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平台

大平原(一百七十四)|书香岁月

发布时间:2021-04-06 16:20:14    作者:马士明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书香岁月

马士明

夜里,把台灯调到舒适的亮度。书桌上,一盆绿植生意盎然。洁白的瓷杯泡一杯茶,翻开一本书。我每晚大多以这种模式度过睡前的几个小时。此时的心境,适意、满足、平静,一种莫可名状的幸福感包围了我。置身书香弥漫中,关于书与我,也就有很多话要说。

儒家提倡修齐治平,而读书是助益修身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当下时代,国家提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民族文化自信,此是国家之幸,国人之幸!营建书香社会,文化世道人心,并非朝夕可致,但我相信,我们可爱的祖国一定会成为我们心中最美好的模样!

自谓爱书人,也就希望更多的人拿起书来,与古圣先贤对话,汲取营养,滋养灵魂,让正知正见充盈干涸的内心。但是,人各有志吧,就有很多的人沉迷网聊网游、喝酒打牌,也不肯走进书店拿起一本书,他们当然也就没机会体会读书之乐的。

好读书者大都“贪得无厌”,得到某一书讯,即想先睹为快。一俟到手,抚摩着书页,嗅着散发出的油墨香,那一刻的惬意妙不可言。一书在读之中,邂逅钟情已久的某一本书,不等读完这本,就想再拥新书,有点“喜新不厌旧”的德行,巴不得天下好书一网打尽。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曾订阅《书讯报》几载,最新书讯一览无余,报上刊出的新书简介图片仿佛有一股魔力,引诱我匆匆赶去邮局,汇款买下,心里才得安稳,担心行动迟了被抢购一空,常有因囊中羞涩向工友借钱之事。

清代藏书家叶德辉在书架上贴了“老婆与书概不外借”的条子,看来好读书者既“贪得无厌”,又有“金屋藏娇”之癖,由此可见一斑矣。爱书者舍不得锦衣玉食,书橱一定不可没有,哪怕木质平常,式样老土,总算给了“佳人”一个归宿,舍不得她受委屈。但有一矛盾心态也颇可笑,既不想示人,又按捺不住那份炫耀的冲动。“养在深闺人未知”,也是一种遗憾!如是同为爱书人的圈子小聚,对所购新书欲言又止,在座者何等耳聪目明灵犀相通,“你这厮是不是又淘得宝贝儿?从实招来!”至此不打自招矣!

袁子才《黄生借书说》中有言“书非借不能读也”,道尽借书之情状。借书和购书之后截然不同的态度,古今相类人皆相似。借友人书,虽是小善,亦是受人恩惠,心存感激。爱护有加,把书页上的污渍尽心清除,把卷折的书页展平,定用书签,读完即刻归还。一旦书归我有,得伸手可及之便,便忖,反正书在我处,“以俟日后观”耶!就有《正义论》《诗美学》等一些书二十多年了还没认真通读一遍。

心甘情愿借出珍爱之书的人,少之又少。开口借书者多是熟人,既然开口,情面也不好不顾及,而你坚守概不外借的原则又担心伤了友谊。借者临出门时,再三叮嘱,“务请爱惜,读讫速还!”这份小气也挺可爱的!也有例外。当读过一本好书,获益匪浅,妙处不可言传,便希望与更多的书人分享。介绍给同道某人,而某人一时囊中羞涩,就会慷慨相借,并不吝啬。

三十余年中,借出的书也计有三四百本之多,得以完璧而归者十之三四,那十之六七自此飘零。《黑雪》《青春之门》《历代名言帖谱》《林语堂选集》《郁达夫散文集》《沈从文作品赏析》等,都是我极喜爱的书,当时有人开口借读,以为知音,欣然相借,万万想不到,落得“黄鹤一去不复返”的结局!那有幸历尽磨难苟全性命而还的十之三四,也多成体无完肤的残花败柳了。以致有时想来,憾恨不已!多次发狠“再不外借了”,但多食言。

书缘亦是因缘之一种,一见钟情用于此也算合适。相对于书与人双方都是缘分,让她在一个地方等着你,让你遇上她,不容错过,真的是可遇不可求。1991年出差羊城,在越秀区一家书店,文学区一长排书架上,《月是故乡圆——台港当代散文精选》静静地立在那儿。装帧并不华丽,300来页48开本,与相邻的豪华精美大部头相比,确显单薄寒酸,但我一眼相中她,珍爱至今。这本台港散文集子带给我许多阅读快乐,并重新定义散文写作。还曾于1993年青岛城阳一家小店购得叶灵凤的《爱的讲座》。

2006年随团去乌镇,我拐进一爿古色古香的书屋,一下被店内个性的装潢、精美的书册所吸引,藏香袅袅,琴曲空灵,取一本书坐下读起来。直到领队打来电话找我这个掉队者,我却是忘记了此行的主旨。索性把自己半天的时间留给这个小店吧,何况午后的阳光那么柔情。是因为水样清澈的店主递给我的那一杯香茗,还是她水葱般的右手无名指上凤凰形的戒指呢!戒指通常都是戴在左手的,至于右手,在传统上也有一个手指戴戒指时是有意义的,那就是无名指。据说戴在这里,表示具有修女的心性。前年故地重游,那家书店易主了,店内一切没变,却少了许多的味道。她签名送我的那一本诗集就成为唯一的念想,偶尔打开扉页,娟秀的字体一如一湾碧水,流淌着隽永的水乡印象……

人生难忘的不仅是初恋,每个人生平的任何第一次都是难忘的,我第一次购书的情景清晰如昨。那是初一寒假里,好像是在大寒那天,父亲给我五元钱作为年终考试的奖励,几个同学相约步行着去赶十多里远的崔口集。半大小子们最先去了鞭炮市,把大人给的钱花个精光。我把那五元钱紧紧地攥在手里,几次动心想买成喜欢的钻天猴和摔炮,最终还是没有花出。再去了一家小书店,当看到书架上花花绿绿的小人书后,同学们眼睛都绿了,后悔没有留出买小人书的钱,便都撺掇着我把钱都买成小人书。当我拿起那本《台港海外文萃丛书》,只是粗略翻看了几页,就感觉书页中散发出一缕清新之气,与以前读过的那些书一点都不一样,一下就令我爱不释手了,马上用那五元钱买下这本书和一张《金鸡报晓》的年画。回家的路上,同学们都疏远着我,我知道这是因为没有按照他们的意愿去做的结果。回家后,在书的扉页写下了“1984年1月21日购于庆云县崔口书店”一行字。只用了三天时间就读完,就是这本书把我引领到阅读之路上来,让我有机会遨游在无垠的知识海洋,也为我打开一扇新的窗口。三十年中搬家几次,这本书都一直跟随着我,至今仍在我的书橱中。

也习惯把书作为一种特别的礼物,长子马冲15岁生日,我送他的生日礼物就是一套《平凡的世界》。那段时间,他的精神状态很不好,烦躁易怒,成绩下滑,在读过这部小说后,他变得平静下来,全身心投入到迎战中考中。考前一次意外导致右手第五掌骨骨折,他以顽强的意志强忍疼痛,请监考老师把笔绑在右手上完成各科答卷。公布成绩的那一天,应是儿子15岁的人生中最开心的一天吧!他考取了全县前六的好成绩。他首先打电话告知对他关爱有加的老师们,还有疼爱他的爷爷奶奶。也许就是那一次阅读,让他学会了感恩,也获得一次心灵的成长。对于成绩的取得,这部青春励志小说功不可没。我想,那是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他产生的积极影响。其后,偶然读到他的一篇文章,其中写道“……我们不可以选择客观的存在,但可以选择自己的思想、态度,把命运和幸福紧紧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而这些也许只与一本书有关!……请珍惜当下的一切,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阅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活出人生的精彩!我相信人性的善良和人间的美好,我也相信跨越民族、跨越国界的爱……”这就是一部优秀小说的伟大作用力、感染力、塑造力!

我与诗人藏刀同在一个小镇几年,多有谈诗论文把盏。在他工作调动时,把自己收藏的一套《浮士德》作为相别之赠。对于这个纯粹的诗人,还有什么比得上一部诗集更恰当呢!

个人藏书的积累获得方式有三个渠道。一是购买得之,比例占了十之七八;二是搜罗而来,父亲叔父的一部分藏书,我光明正大地据为己有,再是逢年过节走亲访友,多是把双眼当做雷达扫描仪,见到带有文字的先拿来翻阅,看那主人对书的态度,敝帚自珍的我会三缄其口,弃如鄙履的我当仁不让就纳入囊中;三是与文友的交换和师友的赠送。

我是特别喜欢逛书摊“捡漏淘宝”的,而淘书很容易上瘾。运气好的时候,碰巧淘得心仪已久的某本书,仿佛赚了大便宜,能开心老半天。每逢四九无棣大集日,我都要到夹杂在古玩摊中的几个旧书摊巡视一番,多有所获。这天又购得《林徽因传》《幽梦影》《李商隐其人其诗》《民国名人与日本妻妾》《名家忆红尘》等五册,7元一斤,称重计款46元,砍价到40元。摊主是一个精明的生意人,不断地夸赞我的眼光。人在被忽悠下大脑很易短路,直到所带的一百元钱从我兜里转到摊主手里才罢休,最后还说“下一集把好书都带来!”我也明白,摊主其实也是一个淘书人,从出版社或书店或单位图书室低价淘来加价售出,赚取属于他的辛苦钱。一百元换得沉甸甸的一兜书,无法评价值或不值,反正当时的心情是快乐的、充实的。骑着一辆破旧自行车回家路上,一下就有了富人的感觉。用一块棉布蘸一点水把几本书封面的污迹擦拭干净,在扉页记下得书地点时间。而后再反复摩挲翻阅,如把玩一件稀世珍宝。书页间,墨香仍在,满是旧日时光的淡淡味道。在沧州打工期间,工余最常去的就是几个大小书店,回家时的行囊被各种书籍占去一半。个人存书大多是这么一点点淘回来的,积年日久,大约已有四千余册。于今想来,几十年中,淘书已是我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项很大的开支。而购书读书也已然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冬夜读书时。”读书,如时境不同,则效果有别。冬深夜长,换一套舒适的便服,书橱中信手抽出一本,窝进沙发翻读。正襟危坐于书桌前,有点太正儿八经,不喜欢。读书,身边必备纸笔,读到以为佳妙处摘抄下来,积累得多了,就可随意借用一番。常用汉字四五千个,经过每个人的组合编排,即成各色文章,汉字之妙正在于此!

而今,大多居住楼房,已无生煤炉的了,大暖方便干净,却也少了一项佳趣。曾住平房十几年,每年小雪节气就备下一冬的燃煤,安装好了那种在鲁北称作“瘪列器”的铁制煤炉。外面寒风呼啸,室内炉火通红,房子面积小,升温很快。脱下外套,捧一册在手,拉一个马扎凑近炉子,上面坐着的水壶冒着水汽。至晚,肚子不免闹饥困,这也方便,铁丝烤架放置炉盖上,馒头切片两面翻烤得金黄,吃一口,脆香。而恰好读到妙处,便觉成了神仙中人。再喝一碗玉米面粥,胃里暖暖的,通体舒畅。

那些年,一冬至少要下几场雪,那雪下得也大。傍晚人在屋内闲坐,它就悄然降临了。拉开门,簌簌落雪风中旋飞,地面积雪厚厚一层。端了盆舀回雪化开,烧开沏一杯花茶,茶烟袅娜,满室生香,那萎枯的叶片和茉莉花吸足水分舒展开来,浮沉中,一杯香茗就可品饮了,也便嗅到了春天的气息。此时,诸子百家、人物传记、诗词曲赋、笔记小说都可涉猎,应了“雪夜闭门读闲书”,此亦快事。静谧深邃的冬夜中,仿佛隐着神秘的元素。古往今来的神话传说估计也都是在冬夜里写就的。

林语堂曾说,“在风雪之夜,靠炉围坐,佳茗一壶,淡巴菰一盒,哲学经济诗文史籍十数本狼籍横陈于沙发之上,然后随意所之,取而读之,这才是读书的兴味。” 这种兴味,就在于那一分温暖,十分闲意。字里行间,便也读出菜根之香,生趣无限;也能读出一种近乎禅意的况味,身心愉悦,如沐春风。

那些年习惯写日记,多是流水账,是每晚睡前的功课,倒也记述翔实。读了什么书,对文字的评价,或是摘抄一句半节,好似读书笔记一般。

人各有志,至于读什么书也是人人不同。钻研《厚黑学》的一定有,深读投资经营的亦不在少数,尽管《厚黑学》读了数遍,终参不透厚黑教主的玄理教旨。秉性使然,讨厌功利性读书,对政治经济类书刊极度排斥。所读之书,意趣只在一个“闲”字,其中偶有与内心相契者,则粲然一笑。明陈继儒撰《岩栖幽事》所载皆山居琐事,如接花艺木以及於焚香点茶之类,中有一联“不是闲人闲不得,闲人不是等闲人”,可谓对“闲”最好的释义。《搜神记》《山海经》《聊斋志异》都是在冬夜里读完的,那时精力也好,很多时候就过了午夜,并不感觉困。上了床,脑袋里还是书中的情景,上演着各种剧情。

周国平《读书的品位》中说,“人生有种种享受,读书是其中之一。……要领略读书的快乐,必须摆脱功利的考虑,有从容的心境。”先生之言,窃深以为然!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那些永恒的书,做一个纯粹的人;读那些贤哲的书,走属于自己的路。

面对来势汹汹的电子书等网络阅读,仍是偏爱传统的纸质阅读,简直就是一个老顽固。爱上了一杯清茶,一册在握的闲适,习惯了书卷相伴。“读书读懒了!”不知别人是否如此,我却有此征状。望着一面墙的书橱中数千册书籍,懒得去想名利之事,懒得去投机钻营,也不觉得有多少穷苦。守住清贫,耐得寂寞,才能保持人性尊严,获得内心的平静,坐拥书城难道不是一种大幸福?!

作者简介:马士明,七〇后,山东省无棣县人,滨州市作协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爱好阅读和驴行,尝试用笔记录所见所闻所思和凡俗的日常。作品入选《齐鲁文学作品年展(散文卷)》,有作品发表在《渤海》《山东文学》。

责任编辑:杨孟子

    热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