当年父亲那种手写出来的春联,可能这小小的春联里也蕴含着我对父亲浓浓的亲情吧,在那些清贫的日子里,当年他一张张的写,我一张张的往地面上摆,往锅台上摆,往土炕上摆。就这样,我摆满了故乡那方不大的小院,摆满了那些至今想起来,就要禁不住热泪盈眶的回忆。

作者简介:王晓霞,滨州市滨城区第六中学教师,滨州市第一批语文学科带头人,山东省优秀共青团工作者,滨州市优秀团干部,滨城区诗词协会理事,辅导学生作文获国家级一等奖,爱好写作,有数篇文章发表于省、市、区等报刊杂志。

责任编辑:宋静涵

    热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