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平台

大平原(一百八十九)|门口的父亲

发布时间:2021-07-14 18:06:20    作者:冯秀荣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门口的父亲

冯秀荣

父亲节那天中午,我和丈夫、儿子回到农村,看望85岁高龄的老父亲。以前的时候,我一个多月回家一次,从我居住的小县城到家有七十里左右的路程。自母亲去世后,剩下老父亲一个人,幸而有哥嫂照顾,再加上父亲和他的孙子孙媳住在一起,我也就少了些许牵挂。但近年来,父亲年龄大了,特别是去年冬天做了一次手术,身体也大不比从前。我一般20天左右回家一次,中间也会打电话,或者通过哥哥姐姐来了解一下父亲的近况。

回家的路越来越模糊,家乡的娃们也越来越大了,那些十几岁的孩子从我的眼前晃过去,我已经不知道这是谁家的娃啦。只有邻居或者是自己家族的那些孩子,我还能认识一些。每次回家丈夫都会带上上好的茶叶给父亲,我就给他买些扒鸡红烧肉猪蹄之类,比较松软可口的熟食带过去,老父亲不在乎穿,嘴有点馋,所以呢,我尽量是给他买些吃的去。

老父亲出生在20世纪30年代,只有高小毕业(小学高年级),但在那时已经算是村里的少有的文化人了。他性格刚烈,为人正直,做人坦荡。因此年轻的时候做过大队司务长、大队会计等,村里的红白大事也都找他当柜上(收账的)。他做事一向认真又光明磊落,一是一二是二,样样干的很好。因此在村里也颇有威望,就是他的倔脾气到老不改。

去年冬天,父亲做了一个支气管微创手术,以他这么高龄的人来说,还是有一些风险的,幸亏他没有其他方面的陈病,医生才敢给他做。手术后,他身上带着各种管子,还有心脏监护仪。他想小便时,医生不让他去厕所,但是父亲拒绝用痰盂,我和哥哥姐姐,所有的亲人怎么劝说也不管用,医生的话也不听。最后还是依了他。哥哥举着高高的吊瓶,陪他上了厕所。这就是我的父亲,自己只要能做到的,坚决不麻烦别人。

前些年,我软磨硬泡,连哄带骗地接父亲来城里小住些日子,他是各种的不适应,他来时带着收音机、手机及充电器、刮脸刀等等,还专门带了枕头毛巾还有被子。父亲有一点拘束,他住在楼上觉得很闷,一天不停地看手机,我们都上班儿,陪他的时间比较少,下班回来就尽量陪他看电视拉呱。住不了一周,他就要走。父亲回家时带走了自己所有的生活用品,后来我发现给他买的擦脸的毛巾整齐地放在他睡觉的屋里,当时我心里好难受。这就是我的父亲,不是自己的东西,什么也不能动,哪怕是自己的儿女家的。我默默地向父亲致敬!现在我去的时候,他坐在椅子上,每次都摆着手对我们说,不是咱自己的东西,谁家的咱也不稀罕。

父亲最离不开的是他的老宅,前几年我和姐姐们还劝他去城里住些日子,他去的稍微多一点儿的是我二姐家,因为二姐夫退休了,能够陪他一起玩儿,而且二姐的楼层比较低,他在那儿经常下来,碰到很多熟悉的人,渐渐的他就会喜欢那里,最长能住一个月左右,算是比较多的日子。

父亲最喜欢骑脚蹬三轮车,车子还是多年前我花了400元钱给他买的,带着铁皮的后斗,非常重。手术之前,父亲也经常骑着三轮车出去玩儿,一般是在上午、下午凉快的时候。他说车就是他的腿,人老了,跑不动了,但他还可以骑车。每天两次骑着三轮车去我们村的东边,他说是去桥上和那些老伙计们玩,那里有风很凉快。有时也骑着车去附近的小市场赶集,啥也不买,就是为了去玩儿,去看人。我想那就是父亲最快乐的时光吧,在桥上吹着天然的风,和三五老友拉拉家常,说说村里的新鲜事。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空间,老人也一样,我们不应该剥夺他的快乐,应该尊重他。所谓孝顺,孝顺,顺也是孝吧,就好像老人一辈子的习惯也不要让他改了,继续让他过着他以为的快乐生活吧。

2020年春节过后,二月初三是老父亲的生日,我花650元给他买了一辆新型小巧轻便的三轮车。虽然还是脚蹬的,但这种车没有厚厚的铁斗,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简易的铁网状后斗,用来盛放衣物小马扎之类的。前面车把上还有喇叭,车把灵活,车身小而轻,用起来轻快又方便。我想父亲岁数大了,这种更实用。所以就赶在他生日那天当作礼物给她送去了。之前和他说起过这事,他一再的嘱咐说,不用买了,有这个就足够了,不要花那些钱。但我还是坚持给父亲买了这个车,我想,他已经85岁的人啦,还能享受多少时美好的时光呢?当我送去之后,他才告诉我,他那些老伙计们都骑这样的车。也许,全天下的父母都是这样吧,永远在为儿女付出,不图任何回报,更不愿意开口对儿女索求什么。我的父亲很快就学会了,他说,这个车特别轻快,骑起来不用费劲,看得出他非常的开心。每逢遇见村里的人问他,就说这是小闺女给她买的车,他的心里一定是美滋滋的吧。

前些日子和三姐通电话,姐说父亲记不住事儿了,问他上次二姐啥时候去的,他说不记得了,一阵一阵地犯糊涂,听后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了刺了一下。父亲老了吗?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事啊,虽然父亲85岁了,但是他看手机、听书和我们交流思路清晰,怎么会突然这样了呢?为了验证姐姐的话,我问父亲这次我打电话你听出是我了吗?他说我不知道是你还是你姐,但是我会看手机,手机上有名字啊,我一看“秀荣”就知道是你了。“你这就很好了,这么大年龄,像我们老了,都老不出你这样子。”我的话是劝慰也是实话。“你看看,你姥爷真聪明。”我对一旁的儿子说,儿子认真地点了点头。老父亲精神很好,也很开心,他抓住我儿子的手一直不肯松开,他说最牵挂的就是这个小外甥了,都这么大了还没结婚。我们说他有女朋友了,下半年差不多也要结婚了,你不用再牵挂。每次父亲都特别强调说他挺好的,你们忙就不用来了。那一刻我有种泪奔的感觉,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爱叫“我很好”。这种爱通常都是下行的,都是父母之于子女的。父母好像永远都很好,儿女好像永远都在忙。

我们聊了大半个小时之后起身回家,以前有母亲在,我每次走的时候,老父亲总是第一个跑到大门外的十字路口,早早地站在那里送我们,母亲就站在门口,哥嫂以及孩子们呢,就会给我们提些面、菜之类的送到车上。这些东西虽然不是很贵,但是自己地里种的,吃着放心,也总感觉有一种特别的味道在里面,有时带回家的菜不新鲜了,想起亲人们在炎炎烈日下劳作的辛苦,也不舍得扔掉。这就是浓浓的爱和亲情吧。每次我们的车开出好远,回头还能看到父亲站在那里。这次我走的时候他送到大门口,我们不让他再送了,他也不再坚持。他拿了一根棍子当做拐杖,他敲击地面的每一下,都像是敲在我的心上。他的背驼的更厉害了,像是在后背扣了一口锅,在高高的大门前,显得如此瘦小又苍老。父亲说,我在这里看着你们走。等我们走到十字路口,坐上车,他挥手,示意我们走。我们也从车窗口挥手让他回去。车缓缓启动,走出村头,转过路口,我喃喃地说:“父亲老了”。这句话像是说给丈夫、孩子听,也像是说给自己听。之后,我的眼泪顺着脸颊慢慢淌了下来——

作者简介:冯秀荣 ,中学教师。滨州市作协会员,业余爱好写作,尤其喜欢散文和诗歌。愿用文字传递人间真情。

责任编辑:杨孟子

    热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