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平台

大平原(二百)|忆恩师王瑞熙

发布时间:2021-08-30 16:10:38    作者:刘芳军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忆恩师王瑞熙

刘芳军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千古名句常用来赞美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我的恩师王瑞熙老师的一生就无愧于这一诗句。

王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也是我村里四十岁以上不少人的启蒙老师。他在我村前后二次教学时间累积二十余年,我们村好学向上的风气就是他慢慢培育起来的,功不可磨。他在八十岁高龄时离我们而去。教师节临近,又唤起了我对他深深的思念。

王老师祖籍沾化杏行村,是在我上二年级时开始教我的,但我早就认识他了。他一米八多的高个子,身材魁梧,英俊潇洒,浓眉大眼,衣着整齐,和蔼可亲。当时我村五个年级分成了三个班,三个老师,王老师是公办老师,其他两个老师是本村的民办老师,也都是他的学生。王老师十七岁速师毕业,到我上小学这个时候,王老师已在我村工作十几年之久,我们村有很多父子两代都是他的学生。

王老师教学非常了得,讲课深入浅出,重点难点突出,对学生的思维控制准确。虽然我大学毕业后也当过八九年中学老师,还是觉得达不到他的水平,教学方法和思路望尘莫及。首先他的粉笔字好,方方正正,流畅自然,遒劲有力,十分美观,布局是上下对齐,左右不偏不倚,一堂课下来,板书如一幅书法作品,我写字就受到他的影响。其次王老师的教学除自己备课认真、讲得清楚外,很注重师生互动和榜样的引领作用。他当时教二个年级的复式班,一个是五年级毕业班,一个是我们的二年级,语文、数学都是他一人任教 ,是包班的形式。上课时先教一个年级,布置好作业,再教另一个年级,工作量是现在老师的二倍。由于时间所限,教学内容又不能压缩,就需要技巧。对待我这样好动调皮的孩子,他是每堂课必提问的。对学习有进步、打扫卫生积极的同学从不吝啬表扬。上班会时,他还常用当时我村已在外学有所成的几个哥哥少年时好学好问的故事启发鼓励我们。他用的多是他们的乳名,就像家长叫孩子时一样的叫法。他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王老师还是个音乐达人,他会弹有脚踏板的风琴,识五线谱,那在七十年代的农村是几乎没有的。他歌曲唱得很好,从五线谱开始,教唱一些革命歌曲。他教的毕业班在升初中时总是全公社第一,奖状在他办公室墙上贴得满满的。由于基础好,我村的学生到初中后,都是名列前茅。全公社头二个大学生都是他教出来的我村学生,现在一个是正县级干部,一个是中央财经大学的博士生导师。

王老师在我村是每周日下午来校,周六中午回家,白天一日三餐自己做饭、蒸干粮。村里只有个门市部,冬天偶有一户卖豆腐的,蒸虾酱和咸萝卜是他的主菜,他的生活十分艰苦和节俭。晚上和老师们煤油灯下批作业、备课。除了教学,他还是村里老百姓的书信代书人和读信人。有村民亲戚在外来了信,不认识字就让他帮忙读,不会回信请他代写。在放学或上学时,常看到村民在他的办公室兼卧室出来进去。无论读信写信,他都是热情接待并送出门外。我记忆较深的是他还有一项专长,是给村里村民布口袋上写堂号。村民用自己家织的粗布缝好了布口袋,这种布口袋长一米五六的样子,粗三四十公分的样子,能装一百二十斤左右的粮食。由于物资当时的匮乏,这种口袋算是家里添了一个大物件,不亚于今天买辆奥迪。村民很重视,要请王老师用笔毛写上自己家族的堂号,以避免在以后的使用中与他人混淆,王老师总是在教学之外还尽自己的文化知识为村民提供帮助。

王老师很受村民爱戴,当时物质不丰富,家家户户吃饭都是问题。但我村处于九河下梢,又是半渔半农的村庄,每当到了夏秋季节,有鱼虾捕获,很多村民主动给王老师送去,自留地里的这瓜那菜的也时有相送。王老师虽然推让,但村民经常是扔下就走,也不等他谦让。最富有仪式感的是过年前后请他吃饭,王老师在百般推让之后,也有几个有村民执着得推不掉。那时候所谓请吃饭,其实都是一种饭——饺子,没有其他的什么鸡鸭鱼肉。屋里打扫的干干净净,壶里已下上了从邻居家借来的“叶子”(茶叶)。饺子下锅,再烫上一壶门市部打的散白酒。最高的接待标准为了感谢最尊敬的人。

王老师也是非常尊敬村民的,我们的学校在村的最西边,他家的村是在我们村的东边十几里之外,回家必然穿越整个村庄,他从来都不骑车,而是推着他的大金鹿,一边走,一边热情的和村民相互问候,打着招呼。回来时也是一样,一进村就下车子。现在有个别的年轻人在村里骑摩托开车呼呼的,老人们这时总又回忆起王老师当时的谦逊有礼的风度。我是深受老师影响的。现在开车回家,车速一定减到不能再慢,路上遇到乡亲,必然放下车窗问候几句。

王老师不但是让我学习到了知识,奠定了好的基础,成绩上得到了提升和保障,更让我学到了勤奋和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前进贮藏了“核”动力。特别感谢您,我的启蒙老师,我的恩师!在教师节来临之际,特别地思念您,王老师!

特约编辑简介:钱杰,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曾任滨州日报社记者部主任、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宣传中心主任,新闻专业高级职称。中华诗词学会、山东诗词学会会员,滨州市诗词学会副会长。著有新闻论集《先声夺人》、杂文散文集《一程风景》、网络杂文专栏“搜书志”系列文章等。

责任编辑:杨孟子

    热门评论

  热门推荐